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有耕地1185畝,其中人均耕地1.24畝;有林地1100畝,其中經濟林果200畝,草地160畝,荒山荒坡2200畝,其他面積100畝。全村轄沙坪子、松林、黃泥岙、喜馬溪、岩口、涼水井、丫口等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39戶,有鄉村人口956人,其中農業人口956人,勞動力36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23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3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和務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85畝(其中:田115畝,地1070畝),人均耕地1.24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100畝,其中經濟林果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桃、李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畝,草地160畝,荒山荒坡2200畝,其他面積1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路、通電 、通電視機、通電話。全村有73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72.38 %。有23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4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0.6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6戶(分別占總數的46.3 %和44.35 %)。該村到鎮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5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50畝,有效灌溉率為29.54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9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6萬元,占總收入的44.1%;畜牧業收入65萬元,占總收入的33.3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0頭,肉羊40隻);漁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51%;林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5.21%;工資性收入31萬元,占總收入的15.9%。農民人均純收入113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和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8人(占勞動力的95.7%),在省內務工27人,到省外務工11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1.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養殖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稻田養魚50畝,種植生薑200畝,種植魔芋100畝。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39戶,鄉村人口956人,其中男性491人,女性465人。其中農業人口956人,勞動力36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939人, 彝族7人,苗族1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鎮第二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5人,其中小學生113人,中學生42人。
村務公開
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3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8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320個(勞均 1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小組3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8人。有村民小組長7人。
發展重點
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培訓新型農民,全力建設新農村,切實改變人居環境,加快經濟發展,使農民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發展種植特色產業,科技種植玉米、水稻800畝,生薑200畝,魔芋100畝發展;發展養殖業,發展生豬120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