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交通狀況
境內共有5條主要道路,分別為崇柏(柏梓)路、崇雙(雙江)路、 崇大(遂寧市大安鎮)路、崇姚(安岳縣姚市鎮)路和崇龍(安岳縣龍台鎮)路。崇柏路為縣級主幹道,崇龕境內長9.6公里,所轄16個行政村都通村級公路。
資源狀況
主產水稻、小麥、紅苕、蔬菜、亦產蠶繭、油菜、花生、水果等。為縣發展油菜、綠色甲魚、檸檬、蔬菜等基地之一。
歷史沿革
崇龕鎮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濃厚,建於隋代開皇三年(公元583年),迄今已一千四百多年。期間曾設立隆龕縣,縣址瓦子堡,境內史家壩是古縣城遺址(現大屋村)。名稱來歷,616年,隆龕鎮升建為隆龕縣,712年因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諱,改名崇龕縣, 967年,崇龕縣降為崇龕鎮,民國時期名崇龕鎮,又叫漏孔場。1951年建崇龕鄉,1967年改名光輝,1993年全縣拆區建鎮,並光輝、紅星、朱家鄉於一鎮,取名光輝鎮。2000年7月光輝鎮更名為崇龕鎮。是道家創始人之一陳摶老祖出生地,他的塑像供奉在恩威集團總裁薛永新先生投資修建的崇龕玉佛寺內 。
五年規劃
定位
打造現代農業和生態旅遊高度融合的特色經濟大鎮。
任務
今後五年,全鎮經濟發展速度比全縣平均水平高2%,地區生產總值年均遞增9%以上,達到4.3億元;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的企業總產值年均遞增12%以上,達到1.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年均遞增150元以上。財政收入年均遞增15%以上,逐步消除財政赤字。三次產業結構比例達到2:5:3,結構排序達到“二三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5‰以內,符合政策生育率達到95%以上。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重點
建設“四大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油菜基地、檸檬基地、綠色甲魚基地),做好“一橋二路三水利四扶助”(一橋:爭取立項修建崇龕水庫大橋;二路:打通崇龕到安岳縣姚市鎮道路,打通崇龕到安岳大安鎮道路,硬化崇龕到雙江道路,規劃修建好村道路;三水利:抓好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確保旱澇保收;四扶助:關心關注弱勢群體的扶助工作)。儘快融入“一小時經濟圈”,實現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特色
打好“三張牌”,一是特色農業牌,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四百工程”,抓出自身特色,特別是把發展“無公害蔬菜”和“七彩山雞”作為重點;二是庫區牌,用好用活國家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真正讓庫區民眾富起來,項目建起來;三是邊貿牌,利用崇龕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邊貿經濟。
工作著力點
(一)抓創新,打造服務平台。一是抓黨建,配強領導班子。關鍵在鎮,重點抓村,整體推進,要把想幹事、會幹事、多幹事、乾好事的人選進領導班子,並作為考核幹部德、能、勤、績、廉的重要標準。二是徹底改變盆地意識和封閉自足的思想。增強幹部民眾的機遇意識、開放意識、市場意識和創新意識。為大開發促大發展提供有利的思想保障,在投資“軟”環境上狠下工夫,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重點是堅持“一站式”辦公,簡化辦事程式,增強服務意識,沉心靜氣、凝心聚力,把心思用在幹事業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實中。三是營造學習型社會氛圍。樹立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的新理念。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真抓實幹之風,從“加快”和“率先”的要求出發,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在完善思路上下真功夫,在細化措施上下真功夫,在抓好落實上下真功夫,真正乾在實處,乾出實效,乾出實績。
