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寺[山西長治崇福寺]

俗名上寺。創建年代不詳。據清乾隆《襄垣縣誌》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寺前有樓,乾隆三年(1738)重修。”樓頂脊剎題記:“大明嘉靖二十五年(1564)立。” 崇福寺,座北向南,平面布局呈長方形,。現存建築有上寺樓、東西配殿等。

概況

“”,俗名上寺。在。創建年代不詳。據清乾隆《襄垣縣誌》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寺前有樓,乾隆三年(1738)重修。”樓頂脊剎題記:“大明嘉靖二十五年(1564)立。” 崇福寺,座北向南,平面布局呈長方形,。現存建築有上寺樓、東西配殿等。

建築

上寺樓,三層樓閣,臨街而建,廣深各三間,重檐歇山頂。三層外支出平座,木質欄桿圍繞,可憑欄遠眺。柱頭斗拱五踩出雙昂。樓內中央金柱兩根為圓形木柱,直達二層頂端。二層出檐翼角起翹,飛檐凌空。四翼轉角斗拱出45°斜拱兩層。樓頂為琉璃脊獸筒板瓦作,獅駝寶珠脊剎,黃綠琉璃相間,色彩絢麗,光澤照人,為明代中期燒制。整座樓閣莊重古樸,巍峨壯觀,保存完好。

文廟大成殿 在襄垣縣城南門的側縣二中院內,大成殿是城內現存最宏大的元代古建築之一。該殿始建於金天會九年(1131),原建小殿三間,元至元二年(1265)擴建為大殿五間。歷經明成化、隆慶、天啟,清順冶、康熙、嘉慶年間多次重修。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七椽,懸山頂。前後檐各並列木柱6根,柱高3米, 直徑0.5米,金柱為圓形木柱4根,柱礎鼓境式,柱頭施闌額,普柏枋,柱頭斗拱六鋪作單抄雙下昂,琴面式真昂,重拱偷心造。正脊、垂脊、戧脊等均為黃綠琉璃相間,色質渾厚,鮮艷奪目。

“文革”期間,殿頂的琉璃脊獸被全部破壞,元代風格的梁架斗拱基本完好。 大成殿前兩側現存有東西配殿,東配殿南端有文昌閣五間,均為明代遺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