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教學實驗中心實行主管校長和教務處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採取全員競聘、擇優上崗、定期考核的管理機制。教務處負責中心的行政管理,實驗中心主任負責中心的日常運行和建設規劃工作,實驗中心根據實驗室工作的要求,提出對實驗課程和實驗室開放實行項目管理的理念,專門設立課程與項目管理辦公室,針對實驗項目的設定、耗材購置、預實驗、項目實施等實驗課程的各個環節以及教學研究、大學生研究訓練和其他實驗室開放工作按照項目管理的要求進行統一管理,並對課程項目實施效果和開放項目滿意率進行問卷調查,實行質量控制。
實驗環境與功能平台
我校中醫藥綜合教學實驗中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實驗中心之一,實驗室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包括醫、藥、文、理4個實踐教學平台和12個功能模組,體現了“綜合設計、強化基礎、注重實訓、突出特色”的建設方針,建成一套“功能教學平台+實訓與創新中心+中醫藥特色實驗與訓練項目”的實驗環境保障體系。
中心現有儀器設備12055台件,總值達4755萬元。有網路數碼互動顯微教學系統、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醫學數字圖象處理系統、生物醫學感測器實驗系統等先進的實驗教學儀器設備,能滿足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的教學和本科生、研究生實驗研究的要求,在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實驗中心加強信息化、網路化實驗教學平台建設,利用學校的Black Board網路教學平台及資源,在網上提供實驗教學相關內容供學生瀏覽。在教學實驗中心設立網路導學系統,方便學生通過網路學習了解教學實驗中心的教學、研究資源,使學生能利用網路進行自主學習。建立安全監控系統,對實驗室實行24小時監控。
中心共承擔全校292門實驗(實訓)課,1216個實驗(實訓)項目的教學任務,覆蓋21個專業,年實驗人時數為 129萬人學時。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向校內師生及校外使用者全時開放,根據需要可隨時預約使用。
師資隊伍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實驗教學師資隊伍,是提高培養質量的根本。實驗中心把青年教師培養作為重要工作來抓,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中心情況的青年實驗教師培養模式。由教學經驗豐富的實驗指導教師會同實驗室主任形成“雙導師”,對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實驗室管理能力實行重點培養。實實驗中心現有專職實驗教師12人、技術人員20人、教學管理人員5人,兼職實驗教師162人。其中博導9人、教授38人、副教授55人; 博士39人、碩士96人。專職人員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人員占人員總數的37.8%,副高級職稱以上人員占專職人員總數32.4%,平均年齡42歲。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教育理念先進,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互通相融,核心骨幹相對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實驗教學隊伍。近5年來,中心的專職和兼職教師先後承擔省級高等學校實驗技術研究項目立項18項;廳級實驗教學改革立項78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68篇;指導大學生研究訓練項目119項;主編出版實驗教材20部,自編實驗教材58部;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0項,廳級教學成果獎58項;論文獲省級獎勵22項;教師舉辦面向本科生的實驗類相關講座達213場;科研立項108項;科研成果44項;發表論文1417篇。
實驗教學改革
我校實驗教學改革從人才培養目標整體要求出發,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建立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分工明確又有效銜接的分層次、模組化的實驗教學體系,建設設施先進、隊伍精良、管理有序、全方位開放的實驗教學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
加強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建設,是提高培養質量的關鍵。
教學實驗中心依據自身多學科綜合性中心的優勢創建了以中醫藥為主,匯通中西,融合文理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核心,將中醫“診-療-養-康”與中藥 “種-采-制-檢”技術進行整合最佳化,培養學生理論運用及實踐動手能力;發揮學校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專業並存,且學科優勢明顯的特點,著力培養學生匯通中西醫學的能力,提升職業適應能力;藉助學校人文、理工學科的優勢,加強人文科學素質培養,提高跨學科綜合創新能力。
為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中心面向本科生設立了大學生研究訓練計畫項目,共立項119項。近幾年,獲全國和山東省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大賽一、二、三等獎共32項。
在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面,中心積極與各學院協作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和技能比賽。在針灸推拿實驗室開展了星級醫生考核活動,不僅鍛鍊了同學們動手動腦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同學之間專業技能的學習交流;通過積極組織登山採藥活動和中藥材標本製作大賽,共有中醫、針灸推拿、骨傷、護理、中藥和製藥工程等專業的5000餘名學生參加,共採集、製作藥材標本2000餘份,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深化;在每年的“5.12”國際護士節前後於護理實驗室舉行的護理技能操作比賽受到了學校領導的認可和廣大師生的好評,在提高學生操作技能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提高她們對護理技能操作的感性認識,這些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取得了顯著效果。
完善實驗教學方法與手段,是提高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
中心重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實驗教學中的套用,引進了解剖數字虛擬實驗系統、形態學虛擬仿真實驗系統、機能學虛擬仿真實驗系統、解剖數碼互動實驗系統等先進的實驗教學設備,使我校的實驗教學水平有了顯著地提高。鼓勵教師進行實驗技術和實驗教學手段的相關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如教學實驗中心副主任呂青濤教授自行開發研製成功“液相色譜實驗教學CAI系統”,並將此系統運用到《儀器分析》、《現代儀器分析技術》等課程的實驗教學中去,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整個實驗過程及操作步驟,此項教學手段革新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既保證了實驗的成功率、避免了耗材的浪費,又提高了實驗效率,在有限的實驗教學學時內充實和豐富了實驗教學內容;又如我校針推學院王國才教授1984年研製的“推拿手法力學信息計算機處理系統”為國內外首創,於2000年榮獲中國科技博覽會金獎和中醫藥傳承特殊貢獻獎。2007年由實驗中心組織相關專業教師成立課題組對系統進行升級,第三代系統的性能達到了更高的層次,系統更穩定,採集到的信號失真更小、噪聲更小,對數據分析的功能更強、速度更快,人機互動界面為中文,操作時不需要輸入大量的命令,主要通過虛擬按鈕完成各項操作,增加了衝量、功率譜等參數的測量。此項技術在國內外屬領先水平,服務於教學,在傳承中醫臨床技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健全質量監控體系,是提高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
中心集先進實驗設備、人員配置、技術力量三者於一體,在此基礎上,通過強化實驗項目管理,規範化實驗室建設,加大實驗教學督導和實驗室評估力度等措施,對實驗教學各環節進行規範和有效地監控;採取學生問卷、座談會和檢查學生考試等方式進行教學效果評價,通過評教、評學、評管,保證實驗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中醫藥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示範作用
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來,多學科大綜合中心的管理模式較好地解決了醫學院校在快速發展期如何科學規劃實驗室建設、有效利用醫學院校教育資源等問題,其先進的管理模式以及具有鮮明中醫藥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受到省內外甚至國內外同行的關注。美國、英國、馬來西亞、比利時等國外同行;台灣陽明大學醫學院、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以及山東大學等省內外高校同行先後來中心參觀,並就中心的管理和建設等進行深入交流,普遍認為中心目標定位準確、理念先進,基礎建設水平高、儀器設備配套,一體化管理高效、規範,實現了實驗室建設管理和實驗教學改革的跨越式發展,在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成績突出,較好地解決了實驗教學體系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