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45米,胸徑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白粉,稀有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褐色,頂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成漸尖的長尖頭,微反曲。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20厘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麵皮下層細胞單型,第一層連續排列,第二層由個別細胞斷續排列而成,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
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厘米,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厘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一年生小球果圓球形或卵圓形,徑約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鱗的鱗臍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鱗的鱗臍平鈍無刺。
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長4-7厘米,徑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栗褐色,陸續脫落;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或近長方形,長約3厘米;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橫脊微明顯,鱗臍微凹,無刺,生於乾燥環境者常具極短的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毫米,連翅長2-2.7厘米;子葉5-8枚;長1.2-2.4厘米;初生葉條形,長2.5-3.6厘米,葉緣具疏生刺毛狀鋸齒。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生長環境
陽性樹種,不耐庇蔭,喜光、喜溫。適生於年均溫13-22℃,年降水量800-1800毫米,絕對最低溫度不到-10℃。根系發達,主根明顯,有根菌。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澇,不耐鹽鹼,在石礫土、沙質土、粘土、山脊和陽坡的沖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縫裡都能生長。分布範圍
產於江蘇(六合、儀征)、安徽(淮河流域、大別山以南),河南西部峽口、陝西漢水流域以南、長江中下游各省區,南達福建、泉城紅、泉城綠、廣東、台灣北部低山及西海岸,西至四川中部大相嶺東坡,西南至貴州貴陽、畢節及雲南富寧。在長江下游其垂直分布於海拔700米以下,長江中游海拔1100-1200米以下,在西部分布於海拔1500米以下。越南北部有山松人工林。主要價值
山松木材極耐水濕,有“水中千年松”之說,特別適用於水下工程。木材含纖維素62%,脫脂後為造紙和人造纖維工業的重要原料,山松也是中國主要產脂樹種,松香是許多輕、重工業的重要原料,主要用於造紙、橡膠、塗料、油漆、膠粘等工業。松節油可合成松油,加工樹脂,合成香料,生產殺蟲劑,並為許多貴重萜烯香料的合成原料。松針含有0.2-0.5%的揮髮油,可提取松針油,供作清涼噴霧劑,皂用香精及配製其他合成香料,還可浸提栲膠。樹皮可制膠粘劑和人造板。松籽含油30%,除食用外,可制肥皂、油漆及潤滑油等。球果可提煉原油。松根可提取松焦油,也可培養貴重的中藥材——茯苓。花粉可入藥。松枝富含松脂,火力強,是民眾喜愛的薪柴,供燒窯用,還可提取松煙墨和染料。由於木材纖維長,是造紙和人造纖維板的重要原材料。
