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建造較詳細地可以劃分為岩漿建造、沉積建造、變質建造和與其有關的成礦建造。從上面所述的概念可以看出,它與前述成礦系列不同之處是強調了各種岩石組合與成礦系列在特定自然、地質環境之下形成的,而且與地殼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繫。例如主要的岩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劃分的依據就是成因相同、時代和構造位置相近的各種岩漿岩體的組合。除此之外,一般還都強調了大地構造背景,同時包括了在相似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共同特徵的雜岩體。[1]
而主要的岩漿建造與礦化的聯繫,表現在一定的金屬組份的礦床與一定成分的岩漿岩有聯繫,以及礦化與岩漿岩條件的所有各方面的關係。由於岩漿期後內生熱液礦化與岩漿作用聯繫極其複雜,有時二者之間的聯繫是推測的,因此成礦建造和岩漿建造關係是複雜而具不確定性的成分。為了指導成礦預測,要著重指出標型礦床和特有的岩漿建造的密切關係。[1]
蘇聯的地質學者是以槽、台大地構造觀點來指導岩石建造和成礦系列的劃分,他們將主要的岩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分為五大類:1、地槽條件下形成的岩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2、在地槽褶皺帶形成的岩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3、在地台邊緣地區形成的岩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4、在地台內部形成的岩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5、大洋區的岩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其中每類可分為許多亞類,相應地還有沉積建造於成礦系列。由於對大地構造的劃分各家觀點不統一,因此,基於大地構造為背景的岩石-成礦建造就比較難的統一的分類。[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