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

2003年7月至今在湖北中醫學院藥學系任教。 1.加大中藥品種研究的力度。 3.中藥活性物質藥理學研究

簡介

湖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成立於1971年,原名中藥系;1997年更名為藥學系;2004年與原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藥學系合併,更名為湖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經過四十年的建設和發展,藥學院已成為辦學規模適當、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學科特色與優勢明顯,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學院。
人才培養:已形成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成教生、自考生等多層次辦學體系。現設有中藥學、藥學、製藥工程、藥物製劑、中藥資源與開發五個本科專業。藥學院現設有17個教學單位,共承擔42門課程的教學任務。現有各類在校學生3000餘人。
根據人才市場的需要,藥學院十分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不斷加強實驗室的建設和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現有教學實習基地30餘家,能夠滿足本專科教學需要,為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和培養學生的生產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幾十年來,為國家輸送了本、專科生5800餘人,碩士、博士生300餘人。

師資隊伍

概述

藥學院擁有一支以知名學者為核心、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體、學緣和學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全院現有專任教師10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40人,講師40人。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48人。有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享受省政府津貼,5人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湖北省楚天學者1人,百人計畫1人;有全國優秀教師2人,獲湖北五一勞動獎章2人,湖北省優秀教師及湖北省師德標兵10餘人次。近5年來,主編教材10餘部,副主編教材20餘部,參編教材40餘部,出版專著10餘部;發表科研與教學論文80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30餘篇。

名師簡介

但漢雄
簡介
但漢雄,男,教授,碩士生導師,1963年10月出生,湖北赤壁人。
1985年7月於鹹寧醫學院醫療專業本科畢業;1988年8月~1989年8月於北京醫科大學藥理高師班進修一年;1998年9月~1999年1月於湖北大學省教委師培中心參加英語培訓學習;1994年6月於北京醫科大學藥理學專業碩士畢業;2006年9月~至今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1985年~1999年,於鹹寧醫學院從事藥理學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後擔任教研室主任,附屬醫院藥械科科長;1997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8年被選拔為省屬高校跨世紀學術骨幹;2000年~2004年2月,於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擔任教師、藥理學教研室主任、成人教育部主任;2004年3月至今,於湖北中醫學院藥學院擔任副院長兼職實驗中心主任;2004年3月晉升為主任藥師。
教學態度端正,教學效果優良,多年來一直深得師生的好評,並獲得學院嘉獎;能勝任多層次不同專業的各項教學任務;公開發表教改科研論文多篇;先後承擔多項縱向及橫向科研課題;1997年獲由省教育廳組織鑑定的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一項;1998年被遴選為省屬高校跨世紀學術骨幹,在各類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現為中國藥理學會會員,中華醫學會會員,湖北省藥理學會理事。
一、學術思想
中藥藥理學是一門與多種學科密切聯繫的新興的橋樑性學科。中藥藥理學是以中醫藥基本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藥和機體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現代中藥藥理學的建立和發展已有幾十年歷史,從現代科學的高度,認識和理解中藥理論的內涵,促進中醫藥理論的進步。中藥新藥的開發是以中藥製劑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質量可控性為基本條件,不僅為臨床提供了許多高效低毒的中藥新藥製劑,也推動了中藥藥理學自身的發展。中藥藥理學的發展也將促進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二、科教經驗
注重中藥性味功能的現代化研究。重點講授代表藥物與其它藥物的異同及優缺點。
三、主要成果
(一)論文
1、甲狀腺功能狀態對異喹胍代謝的影響 中國醫院藥學雜誌
2、甲狀腺功能對磺胺嘧啶在大鼠體內藥動學的影響 中國藥師
3、腦外傷並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細菌培養和藥敏分析 檢驗醫學與臨床