園林
山松高大雄偉,姿態古奇,適應性強,抗風力強,耐煙塵,木材紋理細,質堅,能耐水,適宜山澗、谷中、岩際、池畔、道旁配置和山地造林。也適合在庭前、亭旁、假山之間孤植。混交
山松混交林發展價值例如:山松與泓森槐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和營養面積,能較好地發揮防護效益,可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條件,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光照資源提高林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
藥用
藥用部分:松油脂及松香、葉、根、莖節、嫩葉(俗稱樹心)等入藥。性味:性溫,味甘苦;
功能:祛風行氣、活血止痛。舒筋、止血
主治:咳嗽、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習慣性便秘、濕疹、黃水瘡、外傷出血。
繁殖方法
切根育苗
山松的種植山松系直根性樹種,培育大田探根苗,主根粗長,側鬚根細少,造林成活率低.緩苗期長,幼林前期生長慢。採用塑膠袋或根型培育器育苗,雖能提高山松苗質量及造林成活率,但因育苗成本較高,運苗費用增加,推廣難度很大。在山松大田育苗生長期中,用鐵制切根鏟適時適量切去苗木部分原主根,促進苗木根系生長,增加側鬚根數量,提高菌根感染率,降低高徑比,控制冠根比,可顯著提高山松大田裸根苗質量與造林成活率。切根育苗地
山松切根育苗地宜選地勢開闊、向陽。坡度平緩,靠近水源,質地疏鬆,沒有或極少石塊、石礫的酸性壤土或沙壤土。
整地作床
提前3-6個月翻挖苗圃地,整地深度20-25厘米。結合整地要撒施磨碎的硫酸亞鐵粉每畝15-20公斤或生石灰每畝30-40公斤進行土壤消毒,並施入磷肥每畝60-100公斤作底肥。然後橫山開箱作高床,床寬1米,高20厘米,步道寬30厘米。如圃地前作非山松林或松苗,則床面還需均勻撤一層松林菌根土。
播種
為確保切根時松苗能達到要求,播種時間要適當提早,最好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最遲不超過3月底。播種方式為條播,播距15-20厘米,播溝方向最好與苗床方向平行。經精選、消毒的山松良種播種量,每畝3-4公斤。早播苗床可覆蓋薄膜或稻草,用以保溫、保濕,促進種子提早發芽,出土整齊。
前期管理
一是出苗期注意薄膜管理,防止“燒”苗;二是苗木出齊後,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1∶1∶120的波爾多液,連續2-3次,以預防猝倒病發生;三是結合除草鬆土勤施。淡施追肥3-5次,6月中旬後水施尿素1-2次,濃度0.3-0.5%為宜,促進苗木生長;四是低山丘陵區遇連晴高溫,要抗旱保苗,在伏旱結束後,及時間苗、定苗。將過密、細。
切根時間
為保證切根育苗效果,切根時的苗木高度需達12厘米,主根長15厘米以上。因此,凡伏旱前調查苗木根莖生長量已達要求的,可於7月中旬前切根,否則需待伏旱結束,秋雨到來後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行切根;海拔800米以上無伏旱或伏旱影響不大的山區,切根時間完全視苗木生長量決定,但最遲不得晚於9月中旬,不然切根後苗木生長時間太短,切根效果不佳。
切根深度
切根鏟入上深度即保留苗床上苗木原主根長度,稱為切根深度。根據我站試驗研究結果,切根深度以8厘米左右為好,即切掉苗木原主根長度二分之一左右。具體掌握時,苗高根長的稍深點,苗小根短的稍淺點,以不大於10厘米或不小於6厘米為宜。
切根方法
