崔家園子

"我們崔姓在一九四三年和一九五三年進行過兩次土地調整

甘肅環縣耿灣鄉張台村崔家園子崔姓人家,所有耕種的土地,在舊社會千百年來一直為公有制,所有土地為全莊崔姓共同所有,每隔十年將耕地�不同類型劃分成份,就當時實有男丁通過抓鬮重新調整,抓到那裡種到那裡,多少年來從未發生過矛盾和糾紛。這個制度一直延續了幾百年,直到合作化時才結束。在舊社會這樣的土地制度在全國都是很少見的。
據崔姓祖輩口口相傳,崔家園子崔姓人家是在大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桐縣移民到這裡的。當時來了五戶人家,住在老莊渠,在門前一塊台地上栽培果樹,就將地名稱作崔家園子,至今這�地方仍稱園子。早到這裡的梁.陳等姓人將好些的川�地大部分占去了,給我們崔姓人只分的不到一百畝川�地,真正好的川地不到十畝,東西兩面五六個山頭有二百多畝山窪地,就這么點地要養活幾十口人,就在當時來說也是非常困難的,據老人們傳說從那時起就將這點土地定為崔姓共同所有,實行土地公有制。每隔+年進行一次調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由於土地少,分配公平合理,我們崔姓祖先就在這點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祖祖輩輩都過著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
我們崔姓在一九四三年和一九五三年進行過兩次土地調整,這就是按人口變動每十年作一次調整的制度進行的。在農曆正月十五全莊人都集中到家堂,按當天實有男丁人數,將全部山川�地重新劃分成份,在紙條上寫清地塊名稱畝數,然後將紙條揉成一�小團,分山川地放在兩�瓷罐內,眾人燒香禮拜後開始抓鬮。原則規定是 抓到那裡春耕開始就在那裡耕種,一定+年不變。 有的抓完後通過兩家自行協商 按便於耘耕作等條件自願兌換調整。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上一年各家所耕種的地該施肥的施肥,該秋耕的都要秋耕。種上冬麥的等到麥收後再交接。由於土地公有,每隔+年進行一次調整,這個辦法公平合理, 深受族人的歡迎。雖然土地少, 但能經過精耕細作, 可以勉強維持生活。因此直到四九年土改革劃分階級成份,我們崔家園子幾十戶崔姓人家只有兩戶中農,沒有地主�農,都是自食其力過著清貧生活的勞動階 級。
從光緒年間所修的家譜看,當時崔家園子崔姓族人從初來時的五個門間,到同治前常住的只剩下兩個門間近百口人,其他三個門間的人都不知去向。就這百號人口,由於土地少還是難以維持生活, 就通過各種方式開拓生存空間,一是向外遷徙,目前崔姓家族人口己近千人,實際常住崔家園子的僅有二百多人,其餘都分散居住在本縣境內的甜水,山城,大樹塬以及華池縣境內,二是收買附近陳梁兩姓耕地,各家所購置的耕地全部作為老糧地,歸個人所有。原有的耕地仍為活糧地,為全族公有。因而我們崔家園子崔姓家族耕種的土地,幾百年來就是公有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