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扇頁有自題:“崔子忠。”鈐“子忠”朱文印。
圖繪一年輕男子正向老者作揖行禮,老者則舉手指點作回答狀的場景,因此,本幅又名《說法圖》。崔子忠的人物畫在師法顧愷之、陸探微、閻立本、吳道子等傳統筆墨的基礎上而有創新。他注重人物表情的刻畫,在故宮博物院所藏其《洗象圖》、《藏雲圖》及《漁家圖》中,都能準確地畫出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特徵。在此圖中,他將年輕人問詢時謙卑的表情和老者自信淡定的神態均表現得生動傳神。衣紋用筆圓潤細勁,線條顫掣,虬折多變,突出了衣服質料的柔軟質感和隨風飄的動勢。樹木的枝葉以雙線勾邊填色,用筆工細,富裝飾性。
作者簡介
崔子忠(?─1644年),初名丹,字開矛,後更名子忠,字道母,號北海,又號青蚓,晚明人,生年不詳。先世山東萊陽人,寄籍順天府(今北京)。崇禎年間為順天府學諸生,精通五經,能詩,並以文學知名於世,文翰之暇留心丹青。由於數次科舉未中,逐漸疏離政治,甘於作一名畫家。擅畫人物、仕女,兼工肖像,多取材於佛畫及傳說故事。畫法高古,得自唐宋,是一位相對獨立的畫家,而沒有具體的師承。筆墨、設色頗具古意,構圖、造型追求奇趣,超凡絕俗,風格獨具,與同時代的晚明變形主義大師陳洪綬齊名,有“南陳北崔”之稱。他言辭簡質,矜持自重,其書畫只詒知己,凡以金帛重禮求畫者,雖窮餓掉頭弗顧。畫作從不輕易示人,其作品也流傳不多。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亡,崔子忠貧憤交集,一說走入土室困餓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