切根方法有斜切、平切兩種。斜切較平切省力、工效高,適宜於山區坡度較大的條播苗床,或土壤較粘、石礫較多,平切推鏟困難的條播苗床。操作時,先從苗床最裡邊的苗行開始,用鏟刀在苗行一側從離苗木地徑5厘米左右處,斜向苗木方向呈60度角插入,順勢推進,即可切掉苗木主根6-10厘米以下部分。若苗床平坦、疏鬆、無石礫,或撒播苗床,則可進行平切。平切時,手握切根鏟分別從苗床兩邊確定的切根深度入土,向苗床中央均衡用力,水平推進50厘米,防止向上或向下偏斜。每鏟切完後,切根鏟原方向退出時,鏟面向下稍加用力,使切縫稍寬,易於退出,切忌鏟刀向上抬升,拖倒苗木。
水肥管理
為防止切根後苗木萎蔫和利於鬚根生長與菌根形成,切根後要立即進行一次水肥管理。凡8月底前切根的,可水施氮肥和過磷酸鈣,濃度均分別不超過0.5%;若在9月上、中旬切根的,則不再施氮肥,只水施磷肥即可。水肥施用量以灌透苗床土壤為度。
起苗與運輸
山松切根苗在苗床上到11月底或12月初基本停止生長後,即可起苗造林。起苗必須堅持鋤挖,嚴禁手拔,以防扯斷大量的鬚根、菌根。用鋤起苗時,鋤口應高苗木10厘米遠,逐行倒退著深挖、輕抖,儘量注意不傷或少傷苗木側鬚根和菌根。切根松苗在運輸途中,為防風吹日曬而失水乾枯,一定要搭蓋薄膜或稻草。運到造林地後,要及時造林栽植,當天栽不完的松苗,應就近假植。
採種育苗
採種時應選15-40年生樹冠勻稱、乾形通直、無病蟲害的健壯母樹。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球果由青綠色轉為栗褐色,鱗片尚未開裂時採集。用人工加熱法使種子脫粒(出籽率3%),將採集到的種子經篩選、風選,晾乾,裝入袋中,置通風乾燥處貯藏。種子純度為80-95%,千粒重10.4克,每公斤純種子76000-90000粒,室內發芽率85%。山松種子一般貯藏期為1年,若將乾燥種子用塑膠袋密封,放在0-5℃低溫下可貯藏1-2年。育苗選擇土壤肥沃、排水好、濕潤、疏鬆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後整地築床,要精耕細作,打碎泥塊,平整床面。播種季節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播種前用30℃溫水浸種12-24小時。條播育苗,條距10厘米,播種溝內要鋪上一層細土。每畝用種子5公斤。種子播後要薄土覆蓋,可用焦泥灰蓋種,以仍能見到部分種子為宜,然後蓋草。播種後約20-30天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後,揭除蓋草。幼苗出土後40天內應特別注意保持苗床濕潤。5-7月可每月施化肥1-2次,每畝每次施硫酸銨2-5公斤。山松苗太密時,可以進行間苗移栽,通常分2次,第1次移栽在5月中、下旬,第2次移栽在7月上、中旬進行。在雨後陰天或陰雨天,略帶宿土,不僅可以全部成活,幼苗生長也好。
生長過程
樹高生長過程,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連年生長量最大值出現於10年,在20年時又出現接近最大值,平均生長量最大值出現於10-15年之間(11年左右),平均生長量曲線與連年生長量曲線相交於10-15年之間(12年左右),此後連年生長量小於平均生長量,此時應進行撫育間伐,以保證林木充足的營養空間,滿足樹冠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在本立地和經營條件下,第一次間伐年齡應在12年左右,但實際生產上第一次間伐在18年,顯得偏遲。平均生長量與連年生長量在20年生左右,出現第2次相交,這是由於第一次間伐(18年)後改善了林分衛生狀況,擴大林木樹冠的營養空間,形成了一段高速生長期。整個生長過程與實際生產經營管理情況相吻合,5-10年生是幼林生長階段,樹高生長較快;從第10年-25年生,樹高連年生長量都超0.6m,是山松樹高生長的旺盛時期;20之後連年生長量又急劇下降,在25生時進行大強度撫育間伐,從而減緩高生長急劇下降。
直徑生長過程:直徑連年生長量最大值出現於10年生左右,與平均生長量曲線相交於20-25年生(大約23年),此時平均生長量達到最大值。
10年生以前,屬幼林時期,直徑生長緩慢,從10-30年生是胸徑生長的旺盛期,連年生長量都在0.64-1.22厘米之間,30年生以後胸徑生長逐漸減弱。
病蟲防治
斑點病