4、甲狀腺功能對地西泮及其代謝產物在大鼠體內影響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5、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臨床套用及不良反應 中國醫院藥學雜誌
6、《藥理學實驗》(高等醫藥院校教材) 湖北科技出版社
7、甲狀腺機能對肝臟藥物代謝酶的影響 中國藥理學通報
8、甘露醇對動物肝藥酶的影響 中華現代臨床醫藥學雜誌
9、甘草酸二銨對大鼠環磷醯胺損傷的保護作用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10、甘草酸二銨對動物血清膽鹼酯酶的影響 中國醫院藥學雜誌
11、海馬和側腦室微量注射GABA受體激動劑對大鼠痛閾的影響 中國現代醫學進展
12、人參二醇苷對實驗動物的免疫促進作用 湖北中醫學院學報
13、三七中人參二醇苷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湖北中醫學院學報
14、苯海拉明對普魯卡因傳導麻醉協同作用的實驗研究 湖北中醫學院學報
15、三七二醇苷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湖北中醫雜誌
16、甘草酸二銨對心肌缺氧、缺血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 湖北中醫雜誌
17、淺談藥理學導學法 海南醫學
18、甘露醇對動物運動耐力及抗心肌缺血的實驗研究 海南醫學
19、甘露醇對心肌缺氧及抗疲勞作用的實驗研究 海南醫學
20、甲狀腺功能狀態對其生物學作用與藥動學的影響 鹹寧醫學院學報
21、大鼠室旁核微量注射GABA受體激動劑鎮痛作用的研究 鹹寧醫學院學報
22、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新用途 鹹寧醫學院學報
23、維生素K3對小鼠代謝酶的影響 內蒙古中醫藥
24、羧乙基鍺倍半氧化物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
25、室旁核微量注射GABA受體激動劑對電針足三里大鼠酯酶的影響 當代地方科技雜誌
(二)、科研
1、衰老對藥物動力學的影響及機制的探討 省教委自然科學類重點項目 編號96A062
2、五氟利多對嗎啡依賴大鼠的實驗治療 省教委青年學者科學研究項目 編號98B034
3、匹莫齊特對嗎啡依賴性大鼠的實驗治療 省衛生廳第五個三年醫藥衛生科研指導性計畫項目 編號 WZ015
4、大豆異黃酮對雌性衰老模型小鼠的作用 湖北中醫學院院級課題
5、甘草酸二銨與平喘藥和鎮咳藥的協同作用研究 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課題
薛大權
簡介
薛大權,男,教授,出生於1958年9月30日,漢族,中共黨員。
1982年6月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藥學專業,獲理學學士。
1982年7月至1984年11月在江漢油田醫院藥劑科工作。
1984年11月至2003年6月在湖北省藥檢高等專科學校任教。
2003年7月至今在湖北中醫學院藥學系任教。
一、學術思想
薛大權1982年6月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藥學專業,1984年11月從事藥學專業《藥劑學》課程的教學工作,至今已有23年有餘。這些年來一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戰鬥在教學一線,為國家的藥學事業及培養藥學人才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一熱愛本職工作
教師的職責是傳授知識,教書育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所從事的事業是非常神聖的,古往今來一直倍受人們的喜愛和尊敬。
教師的職業決定了他要與學生直接聯繫,如同工廠里的工人面對機器,如同農民面對農田一樣,平凡而偉大。教師要有熱愛他的學生、熱愛他的事業的心,才能長期戰鬥在教學的最前沿,將他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用所學的知識服務於社會,為社會創造財富。
教師由於其所從事的工作性質,要求他必須不計名利,甘為人梯,唯有學生成才,走入社會,被社會認可並為社會作出貢獻為最大的快樂。
二努力探索提高教學效果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能努力學習,不斷前進,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尤其是主持編輯、製作並出版的《口服固體製劑生產》及《藥劑學》多媒體教學課件,由於課件是用Authormare軟體製作,界面整體觀強,互動性好,以及編入的大量製藥設備圖片和製藥過程的動態視頻,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課堂教學內容能緊跟生產實際的發展與需要,教學效果好。
三積極進行實驗研究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站在科技的前沿,掌握科技的人,才能培養出傑出的人才。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進行實驗研究,不斷豐富和貯備自己的知識,取得了一定成績。在國內多種專業期刊上發表了20餘篇研究文章。
四努力進行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提升教學水平和培養教師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些年來非常重視並積極參加教材編寫、出版工作。先後主持編寫、製作、出版了《口服固體製劑生產》和《藥劑學》多媒體教學課件,主編《實用片劑製備指南》專著,《新編輸液製備指南》為副主編,參編了《藥劑學實驗講義》、《實用口服液工藝學》、《實用滴眼液工藝學》等專著。
二、教學經驗
