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岳寺
嵩岳寺,在登封縣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原名閒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離宮,後改建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間,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歷史。
地理位置
河南省登封縣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
嵩岳寺塔
嵩岳原名閒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離宮,後改建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間,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歷史。
嵩岳寺塔為單層密檐式磚塔,是此類磚塔的鼻祖。為十二邊形,也是全國古塔中的一個孤例。磚塔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剎幾部分構成,高約40米。
基台隨塔身砌作十二邊形,台高85厘米,寬160厘米。塔前砌長方形月台,塔後砌南道,與基台同高。
基台以上為塔身,塔身中部砌一周腰檐,把它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素壁,各邊長為281厘米,四向有門。上部為全塔最好裝飾,也是最重要的部位。東、西、南、北四面與腰檐以下通為券門,門額做雙伏雙券尖拱形,拱尖飾三個蓮瓣,券角飾有對稱的外券旋紋;拱尖左右的壁面上各嵌入石銘一方。十二轉角處,各砌出半隱半露的倚柱,外露部分呈六角形。柱頭飾火焰寶珠與覆蓮,柱下砌出平台及覆盆式柱礎。除壁門的四面外,其餘八面倚柱之間各造佛龕一個。呈單層方塔狀,略突出於塔壁之外。龕身正面上部嵌石一塊。龕有券門,龕室內平面呈長方形。龕內外,有彩畫痕跡。龕下部有基座,正面兩個並列的壺門內各雕一蹲獅,全塔共雕16個獅子,有立有臥,正側各異,造型雄健。
塔身之上,是15層疊澀檐,每兩檐間相距很近,故稱密檐。檐間砌矮壁,其上砌出拱形門與欞窗,除幾個小門是真的外,絕大多數是雕飾的假門和假窗。
密檐之上,即為塔剎,自上向下由寶珠、七重和輪、寶裝蓮花式覆缽等組成,高約3.5米。全塔外部,原來都敷以白灰皮。塔室內空,由四面券門可至。塔室上層以疊澀內檐分為10層,最下一層內壁仍作十二邊形,二層以上,則通改為八角形。這種富於創造與變化的做法,表現出我國人民的高度建築才能。
嵩岳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座多邊磚塔,它屹立在太室山之陽,襯以綠樹紅牆,巍峨壯麗,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