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 龍口地名演變及行政更迭 據康熙版《黃縣誌》記載,“龍口墩,明洪武二十一年魏國公徐輝祖建。”龍口作為地名,始於此。最初的龍口僅為一漁村。“北船常來售糧,南船多販紙、糖”就是對龍口的真實寫照。南船的前部如鳥狀,因忌諱鳥入籠(龍與籠諧音),清光緒十二年(1886),龍口易名為“金沙灘”。此時,它已經躍升為山東沿海重要商埠之一。
1912年,民國肇始,金沙灘亦復名為龍口。
民國三年(1914),龍口開埠。龍口商埠局局長蔡國器勘定龍口界址:北起沙崗,南至龍口舊村柵欄門外,東至北皂莊大道,西至北大圈西岬。
1929年,張宗昌督魯,於龍口設立山東省長公署行轅,改龍口公安局為龍口警察廳。
1930年,為黃縣第八區所轄,駐地龍口,東至簸箕欒家,西至胡家莊,北抵柳海,南至沙埠家。
1938年,龍口特別行政區建立,隸屬北海專署,轄區為龍口街以及鄒、劉、曲、逄、廒上等村。
1943年8月,龍口特別行政區由道轄改為省轄。
1939年,日偽政府劃出原八區一部分成立龍口特區,直屬於省。
1940年,日偽設龍口專員公署。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9日,龍口光復。
9月19日,龍口特區成立。
1946年,龍口特區撤銷,改設龍口市,與黃縣平級。直屬北海專署,轄市北、市中、市南、龍南、龍東、興隆、午塔七區。
1950年,龍口市撤銷,改設龍口區,隸屬黃縣,轄三街(維新、和平、順盛)一鄉(環龍)四村(鄒劉、曲家、逄家、央格莊)。
1956年10月,龍口區降級改為龍口鎮。1958年,設東風人民公社,轄原龍口鎮、龍化鄉等20處高級農業合作社及7處漁業合作社,實行政社合一。1959年,設龍口人民公社。1984年3月,龍口人民公社改為龍口鎮。
1986年,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黃縣,合併黃縣和龍口成立縣級龍口市。政府駐紮於龍口。
1993年11月19日,龍口鎮撤銷,以原龍口鎮的行政區域設立龍口市西城街道辦事處,原龍口市人民政府駐地為西城街道辦事處駐地。以黃縣行政區域設立東萊街道辦事處。
2000年,龍口市的行政區劃再次發生變更,西城街道辦事處更名為龍港街道辦事處,龍港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西城街道辦事處駐地,同時,原中村鎮建置撤銷,其行政區域併入龍港街道辦事處。
耐人尋味的是,自1938年至1950年,龍口在行政隸屬上脫離黃縣達12年之久。更耐人尋味的是,1886年,龍口易名為金沙灘。而一百年後的1986年,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黃縣,將龍口和黃縣合併為設立龍口市。而這個現代龍口市比民國時期的龍口市設立整整晚了40年。
龍口市歷史悠久,商末建萊國,秦設齊郡,始置黃縣,是中國最早的縣治單位之一。龍口市既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船隊東渡
城市景點照片(19張)
日本的啟航地。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黃縣,設立龍口市。五千年滄桑變幻,為這塊物阜民豐的土地留下了諸多歷史古蹟和人類文明,增添了她的神秘和魅力。先後湧出了春秋戰國時期以滑稽擅辯著稱,諷柬齊威王建立霸業的淳于髡;秦代率領數千童男童女和五穀百工揚帆東渡,開創中、日、韓友好先河的著名方士徐福;三國時代英勇善戰的東吳名將太史慈;明朝開國元勛越國公胡大海為官清正的尚書王時中,內閣首輔范復粹,著名國畫家姜隱;清代掌管文衡多年的禮部尚書賈楨;
城市景點照片2(12張)
參加國史編修的翰林院士王守訓;民國初期的書法家、金石篆刻和古文學家丁佛言等一批歷史名人,可謂人傑地靈。改革開放以來,龍口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增強,1991年即躋身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在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中位居第11位,山東全國百強縣排名第一。
1946年由黃縣將龍口鎮析出升級為龍口市(縣級),屬北海專區,與黃縣平級。
1950年5月撤銷,其轄區併入黃縣。
1986年撤銷黃縣,合併龍口和黃縣,設立縣級龍口市,政府駐紮在龍口鎮
1989年4月7日,撤銷海岱鄉,設立海岱鎮;撤銷黃山館鄉,設立黃山館鎮;撤銷下丁家鄉,設立下丁家鎮;撤銷大陳家鄉,設立大陳家鎮。
1993年9月28日,撤銷文基鄉,設立文基鎮;撤銷田家鄉,設立田家鎮;撤銷七甲鄉,設立七甲鎮;撤銷丰儀鄉,設立丰儀鎮。
1993年11月19日,撤銷龍口鎮,以原龍口鎮的行政區域設立西城街道辦事處,原龍口鎮人民政府駐地為西城街道辦事處駐地。
1995年3月8日,將下丁家鎮的達溝、西馬兩個村劃歸東江鎮管轄。
1997年6月10日,將蘆頭鎮南張家村劃歸東江鎮管轄(魯政函民字26號)。
1998年4月13日,鄉城鎮更名為徐福鎮(魯政函民字11號)。
1999年7月1日,將下丁家鎮上觀村劃歸東江鎮管轄(魯政函民字16號)。
2000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19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635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6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6萬人
2001年,經過整合,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13個鎮(街道辦事處),1個外向型工業加工區,63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7萬人。
2002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轄3個街道、10個鎮,2個經濟開發區,63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4萬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893.82平方千米。轄12個鎮(街道辦事處),2個經濟開發區,63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6萬人,非農業人口15.9萬人。
2009年龍口市政府通過考察,對地名進行詳細研究作出決定。
將龍口市轄區內的龍港街道辦事處所轄地區,即歷史上的“龍口”更名為“龍口西城區”。
將“東萊辦事處”即歷史上的“黃縣”所轄地區更名為“龍口東城區”。
原“龍口汽車站”易名“龍口汽車西站”,
原“黃縣汽車站”易名“龍口汽車東站”。
市政府駐紮於兩城之間的“龍口新城區”。
另有“南山”“東海”組團式,現如今整個龍口市由龍口西城、東城、新區、東海、南山五大板塊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