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岑人經 教授。男,1937年4月出生,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人。畢業於廣州華南工學院工民建專業本科。曾任華南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系主任、教授。現任華南理工大學生物力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業績:畢業後一直在華南理工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主講過流體力學、理論力學、生物流體力學等15門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編寫有《流體力學》、《自控數學》等6本教材。早年曾從事水動力學和自動控制的研究,近年從事生物力學的研究。在國際、國家級和省級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共70餘篇,主要論著有《DevelopingOscillatoryFlowinaCircularTube:ANewSolution》、《血液流動與血管壁運動》、《發展流動與形成流動》、《OntheProblemsofBloodFlowinthecoronaryRegion》、《EntranceFlowinanElasticCircularTube》等。曾獲廣東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廣東高教系統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廣東省科協優秀論文一等獎,光華科技基金獎二等獎。流體力學、生物力學專家。1959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現任華南理工大學生物力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大學和四川聯合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中國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曾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廣東省高教系統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防科工委系統光華科技基金二等獎。
生物力學是力學、生物學、生理學及醫學等多種學科相互交叉、滲透、融合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的邊緣學科。它於60年代前後便已在國際上形成蓬勃發展起來。但是,在我國,卻是在改革開放後,在著名的美籍華人專家馮元楨教授的極力推動下,才開始這一新學科的研究,比國際起步遲了20多年。如何在短時間內趕超世界水平,是擺在我國科學家面前的嚴峻任務。岑人經就是在這一獨特形勢下,加入到我國生物力學研究的行列,堅持不懈地艱苦奮鬥了8個年頭。為我國及我省生物力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是我省第一位經廣東省科委立項研究生物力學課題的學者,是我省生物力學與流變學委員會的創建人。我省的生物力學學科在他的帶領下,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並在血管入口流動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因此,他是當之無愧的我省生物力學學科的創建者和學術帶頭人。
透嘗學科牢根基,力填空白報祖國
岑人經在生物力學上的成功道路頗具傳奇性。文革前的他,主要從事水動力學研究。曾發表過《細長迴轉體在水面下的平面任意運動》等文,推廣過我國水動力學家何友聲院士的成果。可是,在十年動亂期間,由於種種原因,他不得不放棄已對他顯露曙光的水動力學研究,先後輾轉於電子儀器儀表、計算機、自動控制及數字控制技術等學科、專業。沒料到這卻成為他日後在邊緣學科上攀登的基礎。
1980年,岑人經被調回數學力學系再續力學的研究時,就有幸獲得了廣東省科委為他的項目“心血管流體動力學及其在輔助循環中的套用”立項並撥以經費。這使我省成為全國最早開展生物力學研究的省份之一,為創辦我省生物力學學科打下了良好基礎。
1982年,世界著名的力學家錢偉長院士到華南工學院講學,指出血管入口流動是當今最值得研究但又是最困難的學術領域之一,正成為國際研究熱點,但在我國卻還是空白。這一段卓有見地的論述給岑人經以極大的啟發,為祖國填補空白的強烈願望使他作出了在這一困難領域上奮鬥的抉擇。
1983年,在武漢舉行的第一屆中、日、美國際生物力學會議上,岑人經的論文《On the Blood Flow in the Coronary Entry Region》受到好評,尤其得到與會的著名美籍生物力學家黃煥常教授的青睞,這使他受到很大的鼓舞。也由於這一機緣,他在兩年後順利前往美國休斯頓大學黃煥常教授的心血管流動力學研究室從事研究,這成為岑人經學術成長的重要轉折點。他在美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Developing Oscillatory Folw in a Circular Pipe:A New Solution》獲得當代世界生物力學創始人、美籍華人專家馮元楨教授的好評和推介。
1987年,在華南理工大學校領導的有力支持下,正式成立由他主持的生物力學研究室(現生物力學研究所的前身),成為我省第一個生物力學研究基地。同年,他和我省著名的心血管外科專家羅征祥研究員共同進行國家“七五”攻關項目的研究,開創了我省生物力學在醫學領域中套用研究的先例,並為我省高新科技的“人工心臟瓣膜”的研製和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9年,以岑人經為首撰寫的文章“Pressure,Flow and Vessel Wal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Entrance Region of an Artery:A Mathematical Model Study”,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屬下的高等科學研究院(Advanced ScienceInstitute)收入生命科學叢書《Vascular Dynamics:Physiological Perpectives》一書,作為其中的第八章。1992年12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第七屆國際生物醫學工程學術會議(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聘請岑人經教授為大會的國際顧問委員會(International Advisery Committee)顧問。岑人經的工作在國際上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和知名度。
百年難題鎖蜀道,七年艱辛勇攀登
岑人經可算是邊緣學科道路上幸運兒。自他開始進行生物力學研究之時起,便不斷地獲得了國家、廣東省及廣州市等各級研究基金的資助。有國家“七五”重點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廣東省科委及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廣州市科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項;共11項。岑人經獲得這么多項目經費的資助,正是他長達18年在邊緣學科領域上勇於攀登的記載,也是他在學術上獲得成功的見證。由岑人經承擔的這些項目,不但都已按時完成任務,而且還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血管入口流動問題研究》這一重大成果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回顧岑人經走過的學術道路,是他不畏艱險而在崎嶇的山路上努力攀登,才得以達到今天的高峰的。力學同行學者都知道,血管入口流動問題是一個難度很大的研究課題。其中最困難的一點就是要面對非線性的N-S方程的求解問題。這是一百多年來,費盡多少科學家的心血尚未能在一般情況下精確求解的難題。目前較好的辦法就是求近似解。而對於血管入口流動來說,近一百年來也尚未找到比較完善的近似方法。可想而知,岑人經投身到生物力學的這一重大而困難的領域中去,碰到的困難何其大,需要的勇氣又何其大。經過7年的艱苦研究之後,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探索出了一個創新的線化分析方法,這才為日後取得世界水平的成就奠下基礎。這其中的艱辛,旁人是無法體驗到的。
集聚於岑人經身上的最難能可貴的東西,是他那顆報效祖國的赤城之心。當他在美國從事研究時,不少朋友都勸他留美發展,面對國外優越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待遇,他不為所動,並表明學成後一定按時回國,報效祖國。果然,他不負眾望,在回國後便為祖國的生物力學事業做出了貢獻。
岑人經具有科學家所特有的性格,也就是在學術上永不滿足。他有一句豪言:“要做前人沿未做過的研究。”而他真的這樣做了。他所立項研究的項目內容,都是前人尚未做過的。學術上的強烈進取心使他攀登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峰。
岑人經教授現在已年過六旬,但他的精力依然很充沛,仍在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仍是國家、省、市的多項研究項目的主持人、負責人,仍在生物力學這一邊緣學科上不斷攀登。我們衷心祝願他取得更大的成就,為祖國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