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芍藥
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 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根莖、鬚根及泥沙,曬乾。
製法
除去雜質,分開大小,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為類圓形切片,直徑0.5~3cm,厚0.3~0.5cm,周邊棕褐色,切麵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芍藥苷(C23H28O11)不得少於1.5%。
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稍彎曲,長5~40cm,直徑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縱溝及皺紋,並有鬚根痕及橫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脫落。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麵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氣微香,味微苦、酸澀。
鑑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棕色細胞。皮層薄壁細胞切向延長。韌皮部較窄。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較寬,導管群作放射狀排列,導管旁有木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並含澱粉粒。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搖 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 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苷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 1ml含 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4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紫色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甲醇-0.05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40:6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30nm。理論板數按芍藥苷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經五氧化二磷減壓乾燥器中乾燥36小時的芍藥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粗粉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稱定重量,浸泡4小時,超聲處理2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芍藥苷(C23H28O11) 不得少於 1.8%。
性味歸經
苦,微寒。歸肝經。
臨床套用
用
1. 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發熱、舌絳、身發斑疹,以及血熱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
2. 用於經閉,跌扑損傷,瘡癰腫毒等氣血瘀滯證。配川芎、當歸、桃仁、紅花等,可用於經閉及跌扑損傷;配當歸、金銀花、甘草等,可用於瘡癰腫毒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扑損傷,癰腫瘡瘍。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行瘀,止痛,涼血,消腫。
注意
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赤芍能清血分實熱,散瘀血留滯。本品功能與丹皮相近,故常與丹皮相須為用。但丹皮清熱涼血的作用較佳,既能清血分實熱,又能治陰虛發熱;而赤芍只能用於血分實熱,以活血散瘀見長。
來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芍藥(野生種)、草芍藥、川赤芍等的根。
性味歸經
酸、苦,涼。
①《本經》:“味苦,平。”
②《吳普本草》:“桐君:甘,無毒。歧伯:鹹。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別錄》:“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義》:“味澀苦。”入肝、脾經。
①《珍珠囊》:“足太陰脾經。”
②《湯液本草》:“入手足太陰經。”
③《本草經疏》:“手足太陰引經藥,入肝、脾血分。”
④《藥品化義》:“入肝、小腸二經。”
⑤《本草經解》:“入心與小腸。”
[藥理]
(1)體外實驗具抗癌活性。
(2)浸出液及芍藥甙對大鼠、豚鼠、家兔的離體及在位腸管和子宮平滑肌的張力均 有鬆弛和解痙作用。
(3)芍藥甙對狗的冠狀血管及後肢血管有擴張作用,並使冠脈血流量嗇;對豚氧則呈短暫的降壓作用。
(4)芍藥甙對小鼠作腹腔注射有顯著的鎮痛作用;浸膏對土的寧引起的驚厥有拮抗作用。
(5)芍藥甙對大鼠由右鏇糖酐引致的後爪浮腐有抗炎作用;對小鼠正常體溫有降溫作用,對人工發熱之小鼠有解熱作用。
(6)煎劑對葡萄球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均有抑菌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
血虛者慎服。①《本草經集注》:“須(一作‘雷’)丸為之使。惡石斛、芒硝。畏消石、鱉甲、小薊,反藜蘆。”②《本草衍義》:“血虛寒人,禁此一物。”③《本草經疏》:“赤芍藥破血,故凡一切血虛病,及泄瀉,產後惡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癰疽已潰,並不宜服。”
名稱
別名
木芍藥(崔豹《古今注》)、紅芍藥(《聖濟總錄》)、赤芍(《藥品化義》)、臭牡丹根(《青海藥材》)。原植物①草芍藥(崔豹《古今注》)又名:山芍藥、卵葉芍藥、參幌子、野芍藥。 ②川赤芍又名:毛果赤芍
處方名
赤芍、赤芍藥、炒赤芍處方中寫赤芍、赤芍藥指生赤芍,為原藥材去雜質,颳去粗皮,曬乾,潤透切片生用入藥者。炒赤芍為赤芍片用文火炒至黃色,略見焦斑攤晾,然後入藥者。
商品名
北赤芍:又名赤芍、赤芍藥、草芍藥。為植物赤芍和卵葉赤芍的根。主產於我國東北和內蒙古等地。其中以多倫產者品質最優。
多倫赤芍:為內蒙古多倫地區產的北赤芍。產量大,品質優,全國銷售並且出口。
京赤芍:為產於北京近郊西山一帶的北赤芍。
西赤芍:又名西芍藥、川赤芍。為植物川赤芍(毛果赤芍)的根。主產於四川西昌、甘孜、涼山、阿壩等地。此外,雲南、貴州亦產。其中以西昌產者為最優。
原皮赤芍:為赤芍藥未颳去外皮者。刮皮赤芍:為赤芍藥已颳去外皮者。以上商品以根條粗長、質松(俗稱糟皮粉渣)者為佳。
拉丁名
藥材
radix paeoniae rubra
原植物
①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
②草芍藥 paeonia obovata maxim.