長期的教學工作,自己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為搞好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吃透自己所教課程的內容,才能有的放矢
每位教師必須將其所教授課程的內容吃透,做到融會貫通,哪么教學時才能得心應手。若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在平時對本專業及其關聯的知識廣積博覽;通過自己動手進行實驗研究,甚至編寫教材與講義等方面工作,來加強你對所傳授知識的理解;另外,教師平時在備課過程中要用心去體會、去感受你要教的內容,教學時通過語調、舉例、提問及必要提示等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對教學過程中所發現問題及時予以評析,利於改進和提高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善於將往屆學生中存在帶普遍性的問題,在前階段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老師自己首先進行分析、認識,屬於教師自身的原因立即加以改進,屬於學生的問題予以指出。如:在批改學生的實驗報告時,發現實驗小結沒有總結到知識的關鍵點,學生可能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內容,針對此問題在下次實驗課或是理論課時給學生總結;往屆學生考試情況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或學生學習、接受、消化情況,在以後教學時應采合適的措施和辦法,努力改進,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
三教學過程中嚴格管理,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隨著國家教育方針的改進,每年招收新生入學人數不斷提高,進入高校的新生占高中畢業生比率越來越大,使更多的學生能接受高等教育,這是提高整個民族文化素質的重要措施和主要方法。我們在對比高興的同時,也不能不面對擴招所存在的問題:有很多學生自覺性不夠好,自我約束能力不夠強,吃苦耐勞的精神少,愛護公共財物的意識薄弱。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在教學中制定相應的措施,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自覺不自覺地得到健康成長,使真正成為四有人才。
1.課堂休息的間隙抽查學生到課情況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總感覺到那些學習不夠好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放鬆而造成的。我們運用上課抽查方式,督促和要求那些學生積極聽課,嚴格要求自己,一旦他聽懂了所學的東西,還可能拚發出對該學科的熱情和興趣。這就是我們要達到的教學效果與目的。
2.建立實驗儀器領-還制,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意識
在早年的教學中,發現這樣一個怪現象,實驗台屜中有時堆放許多沒有清洗的實驗用儀器,學生還找到老師反映實驗台沒有某種器具,就又去領,久而久之,造成庫房儀器消耗量相當大,還有玻璃儀器被損也是十分嚴重,對此種問題,是我們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制度缺失而慢慢產生的不良行為,極不利於學生的成長。為此,我們制定了實驗儀器領-還制,實驗課前學生領去實驗必用的器具,實驗結束後歸還,對破損的作一定的賠償,上述不良現象從根本上解決了,培養了學生愛護公物的良好意識。
3.建立實驗室衛生驗收制,培養熱愛勞動、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在實驗課結束後,安排學生做實驗室清潔衛生,發現總有一些學生因故不做;還有一些即使是做了,但也是敷衍了事,實驗室的整潔不甚理想。為此,我們制定了實驗室衛生檢查簽名制;學生做完實驗室衛生後,由實驗室老師檢查後,認為達到要求了,同意學生簽名方可。通過這種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講究衛生、辦事認真的良好習慣。
上述種種點滴措施與辦法,對於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是大有益處的。
三、主要成果
(一)論文
1.複方硝酸咪康唑婦科栓的研製與含量測定.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2,(8):.
2.環糊精包含技術改進咳嗽糖漿質量的研究.中成藥,2001(12):
3.複方替硝唑婦科栓的製備和含量測定.數理醫藥學雜誌,2002(5):
4.中藥片劑問題及解決辦法.醫藥導報,2002(5):
5.噻克硝唑凝膠劑的研製與含量測定.醫藥導報 ,2002(9):
6.提高痔靈栓穩定性的方法.中國醫院藥學雜誌 ,2001(8):
7.環丙沙星麻黃鹼鼻噴劑的製備與含量測定.數理醫藥雜誌,2001(2):
(二)著作
1.實用片劑製備指南.主編 .武漢:武漢出版社,2000年8月
2.新編輸液製備指南.副主編 .武漢:武漢出版社,1999年12月
3.藥劑學實驗講義.編委.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3年,
4.藥物動力學.編委.武漢:武漢出版社,2003年,
5.實用滴眼液製備工藝.編委.武漢:武漢出版社,1997年,
6.實用口服液製備工藝.編委 .武漢:武漢出版社,1997年,
7.口服固體製劑生產多媒體課件.主編.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8.藥劑學多媒體課件.主編.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三)科研
口服固體製劑生產多媒體教學光碟.2001年9月.湖北省教育廳教學研究.課題負責人. 2003年4月鑑定達國內領先水平
