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山季倫(山簡)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古時的一種頭巾)。舉手問葛彊,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彊是其愛將,并州人也。”《晉書·山簡傳》:山簡鎮襄陽,“優游卒歲,唯酒是耽。諸習氏,荊土壕族,有佳園池,簡每出嬉遊,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陽池。”
釋義
【注釋】①山季倫:山簡,字季倫,西晉未年,任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鎮守襄陽。當時戰亂不斷,他卻悠閒度日,沉迷在酒中。按:豪飲狂樂,行為不檢,這是當時士大夫的風氣。②“山公”句:大意是,山簡經常逕自到高陽池去遊玩,一醉方休。高陽池,本名習家池,是漢侍中習郁的養魚池。是一處遊樂勝地。山簡每到這裡,常大醉而歸,曾說:“此是我高陽池也”,由此改名高陽池。按:山簡這話是以“高陽酒徒”自命。③“日莫”句:大意是,天晚了,倒臥在車上回家,酩酊大醉,一無所知。茗艼,同“酩酊”,形容大醉。④“復能”句:大意是,不久又能騎駿馬,只是白頭巾戴顛倒了。按:這裡指酒醒了又能騎馬,只是醉態朦朧,連頭巾都戴歪了。白接籬,用白鷺身上的長羽毛做裝飾的白帽子。⑤“舉手”句:大意是,舉起手問葛強,我和你這個并州兒相比怎么樣?並(bīng)州,約當今山西大部和河北、內蒙的一部。
【譯文】山季倫都督荊州時,經常出遊暢飲。人們給他編首歌說:“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舉手問葛強,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縣。葛強是他的愛將,是并州人。
山簡嗜酒,飲輒醉,醉後常倒戴頭巾騎在馬上,醉態可掬,形容醉酒以及醉後瀟灑這態。
同義典故
山簡醉、山公醉、山翁醉、醉倒山公、山公酩酊、山公倒載、倒載、倒著接籬、倒戴接籬、倒接籬、接籬倒著、接籬倒、接籬斜、接籬歌、酩酊高陽、醉酒高陽、高陽飲興、習池飲、醉習園、山公馬、高陽池示例
【山簡醉】蘇軾《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韻》:“高會日陪間醉,狂言屢發次公醒。”辛棄疾《定風波·用藥名招婺源馬荀仲游雨岩》詞:“孤負尋常山簡醉,獨自,故應知子草玄忙。”楊奐《送張彥叔還陝二首》之一:“且陪山簡醉,未辨水衡錢。”【山公醉】孟浩然《裴司士員司戶見尋》詩:“誰道山公醉,猶能騎馬回。”李白《襄陽歌》:“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如泥。”溫庭筠《題友人池亭》詩:“山翁醉後如相憶,羽扇清樽我自知。”汪元亨《雁兒落過得勝令·歸隱》曲:“山翁醉似泥,村酒甜如蜜。”
【醉倒山公】辛棄疾《烏夜啼·山行約范廓之不至》詞:“江頭醉倒山公,月明中,記得昨霄歸路,笑兒童。”
【山公酩酊】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詩:“高陽小飲真瑣瑣,山公酩酊如何我。”
【山公倒載】白居易《酬裴相公題興化小池見招長句》詩:“山公倒載無妨學,范蠡扁舟未要追。”辛棄疾《定風波·大醉自諸葛溪亭歸》詞:“昨夜山公倒載歸,兒童應笑醉如泥。”無好問《與張杜飲》詩:“山公倒載群兒笑,焦遂高談四座驚。”
【倒載】李商隱《南潭上亭宴集以疾後至因而抒情》詩:“肯念沉疴士,俱期倒載還。”李恂《嶺表錄異》:“廣州酒賤,晚市散,男兒女人倒載者,日有三二十輩。”蘇軾《歐陽晦夫遺接琴枕戲作詩謝之》:“無弦且寄陶令意,倒載猶作山公看。”
【倒戴接籬】孔尚任《桃花扇》十一出:“倒戴著接籬帽,橫跨著湛盧刀,白髯兒飄飄,誰認的詼諧玩世東方老。”
【倒接籬】庾信《楊柳歌》:“不如飲酒高陽池,日暮歸時倒接籬。”李白《魯中都東樓醉起作》詩:“昨日東樓醉,還應倒接籬。”錢起《山中酬揚州闕見過》詩:“卻慚身外牽纓冕,未唑杯前倒接籬。”
【接籬倒著】無好問《趙汲古南園》詩:“接籬倒著容山簡,老屋高眠稱陸雲。”
【接籬倒】庾信《對酒歌》:“山簡接籬倒,王戎如意舞。”
【接籬斜】庾信《衛王贈桑酒奉答》詩:“高陽今日晚,應有接籬斜。”
【接籬歌】孟浩然《宴榮二山池》詩:“山公來取醉,時唱接籬歌。”
【酩酊高陽】李白《襄陽歌》之二:“山公醉酒時,酩酊高陽下。”
【醉酒高陽】王逢《憶舊遊二首》之一:“醉酒高陽里,題詩左氏莊。”
【高陽飲興】黃庭堅《阮郎歸·茶詞》詞:“歌停檀板舞停鸞,高陽飲興闌。”
【習池飲】蒲松齡《遙和載酒堂唐太史韻》詩:“無緣得與習池飲,枯守寒窗愧物華。”
【醉習園】蘇軾《聞李公擇飲傅國博家大醉二首》之一:“兒童拍手鬧黃昏,應笑以醉習園。”
【山公馬】李白《秋浦歌》:“醉上山公馬,寒歌甯戚牛。”杜甫《秋日寄題鄭監湖上亭》詩之一:“池要山公馬,月淨庾公樓。”
【高陽池】高正臣《晦日重宴》詩:“自符河朔趣,寧羨高陽池。”高瑾《晦日重宴》詩:“正開彭澤酒,來向高陽池。”
【葛彊】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臨醉謝葛強(古通彊),山公俗倒鞭。”杜甫《送田四弟將軍》詩:“定醉山翁酒,遙憐似葛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