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名片
峨峪村隸屬萊城區和莊鄉,位於萊城東北30公里、和莊鄉政府駐地南1公里處。博(山)徐(州)公路東側。地處山區,三面環山,北靠和莊村,南鄰上佛羊村,東與西平州村接壤,西北與普通村交界,558口人,耕地395畝。
據《崔氏家譜》記載,明朝天啟年間,焦姓由河北棗強縣遷此建村。因址在山峪中,周圍群山巍峨,故名峨峪。另據村中關帝廟碑文記載:“邑縣東北去城七十里莊名惡峪。”村中風俗淳樸,物美,遂將“惡峪”改寫成“峨峪”。從此,勤勞、智慧、淳樸的峨峪人就繁衍生息在這貧瘠的土地上。村中仲姓居住尚早,後來焦姓遷此建村。現村中居有7姓,郭、陳最多,焦、閆次之,宋、仲、王偏少。
峨峪村作為行政村,不同時期隸屬也不盡相同,據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杓山保·峨峪”。1941年5月萊蕪三縣分治,撤鄉劃小區。原六區的三個鎮石馬、和莊、普通隸屬石馬區。1956年分區設鄉,峨峪隸屬和莊鄉;同年8月成立和莊人民公社。1959年和莊人民公社與常莊人民公社合併為常莊人民公社,峨峪歸常莊公社管轄;1984年3月,撤銷公社,建立常莊辦事處,下設四個鄉。設常莊、文字、嗇泉、和莊,峨峪歸和莊鄉管轄;1985年撤處並鄉,撤銷常莊辦事處,建立常莊、和莊兩個鄉,峨峪仍歸屬和莊鄉至今。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峨峪人郭漢水、郭春璽、陳奉剛、欒秀英等創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為後輩敬仰、傳頌。先後犧牲9位。民兵配合部隊積極參戰,婦女做軍鞋,全力支前功不可沒。
1976年到1979年3年間,勤勞樸實的峨峪人,起早貪黑,改河造地。開山劈石,肩扛人抬,搬運石方3000方。砌石堰3000餘米。搬運土方20000餘方,整平土地200畝,糧食產量逐年上升。
人文自然
峨峪村地處山區,環境優美,群山巍峨。村南、北各有一座山,樹木繁茂。北山多為柏樹,琉璃墩點綴其間,高低有別,錯落有致。半山之間有座小廟,人稱“仙師廟”。廟前長有一株流蘇樹,春天開花,花色雪白,花瓣細長,花香味濃,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氣爽。廟後靠右是一棵說不起年代的槲樹,樹幹高約兩米,樹圍兩人合抱,樹權向四處伸展,像巨傘,又像一位老人伸出長臂迎接遠方遊客,居廟台之上俯視村莊,村貌盡收眼底。南山風景更迷人,與北山遙遙相對,相映成趣,獨具特色。山上柏樹、山榆、紅葉樹層層疊疊。每到秋天,山上的紅葉像團團篝火,又像朵朵紅霞,一片紅艷。翠柏相襯,紅綠相間,讓人讚嘆不已,流連忘返。
出村東行約兩華里,即到後頂峪,站在峪口遙望:山連山,峪接峪,峰巒疊起,一座座高石嶙峋。最佳處首推桿子崖。進得峪中,舉目仰望懸崖峭壁,奇麗無比。使人頭暈眼眩,望而生畏。山崖石縫間,樹木星星點點,枝繁葉茂,盤根錯節。崖間偶有石洞,是鴿子、烏鴉、山雕的天下。成群的鴿子飛翔于山崖之間,烏鴉的哀鳴令人毛骨悚然;山雕盤旋於上空,尋覓獵物。狐狸、野兔、獾豬之類的動物不時出沒於峪中,若到此一游,孤身一人不敢冒然前往。如此惡劣的條件,戰爭時期曾是村中老幼尋求避難的絕好去處。峪中有關歷史傳說更是讓峨峪人祖輩引以自豪。如:殺人場、石級灣等景點富有傳奇色彩,代代相傳。
峨峪村西嶺蘊藏著豐富的鐵礦資源(有開採過的遺蹟,但不知其年代),1975年黨支部決定再次挖掘,壯大了集體經濟,村里投資20000多元,率先用上電燈,安裝了磨麵機,粉碎機,方便了村民。峨峪村地處青石山區,山高地薄,水資源十分匱乏。全村近600口人,只有一眼水井。離村甚遠,一遇乾旱,人畜用水困難,村民晝夜輪流取水,嚴重時人到井底用瓢取水。支部書記郭春生帶領村委一班人,跑萊蕪、上泰安、下東營四處奔波,請水利專家勘探地下水源,籌措資金8萬元,於1990年在後頂峪口鑽深井一眼。1991年鋪設地下管道1000多米,引水到田間。使峨峪村的水澆地從無到有,其中200畝土地自流灌溉,山嶺旱田破天荒變成穩產高產田,即使大旱之年,也同樣獲得大豐收。