王紅
簡介
王紅,女,教授,1958年月出生,籍貫,吉林九台。1978年3月---1982年1月在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藥物化學專業學習,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05年6月獲得武漢大學藥學院藥劑學碩士學位。本科畢業後,在武漢製藥廠研究室從事藥物合成工作。1984年8月調入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藥學系,從事藥物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2003年隨學校合併入湖北中醫學院藥學院藥物化學教研室。1988年1月晉升為講師,1997年9月晉升為副教授和副主任藥師,2002年11月晉升為主任藥師,2003年12月晉升為教授。
一、學術思想
王紅教授始終認為,藥學既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又是與其學科緊密相關的一門學科。藥物化學作為藥學學科的領頭學科,以創製新藥為首要任務的。藥物化學的形成和發展始終伴隨著新藥的研究和尋找過程。藥物化學的發展也就不可能離開其他眾多基礎學科的發展和指導。例如,化學,生物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等等。作為一門研究和發現並創製新的安全有效藥以及研究如何更好地製備這些藥物的一門科學。研究內容主要有:基於生命科學研究揭示的藥物作用靶點,設計藥物新分子,以期發現選擇性地作用於耙點的新藥;通過各種途徑和技術尋找先導物,其次計算機在藥物研究中的套用日益廣泛,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和構效關係也是藥物化學的研究內容。利用各種資料庫和信息技術,廣泛收集藥物化學的文獻資料,擴展思路,開拓視野,豐富藥物化學的內容。十分贊同對藥物化學這門學科的比喻:如果現代藥物化學是一隻鼎,那么支撐這隻鼎的分別是化學、生物學科和計算機技術。創製新藥是涉及多學科、多環節的探索性系統工程・是集體研究的成果,基於藥物化學首先要發現先導物,為後續學科研究提供物質基礎,在研究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科教經驗
從教23年來,主講《藥物化學》、《藥物化學總論》和《藥學文獻檢索》等課程,先後承擔過本科生、專科生及各類進修班、成教生等不同類型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備課宗於教學大綱,內容源於教材,高於教材。不墨守成規,銳意教學改革,針對不同專業、不同授課對象特點因材施教。治學嚴謹,注意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善於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將創新能力培養放在第一位。 培養既要掌握藥物化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又要熟悉現代醫藥有關理論、知識和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為藥物化學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參與教材寫工作,主編《藥物化學實驗教材》
專長於藥物的合成及新藥的研究,發表過論文數10篇。
從1999年2004年,曾分管過藥學系(原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的教學工作,努力推進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
2005年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
三、主要成果
(一)論文
1.《美羅培南的抗菌活性與臨床套用》 中國醫院藥學雜誌1997年第1期
2.《提取方法對茯苓中水溶性含量的影響》 時珍國藥研究 1998年1期
3.《保護ACTH片段合成與修飾》 中國藥物化學雜誌 1998年第4期
4.《二瞵酸鹽類骨質疏鬆藥的套用現狀與前景》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2第9期
5.《他汀類藥物刺激骨形成的作用》 醫藥導報 2002年第10期
6.《穿心蓮藥材及穿心蓮片的質量標準探討》 西北藥學雜誌 2002年 第2期
7.《惡唑烷酮類抗菌藥物研究進展》 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2年
8.《鹽酸青藤鹼乳膏的 製備及含量測定》 中國醫院藥學雜誌 2004年 第4期
(二)著作
王紅,編委。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年5月。世界有機藥物專利製備方法大全
(三)科研
西藥四類新藥塞克硝唑原料的臨床前研究(2003L01843),2003年擔任合成主要工作。
張林碧
簡介
張林碧, 女, 教授,1958年5月8日出生, 湖北公安人。
學習經歷:
1970―1975 漢 口 鐵 中 讀中學
1978―1982 湖北中醫學院藥學系 讀大學
1982―1982 華中師範大學生物系 進修學習
1983―1985 湖北省藥檢所中藥室 進修學習工作
參加了“中藥鑑定學習班”“藥用植物的分類與鑑定”
“生物統計方法”、“英語口語班和中級班”的學習。
1989.7-8. 參加全國中藥鑑定新技術新方法學習班的學習(山東濟南)
2000.5-7. 參加了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中級班的學習。
2002.4-7. 參加了計算機課件培訓班(Powerpoint、Photoshop、Flash和Frontpage的套用)的學習。
2002.7-8. 參加湖北省級測評員培訓班的學習,
經多項考核獲省級測評員資格(湖北武漢)
2005. 11. 參加國家級測評員培訓班的學習,
經多項考核獲國家級測評員資格(北 京)
工作經歷:
1975―1978 湖北省棗陽縣梁集公社太平崗中學 任教 (知 青)