是病原真菌引起的。初期葉片出現褐色小斑,周圍有紫紅色暈圈,斑上可見黑色霉狀物。隨著氣溫的上升,有時數個病斑相連,最後葉片焦枯脫落。該病原菌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範圍為25℃-30℃,孢子萌發適溫18℃至27℃,在溫度合適且濕度大的情況下,孢子幾小時即可萌發。進入雨季,有植株栽植密,通風透光差,株間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高濕、溫度適宜的環境,對病菌孢子的萌發和侵入非常有利,且病菌可反覆侵染,不加以重視,可能會使病害大發生。防治方法:可殺得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50%多菌靈1000倍液、大生1000倍液噴霧。松瘤病
除山松外,尚可為害多種其他松樹,已發現的有黃山松、雲南松、油松、黑松、華山松等,其中以山松在海拔400米以上地區,雲南松在海拔2500米以上地區,黃山松在海拔800米以上地區感病較重。樹木枝幹受病處形成木瘤,通常圓形,直徑5-60厘米,表面密生龜裂紋,心材部分積滿檢脂。每年4-5月間,瘤的表面產生許多黃色皰狀突起,隨即破裂散出黃色粉末狀的銹孢子。輪換寄主有栗屬和櫟屬的多種樹木。防治:
⒈在病害嚴重地區避免營造松櫟混交林,清除林下櫟類雜灌木;
⒉結合松林撫育砍除重病樹或病枝。
松毛蟲
發生代數因地區和年份不同而異,如河南每年發生2代,長江流域各省2-3代,福建、廣東3-4代。以幼蟲在針葉叢中或樹皮裂縫中越冬,也有在樹下雜草叢內或石縫下越冬的。越冬幼蟲於來年4月下旬前後老熟。第一代幼蟲發生較為整齊。松毛蟲繁殖力強,產卵量大,卵成塊產於松針上。初齡幼蟲受驚有吐絲下垂的習性,4齡以上的幼蟲食量大增,能將針葉食盡,形同火燒,嚴重的影響松樹生長,甚至使松樹枯死。防治方法: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⒈營林技術措施防治:
一是封山育林;二是營造混交林,增加松樹林下植被,增加林中天敵和阻隔害蟲遷徙。
⒉生物防治:
對發生蟲害面積較大,蟲口密度較低的情況,採用生物防治為主。有白僵菌、Bt、仿生農藥滅幼脲等適時施用。
⒊化學防治:
對小面積高蟲口的松毛蟲發生區進行化學防治,較好的農藥有擬除蟲菊脂等。
⒋遵循自然規律防治:
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松毛蟲4-5年大發生一次。在無災區,偶災區發生松毛蟲災害一般不進行化學劑防治。在高蟲口密度下,蟲口處下降趨勢,可以不進行化學藥劑防治,任其自然消亡。
山松赤枯病
病害主要為害當年新葉,病葉初出現淡黃褐色或灰綠色段斑,逐漸向上下方擴展,隨後轉為赤褐色,最後變為灰白色並出現黑色小點,即病菌的子實體,針葉自病斑部分彎曲或折斷。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樹上有病針葉中越冬,4月下旬產生孢子進行侵染活動,侵染盛期在6-7月。
防治:據貴州和四川的經驗,用“621”煙劑或含30%硫黃粉的“621”煙劑每畝0.75-1公斤在6月上、中旬放煙一次,效果良好!
線蟲病
松材線蟲病又稱松樹萎蔫病。是松樹的一種毀滅性流行病。在中國松褐天牛是它的主要傳媒昆蟲。致病力強,寄主死亡速度快;傳播快,且常常猝不及防;一旦發生,治理難度大。大袋蛾
大袋蛾的幼蟲蠶食葉片,7-9月危害最嚴重。防治:可用90%的敵百蟲0.1%溶液噴殺。亦可在冬季或早春人工剪摘蟲囊。
金龜子
防治時應於傍晚或凌晨進行,防治可用辛硫磷或樂斯本噴霧防治。紅蜘蛛
防治:可用敵敵畏1200-1500倍液噴殺之,也可用40%樂果1500倍液噴殺。注意事項
1 山松是全日照植物,但夏季不能暴曬。日照不足會生長不良。
2 經常清理老針和枯針,保持適當的針葉量,以利通風和採光。
3 相對固定養護位置,不要經常移動。
4 對修剪和嫁接傷口必須及時密封,放止流膠。
5 山松是淺根性樹種,不宜深栽。
6 山松對土壤要求較高,須認真待。
7 山松枝上無枝葉時易縮節枯死。
8 初期注意避風防震,以免搖樹拉根。小樹打樁固定,大樹立支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