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崔各莊村
簡介
崔各莊村位於來廣營東路北側,東距京順路1.5公里,是全鄉幾個大村之一,村域面積3417畝。全村常住人口1712人,其中農業戶口999人,非農業戶口713人,流動人口近4萬人。歷史
據有關資料記載,成村時崔姓居多,故以姓氏得村名,“各”為南方“家”的讀音,崔各莊意為崔家莊。也有村內老人傳說,原來村內住有“崔”、“高”、“張”三家,故取諧音為“崔各莊”。村內原有四王爺墳,現已平覆建成崔各莊文化廣場,舉辦各種民間文體活動,崔各莊鄉文化站也在此辦公。名人
村西北原有閆家墳,墓主有于姓貴妃和景姓貴妃。村東街路邊有一烈士墓,上面記載了村內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鬥中英勇犧牲的三位烈士。烈士【王振忠】,1949年參軍,於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英勇,在一場陣地保衛戰中不幸英勇犧牲。烈士【王壇】,1945年參軍,作戰勇敢,於1948年解放馬蓮店的戰役中不幸犧牲。烈士【李國喜】,1948年參軍,在解放戰爭中,勇往直前,不怕犧牲,新中國解放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一場陣地爭奪戰中不幸犧牲。三位烈士的墳墓現保存較好。村黨支部建於1951年,現共有黨員54名,共分3個黨小組,在黨支部的帶動下村內無職黨員積極發揮餘熱,成立了黨員紅袖標巡邏小組,對村內建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村委會建於1984年,全村共23位村民小組長,定期舉辦村民代表大會為村莊建設出謀劃策。
近年來村內經濟穩步增長,村集體與個人依靠出租房屋和土地取得收入,全村總收入由最初的300萬元增加到5630萬元,人均收入由原來的500元提高到15900元。隨著經濟的發展,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是村兩委最為關注的。現在村內主要街道已經全部鋪成了柏油路,胡同也基本鋪上了方磚。2007年底利用三角坑建成現在的村委會大院,改善了原來坑內臟、亂、差的情況,使周圍村民的居住環境更加整潔。2008年奧運會前期還實施了水網改造和下水工程,使村民用水困難的問題得以解決。
河北省霸州市南孟鎮崔各莊村
崔各莊村位於南孟鎮東偏南3.2公里,地勢平坦,全村占地56312平方米,住宅占地39002平方米,占村總面積的69.3%,街道占地10902平方,占全村總面積的19.4%,工業生產占地720平方米,占村總面積的1.2%,公共設施占地1188平方米,占村總面積的2.1%,其它占地4500平方米,占全村總面積的8%,人均占地137平方米,全村總人口440人,全部是漢族,本村地面高度17平,均為壤質沖積物潮土,適於耕作。全村耕地面積709畝,均為水耕地,有機井12眼,農用三輪車50國內,1998年產糧384噸,人均純收入3600萬元,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芝麻、豆類、蔬菜為主要經濟物,全村四周街道兩旁植樹,村容整體美觀,布局合理,以李、修、張、白為主要姓氏,並有少量其他姓氏,與李家營為鄰。建制沿革
崔各莊原名摧鼓營,後改名為崔各莊。該村建於宋代,北國兵將進犯中的曾在此作戰,當時該地為宋兵,摧鼓助戰之地,故人稱此地為摧鼓營,後沿為崔各莊。1949年10月編五區,1953年6月編李家營鄉,1957年6月編南孟鄉,1958年10月編南孟鄉級公社李家營管理區,1961年10月編南孟公社,1984年編南孟鄉,同年4月編入南孟鎮。近年來取得的主要成績
近年來,崔各莊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首先,在經濟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積極調整農業產業化結構,種植大棚蔬菜、花卉、經濟苗3000多畝,品種達20種之多,為綠化美化環境提供了苗木品種。同時,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共有十幾戶養豬養達上千頭。另外,本村民眾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求,積極發展個體企業,先後蓋起廠房數十間,解決了村中部分剩餘勞動力,為本村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本村的道路已基本得到硬化,為廣大民眾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在精神文明方面,由村委會牽頭,組織帶領大家學習一些有關農業方面的知識,以及當今的一些國家政策,如當今所倡導的江澤民同志的“三個代表”。逢年過年,自編自演一些文化娛樂節目,扭秧歌既鍛鍊身體又提高了廣大民眾的素質,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現任村委會兩委班子的這一舉措,受到上級領導和本村民眾的交口稱讚。油子鄉崔各莊村
崔各莊村(Cui ge zhuang)隸屬崔各莊鄉鄉,村域塊狀聚落,呈長方形,主街東西向,有126戶,477人,均漢族。在古時就有姓崔的土著人,遂冠以姓氏取得崔哥莊。後崔氏絕後。在明永二年(1404)李氏奉詔從山西省小興州洪洞縣遷至此地落居,村名仍依舊稱,後改為崔各莊,沿用至今。
經濟以農業為主。有耕地792畝,均系水澆地。
村南側,緊靠滹沱河北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