③川赤芍 paeonia veitchii lynch
資源分布
草芍藥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安徽等地。
川赤芍
分布四川、雲南、貴州、山西、甘肅、新疆、青海等地。藥材主產內蒙吉、河北、遼寧、黑龍江、吉林。
採收與儲藏
秋季採挖,除去根莖、鬚根及支根,洗淨泥土,曬至半乾時,按大小分別捆把,再曬至足乾,四川地區也有颳去粗皮後再曬乾者。
炮製方法
赤芍藥
揀去雜質,分開大小條,用水洗泡約七、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乾。
炒赤芍藥
取赤芍藥片置鍋內炒至微有焦點為度,取出涼透。
藥材鑑定
生藥材鑑定
乾燥根呈圓柱形,兩端粗細近於相等,稍彎曲,長10~36厘米,徑約6~19毫米。表面暗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橫向凸起的皮孔及根痕,具粗而深的縱皺紋,手搓之則外皮易脫落,顯出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層。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粉白色或黃白色,皮層窄,呈類粉紅色,中央髓部小,本質部射線明顯,有時具有裂隙。氣微香,味微苦澀。以根條粗長,外皮易脫落,皺紋粗而深,斷面白色,粉性大者為佳。主產內蒙吉、河北、遼寧、黑龍江、吉林,陝西、山西、甘肅、青海、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亦產。其中東北、華北、西北等地所產的赤芍藥,以芍藥的根為主,部分為草芍藥的根。西南一帶所產的赤芍藥,以川赤芍的根為主。上述商品中,以內蒙古多倫所產的質量最佳,特稱為“多倫赤芍”。陝西、甘肅所產者,尚雜有變葉芍藥 paeonia anomala l·的根,其形態大多呈紡錘狀。在四川除用川赤芍外,有些地區亦有用美麗芍藥 p. mairei levl.及毛葉芍藥 p. obovata maxim. var. willmottiae (stapf) stern的根者。四川商品並分刮皮赤芍和原皮赤芍兩種,刮皮赤芍系除去外皮者,呈圓柱形,表面淡紫紅色或肉白色,有順向皺紋,斷面外圍淡紫色,內心有淡黃色射線。原皮赤芍系未去皮者,形狀相似,但間有叉枝,外表粗皮棕紅色或棕褐色。新疆所產者,除上述草芍藥外,還用塊根芍藥 p. hybrida pall.,其塊根作紡錘形。
顯微鑑定
(1)芍藥:根橫切面:木栓層為5-10列木栓細胞;有落皮層殘存。皮層窄,有的細胞具分隔形成母子細胞。韌皮部篩管群於近形成層處明顯,有的韌皮部內側無導管。形成層呈微波狀環。木質部射線寬廣;導管單個或成群,與木纖維束相同排列;中央導管與木纖維相聚成兩群。皮層、韌皮部及射線薄壁細胞有的可見大的紋孔。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簇晶。 粉末:淡棕紅色。①草酸鈣簇晶常個至縱向排列成行,直徑7-38(-41) μm,含晶細胞較小,壁彎曲,有的一細胞含2個或數個結晶。②纖維管胞長梭形,直徑14- 38μm,壁厚5-13μm,具緣紋孔較大,紋孔口斜裂縫狀,也有紋孔口較寬並相交成十字形;另有少數韌型纖維具單斜紋孔。③木栓細胞表面觀長條形、長方形或長多角形,長約至225 μm;有的細胞中充滿棕色或紅棕色塊狀物。④具緣紋孔導管直徑 25-78μm,具緣紋孔橢圓形,有的橫向延長形成網狀或梯狀具緣紋孔導管,穿孔板位於端壁或側壁,有1-4穿孔。另有澱粉粒,直徑約至15μm。
(2)川赤芍:根橫切面:落皮層有時可見。皮層窄。韌皮部篩管群不明顯。形成層環波狀。木質部導管近形成層處較多,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木纖維與導管相間生;中央有少數導管和木纖維散在。皮層和韌皮部有時可見管狀封閉組織,其中央薄壁細胞含棕紅色分泌物。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簇晶。粉末:褐色。①管狀封閉組織碎片可見,其中央薄壁細胞含棕紅色物。②纖維管胞直徑15- 30μm;韌型纖維直徑14-36μm。③澱粉直徑約至21μm。
中藥化學成分
芍藥的根含芍藥甙(paeoniflorin)。草芍藥的根含揮髮油、脂肪油、樹脂、鞣質、糖、澱粉、粘液質、蛋白質等。另含苯甲酸約0.92% 。芍藥屬植物大都含芍藥甙,根中含量1.8~ 7.3%,全在根皮部分;葉中含量1~1.1% 。參見“白芍藥”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