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證解釋
1. 高山。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晉陸機《從軍行》:“深谷邈無底,崇山郁嵯峨。”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七章:“大地雖大,崇山大河雖多,深林邃谷雖奧,不數百年皆化為都邑焉。”
2. 引申為崇高,巨大。
《晉書·慕容垂載記》:“宜述修前規,終忠貞之節,奈何棄崇山之功,為此過舉!”
3. 山名。相傳 舜 放 驩兜 之處。
《書·舜典》:“流 共工 於 幽州 ,放 驩兜 於 崇山 。”孔穎達疏:“蓋在衡嶺之南也。”按,據 清王夫之《孟子稗疏》、王鳴盛《蛾術編》卷四六,當在 唐 驩州 境內,泗城之南(今廣西凌雲縣和西林縣一帶)。 唐沈佺期《從崇山向越常》詩“朝發 崇山 下,暮坐 越常 陰”,即其處。舊說或謂在今湖南大庸縣境,見《太平御覽》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及《通典·州郡十三》。
4. 山名。即 嵩山 。
《國語·周語上》:“昔 夏 之興也, 融 降於 崇山 。”韋昭註:“ 融 ,祝融也。 夏 居陽城,嵩高所近。”
5. 山名。
狄山的異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歷唐堯於 崇山 兮,過虞舜於九疑。”張守節正義引張揖曰:“ 崇山 ,狄山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瓠子河》:“《山海經》曰:‘ 堯 葬狄山之陽。一名 崇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