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沂源一中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一中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一中是公立中學,現任校長任大吉。

沂源一中教育信息化2009-2011年發展規劃

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全面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推進信息化校園創建工作,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決定》、《淄博市中國小教育信息化2009-2011年發展規劃》和《山東省普通中國小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等檔案所提出的工作任務和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推動我校教育信息化的蓬勃發展,以數位化教學平台和校園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推進教育信息化套用及教育教學資源庫開發為重點,以信息化管理體制和人才隊伍建設為保障,深入學習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注重實效,著力培育我校發展的信息化整體優勢,為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二、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適度超前。教育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以前瞻的目光和改革的思路,從總體需要出發,適度超前規劃,做到科學論證、統籌規劃、統一標準,防止重複建設,避免浪費,提高整體效益。

2、分批投入,軟、硬體並重。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方式進行建設。在統一規劃指導下,分步實施,分批投入,加快建設步伐。同時,重視軟體投入,使軟體的投入比例逐步上升,努力使軟體和硬體投入比例逐步接近1:1。

3、套用為主,資源共享。充分實現資源共享是信息化系統建設的目標,套用水平和效果是信息化水平的直接體現,堅持以套用為核心,加強數位化教學平台和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做到資源共享。

4、加強培訓。積極開展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校本培訓,開設教師切實需要的培訓課,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

三、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基本滿足教育教學需求;校園信息化領導力、學科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活動有效促進學生髮展成長;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套用更為普遍,數位化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學質量增長方式不斷最佳化;信息化隊伍的技術支持與套用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教育信息化評價機制不斷完善,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形成我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模式。

(二)具體目標

1、根據市、縣“普通高中學校信息化建設工程”要求,2009-2011年逐年、分批更新專任教師人手一機和“班班通”配備,2010上半年年完成生機比12:1的網路教室配備2口,2010年下半年1口,2011年上半年2口,2011年下半年1口,至此完成達到共10口的配備標準。

2、開展“中國小信息化校園建設工程”,力爭在2010年,創成第一批“淄博市信息化校園”。

3、加強網路資源建設,實施“網路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工程”和“課改信息化建設工程”,創建開發實用、好用的校本特色網路課程資源,逐步完成覆蓋主要學科的網路課程視頻課堂資源。

4、高一、高二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開足開全課時,到2010年底實現開課率100%。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到 2011年底,信息技術套用的學科覆蓋率100%、電子備課率90%以上、課時覆蓋率不低於60%。

5、學生參與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2010年達到30%,2011年以後達到80%,學校創成“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特色學校”。

6、從2010年開始,用兩年的時間,完成35歲以下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中級培訓,同時,加大對領導幹部信息化領導力、網路管理教師及學科教師等各個層面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工作。

7、深入開展和參與各級教育技術課題的實踐研究,各學科鞏固和分享優秀課題的實踐研究成果。在承擔的山東省“十一五”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數位化校園”建設模式與效益評價研究》,獲得研究成果二等獎基礎上,總結經驗,積極申請重點課題,結合學校實際,認真研究,爭取取得更好成果。

8、整合“一卡通”教育資源,實現學生持卡進行入學註冊,在學校上網管理、走班選課、圖書借閱、家校互動、餐飲管理、電子檔案、學業水平考試等方面套用。

9、建設高效的校園教育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和辦公系統,實現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

10、依據省、市“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評價方案標準”,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每年評價成績達到優秀標準並走在全市前列。

三、主要任務

1、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加強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依據《淄博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普通中國小基本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的意見》中的現代教育技術配備標準要求,實施“普通高中學校信息化建設工程”,建設和最佳化支持信息技術廣泛套用的信息化環境。實現專任教師人手一機和“班班通”設備的更新換代;生機比12:1;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達到山東省普通中國小基本辦學條件標準和淄博市“信息化校園”設備配備標準。

2、網路教研與資源建設

進一步充實完善新課程網路教研平台,建立學校的網路教研體系,充分利用社會化連結軟體,拓展校本教研、學科教研時空,探索教師群組基於網路開放、共享、互動、協作平台的無縫學習模式,提升教師自身與團隊組織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

實施“網路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工程”,加快信息資源庫建設,建立完善的新課程信息化管理體系,充分利用好電教教材費,落實專項資金,選購優質網路教學資源,建成匯集教師教學案例、教學反思和教研信息的網路教研資源庫,實現開放、互動、共建、共享的網路教研。創建開發實用好用的校本特色網路課程資源,逐步完成覆蓋主要學科的網路課程視頻課堂資源建設,建立新課程資源庫群,基本滿足教育教學需求。

實施“課改信息化建設工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實現課程管理、學分認定、教學質量監控、綜合素質評價、教師評價等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型化,促進學校教學管理手段的現代化、理念的實踐化、模式的時代化,提高學校教學管理的效益。

