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研究室建設
生命科學學院現設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育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植物基因表達調控、生物農藥、植物光合作用、植物環境生理、微生物工程、植物形態與分類等10個研究室,是山東省重要的生物學研究基地。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在職職工88人,專任教師63人,其中外聘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14人、副教授2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3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享受國務院特貼4人。山東省首屆教學名師1人,學校首屆教學名師1人。教師中35人具有博士學位,26人具有碩士學位。
學科及實驗室建設
學院擁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和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 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和6個碩士學位授予點,3個本科專業。生物學基礎實驗中心是山東省基礎教學實驗示範中心,植物學是山東省“九五”重點建設學科,植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是山東省“十五”重點建設實驗室,山東省作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是科技部與山東省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教學工作
學院一直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當作發展的生命線,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採取多項措施提高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優良學風和創新意識。通過本科教學的評估和整改措施的落實,教學管理進一步規範,學院堅持實施觀摩教學制、年輕教師導師制、隨機聽課制等措施,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及時幫助和指導青年教師儘快成長。近年來,整體教學效果明顯增強,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學院教師承擔了全校大量教學工作任務,為全校20多個本科專業開設《基礎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學》、《分子生物學》、《普通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專業基礎課,為全校研究生開設《高級生化實驗技術》、《高級植物生理實驗技術》等公共課。本科生教學工作量年均超過20000學時,研究生教學工作量年均超過8000學時。我院教師先後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學校學校青年教師教學質量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王曉雲獲該校唯一的首屆山東省教學名師稱號,孟慶偉獲學校首屆教學名師稱號。
學院和教師十分重視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質量,重視加強多媒體課件製做、多媒體教學和雙語教學工作,採取不同措施,發揮教師的特長和優勢,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取得了良好效果。學院教師主編《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植物學》等教材15部,《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獲山東省精品課程,公開發表教學教研論文20餘篇,有效地促進了教育質量的提高。學院積極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的改革,組建了校級和院級實驗教學中心,積極進行了實驗課教學的改革,實現了課程的最佳化整合和資源的共享,實驗教學的質量明顯提高。成功申報中央與地方高校共建生物學基礎實驗室,獲得財政部640萬元專項建設經費資助,建成了儀器設備先進、環境寬敞良好的一流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為全校生物學類本科專業的實驗教學提供了良好條件。
科研工作
學院一直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堅持“教學是立院之本,科研是強院之路”的發展思路,強調科學競勝於奉獻精神,積極搭建科研平台,整合學科實力,為廣大教師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環境。教師每年都積極參加國內外的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科研水平的提高,調動了投身科研的積極性和熱情,逐步形成了積極進取、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濃厚科研氛圍。利用自身優勢和學科特色,積極爭取和承擔高水平的課題研究,在大批專家的帶動和廣大教師的努力下,我院的科研實力不斷增強,並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近年來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80多項,其中有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攀登計畫項目、國家轉基因植物研究與開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42項,總經費超過1300萬元。在“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 ”、“Plant Molecular Biology”、“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400多篇論文,其中SCI收錄79篇,出版專著教材30多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有30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及其他獎勵。科研實力進一步增強,社會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學術交流的機制初步建立,形成了良好、濃厚的學術氛圍,科研實力和水平進進入全國同類學院前列。
溫孚江教授國家轉基因植物研究專項“優質、抗病蟲轉基因水稻選育” 獲得多抗水稻新品系6個和2個多抗雜交水稻組合。
張憲省教授國家轉基因植物研究專項“小麥重要功能基因的分離與澱粉品質性狀的遺傳改良”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學科建設
學院成立以來堅持把學科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並加大了建設的力度,學院班子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學科建設和發展規劃,各學科帶頭人帶領大家求真務實、紮實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使學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並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經大家幾年的不懈努力和紮實的工作,學科層次逐步提高,學科分布進一步合理,學科實力明顯增強。在原有“植物學”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點的基礎上,於1999年申報成功“發育生物學”碩士點,2002 年報成功“微生物學”碩士點;在原有“植物學”博士點的基礎上,於1999年申報成功“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點,於2002 年申報成功“發育生物學”博士點;於2002年建立了“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2005年,在學校和研究生處的關心支持下,學院精心組織、全力準備,成功申報了“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含蓋12個二級學科: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生理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水生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為推進學院之間、傳統學科與現代生物技術之間的融合,提升該校研究生的生源質量和培養水平提供了平台和條件。
