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橙[植物]

山橙[植物]
山橙[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攀援木質藤本。全株具乳汁;除花序被稀疏柔毛外,其餘均無毛;小枝褐色。果實可藥用,有治疝氣、腹痛、小兒瘡積,消化不良、辜丸炎等。藤皮纖維可編制麻繩、麻袋。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攀援木質藤本,長達10米,具乳汁,除花序被稀疏的柔毛外,其餘無毛;小枝褐色。葉近革質,橢圓形或卵圓形,長5~9.5厘米,寬1.8~4.5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漸尖或圓形,葉面深綠色而有光澤;葉柄長約8毫米。聚傘花序頂生和腋生;花蕾頂端圓形或鈍;花白色;花萼長約3毫米,被微毛,裂片卵圓形,頂端圓形或鈍,邊緣膜質;花冠筒長1~1.4厘米,外披微毛,裂片約為花冠筒的1/2,或與之等長,基部稍狹,上部向一邊擴大而成鐮刀狀或成斧形,具雙齒;副花冠鍾狀或筒狀,頂端成5裂片,伸出花冠喉外;雄蕊著生在花冠筒中部。漿果球形,頂端具鈍頭,直徑5~8厘米,成熟時橙黃色或橙紅色;種子多數,犬齒狀或兩側扁平,長約8毫米,乾時棕褐色。花期5~11月,果期8月~翌年1月。

山橙的標本(1) 山橙的標本(1)
山橙的標本(2) 山橙的標本(2)
山橙的標本(3) 山橙的標本(3)

分布狀況

山橙 山橙

產於廣東、廣西等省區。常生於丘陵、山谷,攀援樹木或石壁上。

模式標本采自廣東南部島嶼。

植物用途

果實可藥用,有治疝氣、腹痛、小兒疳積,消化不良、睪丸炎等。藤皮纖維可編制麻繩、麻袋。

化學成分

從山橙植株中分離得到的15種生物鹼:

11,19(R)·二羥基他波寧[11,19(R)-dihydroxytabersonine]

11-羥基-14,15a-環氧他波寧(11-hydroxy-14,15a-epoxytilbersonine)

Nb-氧化攀援山橙鹼(scandine Nb-oxide)

攀援山橙鹼(scandine)

摩洛斯堪多靈鹼(moloscandOnine)

10-羥基攀援山橙鹼(10-hydroxyscandine)

柯蒲木寧鹼(kopsinine)

15a-羥基柯蒲木寧鹼(15a-hydroxykopsinine)

印度鴨腳樹鹼(venalstonine)

他波寧(tabersonine)

11-甲氧基他波寧(11-methoxytabersonine)

11-羥基他波寧(11-hydroxytabersonine)

土波台文鹼(tubetaiwine)

長春尼寧(vindolinine)

去乙醯基匹克拉林鹼(deacetylpicraline)

栽培管理

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為主,也可分株和壓條。扦插在春季和夏季都可進行。插條基部浸入清水10天左右,保持浸水新鮮,插後提前生根,成活率也高。具體做法是,春季剪取的1~2年生枝條,截成15~20厘米的莖段,20根左右捆成一束,浸於清水中,入水深為莖段的1/3,每1~2天換同溫度的水一次,溫度控制在20~25C,待發現浸水部位發生不定根時即可扦插。扦插時應在插壤中用竹筷打洞,以免損傷不定根。由於山橙老莖基部的萌櫱能力很強,常抽生出大量嫩枝,可充分利用這些枝條進行夏季嫩枝扦插。選用半木質化程度插條,保留頂部3片小葉,插於基質中,注意及時遮陽和水分管理,成活率也很高。壓條繁殖時,先將壓埋部分刻傷或作環割,埋入土中,2個月左右即可剪離母體,來年帶土移栽。

栽培方法

山橙的適應性強,栽培管理比較容易,無論地栽或盆栽都比較粗放。在地栽的地方,移栽需在春季進行,移栽時應進行重剪。冬季注意保護。枝葉易遭蚧殼蟲為害,需注意防治。盆栽山橙,除了要求排水良好外,還需肥力充足。春季萌發需進行整形修剪,對植株中的徒長枝和纖弱枝,可以從基部剪去,對內膛過密枝,也宜疏剪一部分,使枝條分布均勻,樹形保持豐滿。經1~2年,進行一次換盆,換盆應在修剪後進行。夏季是山橙生長旺盛和開花時期,需水量大,每天除早晚各澆一次水外,如見盆土過乾,應再增加一次噴水,以防嫩枝萎蔫和影響花朵壽命。9月以後要扣水,抑制植株繼續生長,使枝條組織老熟,增加養分積累,以利安全越冬。越冬的溫度需維持在8C~10C,低於0C,即要落葉。山橙系喜肥植物,盆栽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長期,每月應追施一次肥料。

病蟲害防治

春夏生長季節,頂芽易遭蚜蟲危害。

中藥藥材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山橙的果實。

採集: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以個大完整、色橙紅者為佳。

性味:苦,平,有小毒。

①《本草求原》:苦甘,平。

②《廣東中藥》:苦,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行氣,止痛,除濕,殺蟲。治胃氣痛,膈症,疝氣,瘰癧,皮膚熱事,濕癬疥癩。其殼,洗皮膚血熱毒,搽濕癬疥癩。

①《本草求原》:滋陰,消熱積氣痛,功同羅漢果。

②《植物名實圖考》:治膈症,煎其皮作飲服之。

③《嶺南採藥錄》:理小腸疝氣,以之和豬精肉煎湯服。

④《廣東中藥》:行氣,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個。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中藥鑑別

性狀鑑別:果實圓球形,直徑3.5~8cm,外表橙紅色,可見深棕色斑紋,有光澤,基部常有宿萼。果皮堅韌,果肉干縮呈海綿狀,白色與淡棕色相雜,剖開可見2室,有多數種子嵌入果肉內。種子扁圓形,長約5mm,棕褐色至黑褐色,表面密布斜細孔;種仁黃色,富油性。氣微香,味苦。

備註:(1)同屬植物尖山橙(Melodinus fusiformis Champ. ex Benth.)與山橙的主要區別為其果橢圓形,橙黃色。果也入藥,有化氣、止痛之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