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運動

1、崑崙運動(Kun 2、崑崙運動(Kun t)由孫健初於1946創名,是甘肅酒泉上新統疏勒河組(甘肅群最上部)與下更新統玉門組礫石層間不整合所代表的構造運動。

1、崑崙運動(Kunlun movement)由黃汲清於1945年創名。原指崑崙山地區中泥盆世之後,下石炭統提斯納布組沉積以前發生的一次褶皺運動,並伴隨大量花崗岩侵入,相當於歐洲布雷頓運動或黑森褶皺。黃汲清把崑崙山的提斯納布組和齊爾古斯套組對比,時代為早石炭世。但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資料證實齊爾古斯套組(現稱前峽組)屬晚石炭世早期。故此期運動應發生在中泥盆世末至晚石炭世之間,波及範圍達到阿爾金山、喀喇崑崙山及塔里木等地。
2、崑崙運動(Kunlun movement)由孫健初於1946創名,是甘肅酒泉上新統疏勒河組甘肅群最上部)與下更新統玉門組礫石層間不整合所代表的構造運動。玉門礫石層為山麓堆積,是A期;此運動形成文殊山雛形,玉門組為疏勒河組覆掩,玉門礫石層掀動成山嶺(文殊山),形成山巔土石層,為B期。永登鹹水河及皋蘭河口一帶,中更新統安寧組(橘紅色砂土)與漸新統甘肅群(湖相砂土)不整合。酒泉、玉門一帶,甘肅組下部(中新統白楊河組)沉積後,祁連山上升、侵蝕以至夷山填谷,遂成甘肅群上部地層(牛胳組);祁連山繼續上升,侵蝕加速,構成山麓堆積之玉門組(礫石層)。此後,又激烈隆起,為崑崙運動最顯著階段,地層斷裂推掩。在民和—享堂間,新近系因受擠壓而傾斜,此為隴山運動,亦相當於崑崙運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