1986年,村里把西嶺前後一帶30度以上的薄地規劃成果園,與原生產隊果園連片承包。公路以東、山坡、地頭、堰邊栽植花椒樹,幾年栽植花椒5萬餘株,每年花椒、桃子全村收入達30餘萬元,人均700元左右。
每年鮮桃上市季節,沉寂的山村便沸騰起來。年老體弱者在路邊銷售,年輕力壯的乘車或搭車去博山、萊蕪等地銷售。遠近買桃的商販,穿梭于田間地頭,熱鬧非凡。果園承包戶陳堂文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瞄準市場,及時改茬換代,僅桃一項每年就收入8000多元,現已住上二層小樓,率先過上了小康生活。
近20年來,峨峪村綠化荒山,已形成制度,規範管理,宜林則林,宜果則果。截止共綠化荒山1000多畝,除裸岩荒山全部綠化。
2001年新領導班子成立,兩委一班人又投資1.5萬元,整理河邊路100餘米。改造了存有隱患的大口井兩眼。修建便民橋3座。清除河道的生活垃圾,污垢,保證了汛期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峨峪村歷來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尊師重教蔚然成風,1984年村投資2萬多元將原來的村小改建成高標準學校。1998年合班並校後,村里每年定期向普通學校支付每生30元水電費。1998年下半年又投資1.5萬元為幼稚園購置大型兒童玩具、滑梯、轉椅、翹翹板等,峨峪幼稚園達到區級標準。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峨峪村已先後有36名莘莘學子升人大中專院校深造。同胞兄弟考上大學的就有五家。最高學位當數郭有德,獲醫學博士學位,留學挪威,現已回國。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步深入,2000年上養豬場3家,2001年養豬場擴大到5家,新上肉雞飼養戶1家,狐狸飼養戶1家。新成立建材門市部1處。峨峪人憑藉205國道的優勢,加快交通運輸業,強化林果業,開發後頂峪旅遊區,擴大蜜桃種植規模。未來的峨峪村將更加美麗富裕,興旺發達。
①郭漢水、郭春璽、陳奉剛、欒秀英:1940年夏天的一個晚上,郭漢水、郭春璽兩名自衛隊員接到上級從普通轉來的緊急情報,天亮之前務必送交下佛羊黨組織手中。當時日本鬼子盤踞在和莊村,經常到各村掃蕩。兩名隊員走到上佛羊村南一池塘邊時,巧遇敵人掃蕩返回,敵人發現他們倆便包圍起來搜查。郭漢水見情況不好,身帶情報欲跑,被敵人追上用刺刀殺害了他,郭春璽被敵人用亂石活活砸死扔進池塘里。1939年夏,漢奸蘭乾臣盤踞齊魯要塞青石關,借日本鬼子的勢力,在周圍
村莊無惡不作,殺害了無數民眾和地下工作者。峨峪人陳奉剛,時任八路軍地下偵察員,由於叛徒告密,陳奉剛在和莊集被捕。同時被捕的還有偵察員郭漢會。當敵人引誘他說出黨組織的機密時,陳奉剛在集市上破口大罵不止,敵人惱羞成怒,把陳奉剛綁到一棵柳樹上,用刺刀剖其胸腹。遇難時年僅19歲。1947年農曆正月初六,國民黨兵進駐峨峪村。敵人從欒秀英(丈夫陳在松當時任村指導員)家用的枕頭下搜出了子彈帶一條,又從牆縫裡搜出村幹部、黨員名單,敵人威逼欒秀英說出黨員、幹部的下落,遭到欒秀英的痛斥。敵人先是毒打,見沒有效果,就把她的衣服剝光,捆綁起來吊到房樑上用皮鞭、皮帶輪番抽打她。欒秀英的渾身血肉模糊,遍體鱗傷,鮮血灑地。但她始終來說出一個字。後來敵人點燃成把的香,燒其臀部、陰部,肉油滴到地上。欒秀英被折磨得死去活來。寧死不屈的欒秀英始終沒開口。敵人見從其口中得不到任何共產黨的一點訊息,只好釋放了欒秀英。欒秀英強忍著殘無人道的酷刑,保守了黨的秘密。
②桿子崖:是後頂峪最高的一處山崖,有兩根獨立於崖前的自然形成的石柱,並列矗立,高約三、四十米,故名桿子崖。由於形成年代久遠,加之兩柱風蝕,其一已經倒塌,現僅有一根獨立,是一奇麗的景觀。
③石級灣:在後頂峪峪中,山崖之間,底部為石板,四壁光滑無縫。灣深約50厘米,面積不足10平方米,水清流見底。奇怪的是這裡無任何水源,單靠雨天積水成灣。不管什麼季節,天氣多乾旱,是灣都不乾涸。夏天水溫達到35度以上。有人乘中午之際約三、五人去灣里洗澡是常有的事。石級灣成為名副其實的天然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