1978―1982 湖北中醫學院藥學系 學習 (學 生)
1982―1985 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 工作 (實習研究員)
1985―2003 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 任教 (講 師)
(副教授)
(主任藥師)
2003―2006 湖北中醫學院藥學院 任教 (教 授)
擔任職務:
1986―2005 任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生藥教研室主任
1994―2003 任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2000―2003 任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4―2007 任湖北中醫學院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社會兼職:
1990年 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武漢中藥學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
1996年 湖北省藥學會中藥及天然藥物學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
2001年 湖北省高校女高級知識分子科技創新研究會第一屆委員
2002年 湖北省藥學會中藥及天然藥物學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
2002年 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武漢中藥學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及常委
2002年 湖北省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2003年 湖北省語言工作委員會聘為湖北省省級測評員
2005年 國家語言工作委員會聘為國家級語言工作測評員
2006年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諮詢與評審專家庫專家
2006年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評審專家庫專家
獲獎情況:
1994年獲湖北省衛生系統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1997年獲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1996年度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2001年獲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度校巾幗文明示範個人和工會活動積極分子榮譽稱號
2003年獲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工會活動積極分子榮譽稱號
2004年獲湖北中醫學院2003年度優秀教師和先進女教職工榮譽稱號
2005年獲湖北中醫學院2004年度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2006年獲湖北中醫學院藥學院2005年度愛崗敬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07年獲湖北中醫學院藥學院2006年度愛崗敬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一、學術思想
(一)教育學術思想
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導向、以社會為目標。而藥學教育應有一套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教師隊伍。
1.科學的教學模式
我國的藥學教育一直沿用以化學課程為主的化學教學模式,其目的是培養能提供和保證藥品質量的專業人才。而世界先進國家的藥學教育已從化學模式轉變為生物醫學模式。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藥學服務(Pharmaceutical Care, PC ) 確定為藥師職業的準則,其宗旨是: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全方位藥學服務,推動社會用藥的合理性,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節省寶貴的衛生資源。
我國的藥學教育應將為病人服務的意識和技能訓練作為主要任務,即以社會的需要為目的,改革課程設定,增加相關知識,引進國外已開發國家藥學教育的成功經驗,增加藥學法規、藥品信息與評價、藥物治療學、藥物流行病學、藥師英語會話等與執業藥師相關的課程,加大臨床教育力度,使藥學教育儘快從化學模式轉向生物醫學模式。
2.合格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藥學教育的主力軍。沒有一批合格的、優秀的教師,就不可能培養出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能適應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開發,從事藥品鑑定、藥物設計、一般藥物製劑及臨床合理用藥等方面工作的科學技術人才。高等藥學院校的教師應具備良好的知識結構(專業知識、科學研究知識、計算機知識、英語知識和教育心理學知識)、能力結構(教學能力、實驗能力和科研能力),
要培養出合格的藥學人才,必須有科學的、與時代要求相匹配的教育模式;必須有一批不斷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二)專業學術思想