(二)大發展,猛調產業結構。要走出傳統農業的思維模式,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圍繞“四百工程”和林業“1235”戰略,在七彩山雞和無公害蔬菜上大做文章。七彩山雞,抓大戶帶動,建產業基地;在蔬菜方面,建無公害蔬菜基地,形成沿江壩地村綠色經濟帶,尤其要鼓勵民眾栽種市場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品種。到2009年,爭取發展七彩山雞10萬隻,實現利潤200萬元左右;到2011年,種植蔬菜達到3萬畝,其中新增6000畝,產量達12萬噸,產值3000萬元,實現外銷蔬菜11萬噸,產值2750萬元。到2011年種植爭取蘑菇種植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以上。抓好退耕還林和生態屏障建設。穩定油菜種植面積,壯大檸檬基地,建好沿江生態屏障(櫃桉和筍竹)和沿線綠色通道(櫃桉)。壯大甲魚養殖基地。
(三)抓重點,形成“亮點”。一個地區要發展,形象非常重要,我們將對沿江兩岸、場鎮等進一步進行科學規劃,以優美的環境提供良好的發展平台。充分利用和抓住該鎮地處邊貿交通樞紐和縣級調試點小城鎮建設的契機,切實抓好該鎮的小城鎮建設開發。新區年新增房屋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從而提高城鎮化水平,實現場鎮特色化、農戶小康化,逐步形成設施完善,功能較齊的場鎮市場體系,突出抓好“三大市場”建設管理(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綜合市場),徹底改變以街為市的現狀。
抓好場鎮綜合整治,建立環城綠化帶。完善路燈建設、場鎮消防設施建設、新建公廁、崇龕車站建設和街道綠化,新建以玉佛寺為中心的新城區。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形成產業化、規模化,以龍頭企業帶動,依託資金雄厚的老闆進行市場運作,逐步形成農業產業亮點。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整治塘、庫、埝,整修提灌站、水渠,整治病險水庫。
(四)建項目,主推生態旅遊。多年來,我們對以推廣船游瓊江、菜花觀賞和農家樂為主的生態旅遊項目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今後,我們將正式推出代表崇龕生態旅遊的“菜花節”,通過市場化運作盤活旅遊資源,帶動當地二、三產業的發展。
(五)求突破,激活交通動脈。加快交通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村道公路和出境公路建設。從刊水庫交通橋,是加快發展的一座連線橋,應作為當前交通建設的重點和發展的關鍵,通過爭取市渡改橋項目和利用水庫後期移民扶持等辦法,儘快納入交通、水利設施建設的一個配套工程。出境公路、農民新村建設在縣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力爭儘快開工建設。不斷完善交通建設,爭取硬化崇大路、崇雙路,實現村村通客車,社社通公路的目標。
(六)占市場,抓好招商引資。以良好的投資平台和優美的投資環境吸引廣大客商來崇龕投資或到園區創業,以招商引資促進崇龕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抓好“三進三退”:一是進二、三產業,調一產業,逐步形成二、三產業為主的發展格局;二是進“私營”調國有和集體,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培植新經濟成長點;三是進“主導”調一般,著力培育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加工、建築建材等三大主導產業。結合實施“四百工程”項目大力發展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綠色食品加工業,積極興辦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儲藏、運銷及機械加工、建築建材等企業。培植幾戶具有崇龕特色的納稅上50萬元的骨幹企業和納稅上100萬元的“小巨人”企業。建好個體私營經濟工業園,同時鞏固一批、引進一批、培植一批納稅大戶、專業大戶、使個體私營企業的工業產值年均遞增20%以上。充分利用鎮境內空氣品質好,瓊江水質好和沿江衝擊壩,面積大(占全鎮耕地面積近24%)等有利生產經綠色食品的生態優勢,建好綠色食品基地,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按照“新一方產業,富有一方民眾”的總體要求,逐步形成以觀光旅遊為主,休閒度假為輔的綠色旅遊景點。
(七)構和諧,注重環境保護。全面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和諧崇龕步伐。在發展的同時大力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是水資源保護,創造山清水秀的良好環境,全力打造崇龕發展的“名片”,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