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陽縣浪口大橋

浪口大橋是崇陽目前跨度最長,橋面最寬,護攔最美並且最堅固的一座公路大橋。 大橋上游100米處就是史家渡口,浪口大橋的建成,使史家渡這一千年古渡口永遠成為歷史。 (二)浪口大橋是崇陽人民通向幸福出發的橋樑

簡介

浪口大橋是崇陽目前跨度最長,橋面最寬,護攔最美並且最堅固的一座公路大橋。橋面呈明顯的拱形,足見其巨大的承載力。總投資3845.5萬元的崇陽縣浪口大橋,全長338.12米,雙向四車道,自2009年10月21日開工建設以來,搶時間、抓進度,完成了第110根T型梁的安裝,5月3日順利合龍。創下了該縣橋樑建設中投資最大、橋面最寬、跨度最長、速度最快的歷史紀錄。

發展歷程

(一)浪口大橋是民生工程
據說大橋的立項也有個艱難曲折的過程,最初是崇陽縣移民局經過幾年的努力,成功獲準立項,但所批覆的橋,是一般的農村村級公路橋,目的只是方便大白浪口等老區和庫區人民出行和進城。崇陽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將崇鹹旅遊公路,崇武快捷公路和庫區移民工程等綜合申報立項,諸家聯動,大員上陣,幾經周折,終獲批准。經崇陽交通人兩年的緊張施工,以至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功能上都成為崇陽橋史之最。
大橋上游100米處就是史家渡口,浪口大橋的建成,使史家渡這一千年古渡口永遠成為歷史。使雋水下游兩岸人民徹底告別了肩挑背行等渡船的原始生活,作為山里人,我永遠也不會忘記賣柴獲取家庭油鹽錢和的日子,特別是自己十二、三歲的時候,步履蹣跚,挑著三十斤木柴從大白出發,走完幾十里的的羊腸小道,再抖戰著走過這渡口陡峭的石級,然後又要經過漫長的過北門畈進城,以獲取三角多錢賣文具。這賣柴的路不是走完的,是咬著牙一步步算完完的。那個艱難,沒經過的人是無法體會的。
(二)浪口大橋是崇陽人民通向幸福出發的橋樑
浪口那邊有太多太多的好去處。冬天,天城人你可以攜家眷到到溫泉洗天然礦泉浴,自駕只用幾分鐘的時間即到,“打的”估計不超過10塊錢,如果愛吃美食,到浪口可品嘗吃五星級的農家樂,還可以從浪口坐纜車過陸水河到冷家洲的那邊遊玩;冬天,你可走旅遊公路以到金沙納涼,順便到星星竹海探幽;如果你想遠離城市的喧囂,你還可以到紙棚村看大森林和原始的造紙作坊,可觀賞倒泉瀑布,可聆聽鳥獸啼蟲蛙等天籟之音。
通過浪口大橋往崇路公路行駛約8公里,就是一代偉人王世傑的故居,你帶上將成年的子女帶上,一同去敬仰先人,使之志存高遠,當然,也可以看一下爺頭沖曾家的明清古民宅建築群,或許另有所得。
崇路公路是崇陽走入武漢城市圈的快捷通道,為二小時進省城贏得了決定性時間,到五A級風景區九宮山的時間和路程也大打拆扣。
綜上所述,浪口大橋是不僅是大白人民的致富橋,也是崇陽人民向幸福出發的橋樑
(三)浪口大橋在崇陽的戰略地位和其它重要作用
崇陽縣通往其上級城市的公路一直是106國道部分,但這條路地勢較低,峽山等地有瓶頸等制約作用,突發交通事故或自然災害事故,會發生較長時間賭車事件。如今年6.14特大洪水來襲時,龍標至下津一節被淹沒,使上級往通城等地的救災物資和人員一度受阻。浪口大橋和崇路公路的建成,將可能成為應急通道乃至生命通道。
從城建角度看,浪口大橋的建成,使之成為崇陽天城的地標,她同天城大道和金城大道十字路口的龍標以及發展大廈形成了標鼎立之勢,有力的提升了縣城的城市品味;
浪口大橋由崇陽通遠集團承建,也就是說是崇陽人自己建造,在崇陽公路橋樑建設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對於通遠集團來說也是一次偉大的嘗試各一次嚴峻考驗,這項建設的偉大成功,為崇陽通遠集團以後承建高速路橋工程提供了樣板工程。
浪口大橋的建成加強了我縣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步伐,使開發浪口地熱資源由多年夢想一朝成為現實
(四)浪口大橋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但以橋為軸心,東西南北風景有別。橋西是以人民醫院為代表的城北新區;橋東則是典型的田園風光;橋上游是崇通兩縣的母親河,謂之雋水。河床中的河沙,是鹹寧重要的建材資源,因掏沙或者沙里掏金,兩岸產生了無數富人;橋下是阿娜多姿,儀態萬方的千島湖,謂之陸水。陸水和雋水的地理分界線本在崇陽八景之一的洪下壺頭峽,但由於赤壁人為了蓄水發電,將水庫水位提高至浪橋大橋,因而使該地成為“兩水”事實上的分界線。
(五)橋那邊的大白,人傑地靈
距溫泉800米處,有個叫麻石米家的老屋堂,是京劇創始人米應生(1780~1832)的故居,現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米應生(1780~1832),亦名應先,宇石泉,號桃林,小名喜子,伶名喜官,大自麻石米家人。幼時,家極貧,為謀生計,入徽戲班學藝,以擅長生角稱。每登台,聲曲臻妙,神情逼真,傾倒四座。嘉慶四年(1799),入北京優部春台班。首次演出《破壁觀書》,飾關羽,略撲水粉,包紮巾,不塗紅臉,吸菸蹩氣一吐雨臉自紅,名動京師。為春台班台柱凡二十年,即高麗、琉球諸國來朝貢或求學者,亦皆樂為結識,京中人均稱米為先生。曾與漢劇演員龍德雲、童德善等融合徽漢二劇為京劇,米為創始人之一。
米演出極認真,設等身大鏡,對鏡檢查形容動作,務期妥貼。嘉慶二十四年,積勞成疾,常咯血,乃回故里。後遷居灌溪洋泗橋,設科授徒近十三載。鄂南、贛西、湘北漢劇名伶,大都出其門下。其後京都京劇名伶余三勝善學米,有“亞賽當年米應生”之譽;頗具盛名的程長庚,其關羽戲亦宗米。道光十二年(1832).米病故,遺體葬城北大集山。
米應生曾紅極一時,“有無米不開鍋”之美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