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鹽礦

岩鹽礦

岩鹽,是氯化鈉的礦物,通常又叫做鹽或石鹽,因為鹽是動物生活中的生理必需品,所以它是早期人類第一批尋找和交換的礦物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岩鹽礦岩鹽礦
人類的食用在從前是岩鹽最主要的和唯一大宗用途。而今天和工業用途相比,這只是比較少的了。岩鹽已是化學工業大宗的原料,它是民用和工業上無數的產品要用的鈉和氯的來源。
大量的岩鹽還用於食品加工工業。海水溶解有大約3%的氯化鈉,人們有目的地使海水蒸發來獲取岩鹽。但是在整個地質過程中,海水由於自然原因而蒸發,岩鹽作為一種沉積岩覆蓋著地球表面的廣大地區。
它是最豐富的蒸發岩,在海水中沉澱的順序上,是在石膏和硬石膏的後面,因此,常常在岩鹽之下找到石膏硬石膏。有些地方岩鹽不純,和石鹽互層還有其他沉澱礦物,方解石和鉀鹽以及砂子和粘土。
有75個以上國家大量開採岩鹽。如果岩鹽層在地下不深處,就挖豎井達到岩鹽層,用地下開礦的方法開採。然而有一種簡單的萃取法,用水泵把水打到含鹽層,然後把滷水用泵抽到地表,蒸發滷水來提取岩鹽。今天大約有1/3的岩鹽是由海水在人工鹽池(又叫鹽田)中蒸發提取的。海水引入鹽池後,由太陽加熱蒸發直到鹽沉澱為止。
雖然最常見的岩鹽是層狀的礦床,但是找到很好的立方體,並有立方體解理,這種晶體的習性和具有鹹味的特點,使這個礦物是很容易鑑定的。

特性介紹

石鹽又稱岩鹽,化學成分為NaCl,晶體都屬等軸晶系的鹵化物。單晶體呈立方體,在立方體晶面上常有階梯狀凹陷,集合體常呈粒狀或塊狀。純淨的石鹽無色透明或白色,含雜質時則可染成灰、黃、紅、黑等色。新鮮面呈玻璃光澤,潮解後表面呈油脂光澤。具完全的立方體解理。摩斯硬度2.5,比重2.17。易溶於水,味鹹。晶形呈立方體,在立方體晶面上常有階梯狀凹陷。

形狀及分布

中國青海現代鹽湖中有些石鹽呈球珠狀,特稱珍珠鹽。集合體呈塊狀、粒狀、鍾乳狀或鹽華狀。石鹽是典型的化學沉積成因的礦物。在乾熱氣候條件下常沉積於各個地質年代的鹽湖和海濱淺水湖中,與鉀鹽、石膏等共生,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中國以柴達木盆地最為著名,四川湖北、江西、江蘇也都有大規模的石鹽礦床。世界上大型石鹽礦床還見於美國東北部的薩萊納盆地、中部的二疊紀盆地和墨西哥灣沿海地區,中亞費爾乾納盆地,德國的薩克森-安哈特等。
化學成分為NaC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