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街村

岔街村隸屬於龍泉鎮中心街社區居委會。全村國土面積7800畝,適合種植水稻、小麥、包穀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13畝,農民收入以第三產業,個私經濟為主。

基本信息

鄉村概況

岔街村隸屬於龍泉鎮中心街社區居委會 。位於龍泉鎮南邊,距離龍泉鎮0.5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全村國土面積7800畝,海拔1564米,年平均氣溫18℃,適合種植水稻、小麥、包穀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13畝,林地1500畝,人均耕地0.69畝,共有經濟林果地520畝。全村有農戶392戶,共1243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309人,勞動力774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9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98元,農民收入以第三產業,個私經濟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目前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92戶通自來水,392戶通電,39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9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9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5戶。 該村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水泥路面。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362戶;建有小水窖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7畝。農村經濟2007年岔街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9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3萬元,畜牧業收入109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715萬元。外出勞務收入47萬元。農民人均人均純收入5098元。 該村村民的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居住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岔街村目前已有362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30戶。 2007年底全村有汽車48輛,拖拉機2輛,機車24輛。人口衛生岔街村現有農戶392戶,共1243人,其中男589人,女654人。農業人口總數為309人,勞動力總數77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49人,外出務工人數90人。 岔街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193人,彝族37人,其他民族13人。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農村居民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434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8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該村建有公廁1個。基層組織岔街村設黨支部5個,黨員總數80人,黨員中男性57人,女性23人;少數民族黨員8人。 全村有團員12人,團支部1個,設在本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6畝(其中:地326畝),人均耕地1.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570畝,主要種植花椒、桃子、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畝。草地2600畝,荒山荒地3100畝,其它面積4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全村有20戶飲用井水,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2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8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3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建有小水窯4戶。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2元,畜牧業收入1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頭,肉牛5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工資性收入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2元,農民收入以務工、種養殖等為主。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4戶,共鄉村人口186人, 其中男性90人,女性96人。其中農業人口177人,勞動力107人。 該村以傈僳族為主,其中傈僳族186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人;享受低保1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28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6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排口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興泉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17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計生、民政、農村宅基地。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2人,黨員中男黨員2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未通電,未通公路,人畜飲水十分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主要養羊、牛、豬為主。種植業主要花椒、核桃、水果為主。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525元增加到6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