師資隊伍建設
學院十分重視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堅持師資隊伍是學院發展的根本,在培養學術骨幹、梯隊建設、人才培養、人才引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特別注重人才環境建設,努力創造一個學術氛圍濃厚、工作環境舒心、人與人之間和諧的寬鬆環境,為教師的發展和成長創造良好、寬鬆的條件,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使大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和心情愉快地工作。幾年來,引進博士10名,每年培養在職博士2--3人,每年有針對性地派年輕教師外出進修學習。2003年聘請了中國科學院魏江春院士為我院特聘教授,2005年引進了“泰山學者”亓寶秀,2006年聘請了美國加州Salk生物研究所吳光博士為該校首位特聘教授,聘請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倪敏教授、夏威夷大學汪光義教授為該校講座教授。目前我院有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14人、副教授25人;有博士學位35人、碩士學位2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3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享受國務院特貼4人。學校“1512”工程一層次3人,二層次7人,三層次9人,四層次10人。通過建設,學院教師的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較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聘請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倪敏博士為學校首位講座教授
聘請美國加州Salk生物研究所吳光博士為該校首位特聘教授
學術交流
學院十分重視加強學術交流,實行開放辦學,開展經常性的學術交流活動,初步建立起了良好的學術交流機制,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大學的相關學院和國內同類學科的知名專家加強了實質性的學術交流活動,每年都有十多位知名專家來學院作學術報告、科技合作與交流。2005年5月,“全國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研討會”在該校成功召開, 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院士等主持會議並作大會主題報告,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蘇黎世瑞士聯邦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85所國內外著名大學和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350人出席會議。2006年8月承辦了全國微生物學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專家論壇”報告會、第十屆全國土壤微生物學術討論會暨第三屆微生物肥料生產技術研討會,中國農業大學李季倫院士、陳文新院士等專家學者300餘人出席了會議。兩次大會的成功召開,不但廣泛交流了在植物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微生物套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進展,同時也宣傳了學校,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近年來學院聘請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薛勇彪所長、左建儒博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種康博士、日本北海道大學錢野行藏博士和王琦博士為該校兼職教授,並與學院簽訂了合作協定,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為我院教師搭建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平台,加強了對我院學科的指導,提供了了解、學習國際先進成果的機會,開拓了思路,拓展了發展空間,對我院教師整體學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生工作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和提高綜合素質的育人理念,注重加強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強學生幹部隊伍建設,重視學生黨建和學生黨員骨幹隊伍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三自”作用,注重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良好的學習風氣。每學年都有計畫、分階段地邀請校內外專家、教授,為學生做學術、人生指導、創業就業等報告達10多場,激發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和積極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科技創新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幾年來學院和廣大教師十分重視和加強課堂質量的提高,注重既教書又育人,注重日常的規範、科學管理,採取多項措施加大素質教育的力度,培養質量明顯提高,湧現出了一大批省、校級優秀學生,考取名牌大學、科研院所和綜合性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逐年增多,並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8%,學院連續多年被學校評為招生就業先進單位。
班子自身建設
學院班子成員十分注重加強自身建設,自覺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師生員工服務的宗旨意識和發展意識。堅持每周一次的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學院的工作實行集體協商,充分醞釀,民主決策。班子成員自覺做到團結一致、分工協作、公正透明、廉潔勤政,自覺接受黨內外民眾的監督,不斷增強學院班子在全院黨員和師生員工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號召力,為良好院風和民主風氣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學院逐步形成了團結民主、求真務實、和諧奮進的良好風氣。
管理工作
隨著學院的發展,學生規模和教職工數量不斷增加,教學、科研和各項管理的任務不斷加重。學院領導以身作則,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分工明確,加大了各項工作管理的力度,帶頭講團結、講民主、講奉獻、顧大局,表現出了較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全院教職工以大局為重,團結務實,勤奮敬業,積極主動,求實創新,承擔了大量的工作任務,表現出了高度的事業心、工作責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以實際行動推動了學院的快速發展。
發展展望
在今後的發展中,學院繼續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團結帶領全院職工,真抓實幹,開拓創新,突出特色,努力把學院辦成教學條件精良,教學質量一流,科研實力雄厚,辦學理念先進,綜合實力居全國同類學院前列的學院,為加快學校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