進一步實施終身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和社區教育資源,統一規劃管理,架構基於網路的學校—家庭—社區互連互動的信息化平台,積極推進學生基於網路的學習、交流活動,拓展教育的時空,使廣大學生能利用網路在家庭或社區進行學習、交流。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師備課、課堂教學、評價反饋、教學反思等教學過程各環節中的套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基本實現信息技術在教學套用中的常態化,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鼓勵教師整合多元化教學資源,參與網上集體備課、教學實踐問題的探討,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開展校本培訓,參與學科網路教研,促進教師教學反思與專業發展。

4、信息技術學科教學

按照省市課程設定及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開足開好信息技術課程,配齊配強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實現開課率100%。重視加強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和教學研究,充分利用網路教研和校本研訓,創新學科教研模式,著重培養學生的適應新技術、學習新技術的能力,發展運用信息技術增進交流與合作,促進個性化發展,表達創意,激發創新,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並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與責任感。提高教師的學科素養、教學能力和水平,為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打好基礎。

5、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

按照教育部《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及“全國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畫”要求,加強對教學人員、管理人員、技術支持人員的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與考核工作。

加大學校信息化領導力建設的工作力度,積極參加省市校級領導班子成員及中層幹部的信息化領導力培訓,提升學校信息化建設領導力水平。加強教育技術人才隊伍和學科專任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引導教師科學合理有效地套用信息技術手段和優質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教研活動;積極參與省、市、縣組織的教師的教育技術套用成果評選競賽活動,促進廣大教師面向信息化的專業發展水平。加強對技術支持服務人員的培訓,為學校信息化規劃、設備管理與維護、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技術創新套用、教育技術培訓、管理信息化等服務需求提供支持。組織參加全市中國小教育技術套用“六個一百”活動,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和學科教學水平。

6、信息技術套用創新

加強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套用實踐研究,尤其對切合教學需求、前瞻性好、成熟度高的信息技術創新套用項目,學校積極爭創信息技術創新套用的示範學校,鼓勵教師爭當信息技術創新套用的示範教師,引領教育信息化發展。

深入開展和參與利用敏特英語網路學習平台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實踐研究、互動電子白板在課堂中的套用研究、課堂即時反饋系統套用研究、教學質量監測評價系統套用研究,逐步轉變教與學方式,減輕師生負擔,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促進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科教學創新,分享優秀課題的實踐研究成果。

廣泛開展學生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加強學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活動實驗室創建工作,重點參與全國、省、市中小學生電腦製作活動、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NOC),抓好主題網頁、電腦繪畫、機器人競賽、DV創作、動漫創作等面向信息化的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習能力與創新實踐能力。面向全體學生,強化信息技術在學生中的套用,爭創特色學校,提升學校的辦學效能。

7、教育管理信息化

建設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和辦公系統,構建高效實用的數位化教育信息與資源、辦公及服務平台,積極研究和套用包括信息化設備統計、圖書管理、學籍管理、教學管理、教師檔案、教師教育、評價管理等數據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

按照《淄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城市“一卡通”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淄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IC卡信息系統安全防範的通知》要求,利用教育“一卡通”整合教育資源,實現學生持卡進行入學註冊,在學校上網管理、選課走班、圖書借閱、家校互動、餐飲管理、電子檔案、學業水平考試等方面套用。

四、保障措施

1、建立由校長為組長,各有關部門參加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理順管理體系,明確信息化建設的分管領導,明確各有關部門的職責。設教育信息化辦公室,作為學校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的常設機構,主持教育信息化日常工作。

加強和完善學校教育技術中心機構建設,按照市、縣《加強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見》、《淄博市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評價方案》的評價標準和要求配足配齊教育技術中心教師,人員結構合理,有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多學科教學骨幹、網路管理教師共同參與;完善信息化支持服務體系,建立網路管理教師持證上崗和定期培訓考核制度,提高校園網路技術支持和服務水平,以保證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順利推進。

2、學校將信息化建設經費和維護經費列入學校經費預算,積極爭取市、縣信息化基礎設施配備財政支持;用好信息技術教育費和電教教材費,多渠道籌措經費,用於完善學校教學軟體資源建設、校園網路設備運行維護和網路管理教師的培訓,促進學校信息化發展,保障信息化建設順利實施。

3、建立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評價制度,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診斷和改進作用,按照《淄博市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評價方案》指導和評價學校信息化工作。積極參加全市每年組織的中國小教育技術套用“六個一百”評選活動;每一年組織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先進教研組和個人表彰;每兩年組織一次教育技術能手認定;按照評價標準每年組織一次教育信息化自我評價與總結,激勵教師發揮信息化優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