1.加大中藥品種研究的力度。要在擴大藥源、尋找新的近緣種、新的藥用
部位等方面下功夫、做工作。
2.以國家投資、招商引資並行的方法對重點品種進行資源調查和資源開發。
3.對瀕危品種立法加以保護,同時對這些品種的進行組織培養研究,從而達到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4.大力引進新技術、新方法對中藥進行品種和資源研究。如分子生物學方法與技術的套用。
5.“分子生藥學”是一門運用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方法對生藥進行研究的新學科,要使之儘快的成熟與完善,在2-3年內成為藥學本科生的必修課。
二、教學科研經驗
(一)教學工作經驗
出色完成了《生藥學》、《藥用植物學》、《中藥商品學》和《藥學英語》(生藥學部分)的教學工作。由於對教學工作的兢兢業業、對教學效果的執著追求、對教育對象的真情關懷、對教育改革的不斷嘗試,以及先進的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標準的教學語言(國家一級水平)、創意的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模擬教學),深受歷屆各層次學生的喜愛與好評。多次被評為廳級、校級和院級優秀教師;三八紅旗手;文明示範崗等。作為生藥教研室主任(1986--2005)和校級學術委員會委員兩度規劃、籌建生藥學和藥用植物學實驗室,長期主持生藥教研室的工作,將原生藥教研室帶成了一個銳意進取、積極向上、團結互助、充滿了人文關懷和團隊意識的集體,並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嘉獎。
(二)科研工作經驗
1.參加了全國第三次中藥資源的普查工作,完成了50多個品種,幾百份原植物標本的分類鑑定工作,以及紫荊皮的省級質量標準和60多個檢品的質量檢定工作。
2.參加了“7702”止血藥的實驗研究和“白芨膠做成膜材料的實驗研究”兩課題的查找資料、方案設計、創製新配方的止血藥膜、尋找動物模型、做小鼠、兔和狗的藥理實驗,參與研究性實驗的全過程和論文的撰寫工作。
3. 主持了對湖北地產杜仲、桑葉、黃連、雞內金等品種的組織學和蛋白質的PACE鑑別研究,完成了方案設計、主持和參加實驗研究、論文撰寫等工作。
4. 主持並參加了湖北地產動物藥蛋白質的PAGE鑑別研究、湖北地產動物藥蛋白質的PAGE鑑別研究、烏梅及其混雜品的蛋白鑒別研究;完成方案設計、參加實驗研究、論文撰寫修改等工作。
5.主持並參加了中藥品種炮製前後變化的研究。對人參、僵蠶、地龍等藥材炮製前後的變化進行了PACE鑑別研究,完成方案設計、實驗研究和論文撰寫。
三、主要成果
(一)論文
1.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法鑑別人參、僵蠶等品種《中藥材》1991;14(4):26-27; 1995年獲武漢市級優秀科研論文三等獎
2.用PAGE法鑑別烏梅及其混雜品《中國醫院藥學雜誌》1996;16(8):358-359; 1997年獲武漢市級優秀科研論文一等獎
3.五種動物內金的PAGE鑑別 《 中 藥 材 》 2000;23(1):22-23,2001年獲武漢市級優秀科研論文二等獎
4.五種藥材中不同結晶的顯微觀察和顯微攝影《中華醫學理論與實踐雜誌》 2003,3(9):89-91
5.湖北地產杜仲葉和桑葉的形態與組織學鑑別研究《中華醫學理論與實踐雜誌》3002,3(9):85-86, 2005年獲武漢市級優秀科研論文三等獎
6.十九種葉類生藥的組織特徵鑑別及其檢索 《中藥鑑定理論與實踐》 2003,1(1):170-172
7. RAPD技術在中藥品種鑑定研究中的套用《中華醫學理論與實踐雜誌》2003,3(7): 6--9
8. 黃連與短萼黃連的組織學鑑別研究《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誌》2003,12(6):343-346
9. 淺議中藥製劑的現狀與劑型改革 《 亞 洲 醫 藥 》 1997,8(10): 870-871; 1999年獲武漢市級優秀研論文三等獎
10. 從Internet 檢索中藥相關信息 《中華醫學理論與實踐雜誌》2003,3(8):136-137
11. 執業藥師培養與藥學教育的相關性探討《 海 南 醫 藥》2003. 9
(二)著作
1.《現代中藥材鑑別手冊》副主編及參編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1.8.出版
(三)科研
1. “7702”止血藥的實驗研究,1982-1984 廳級課題 排名第三 ,1987.獲浙江省科委頒發的優秀科研論文二等獎
2. 白芨膠做成膜材料的實驗研究1982-1983 上一課題的子課題 排名第三 於《中國醫院藥學雜誌》上發表
3. 用 PAGE法鑑別烏梅及其混雜品 1995--1996 校級課題 排名第一,1997年獲武漢市級優秀科研論文一等獎
4. 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法觀察人參僵蠶等品種炮製前後的變化 1990―1991、 校級課題、 排名第一,1995年獲武漢市級優秀科研論文三等獎
5. 五種動物內金的PAGE鑑別 《 中 藥 材 》 1999―2000、校級課題、 排名第一,2001年獲武漢市級優秀科研論文二等獎
6. 湖北地產杜仲葉和桑葉的形態與組織學鑑別研究 2003.10. 校級課題、排名第一,2005.獲武漢市級優秀科研論文三等獎
汪樂原
簡介
汪樂原,男,教授,1955年9月生於武漢,籍貫江西;1972年2月至1974年7月在華中師範學院第一附屬中學讀高中,1976年1月被分配至原武漢顯象管廠當工人;1977年11月參加招生制度改革後的首次聯考,1978年2月被武漢大學錄取至生物系《植物遺傳學》專業學習;1982年1月本科畢業,當年2月被分配至湖北省農科院科研處成果管理科工作;1984年8月調至原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主要從事《藥用植物學》課的教學工作,直到該校被併入湖北中醫學院後的現在。其間,曾兼教過《生藥學》實驗課、《醫用生物學》課和《分子生物學》選修課;曾為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的《醫用生物學》試卷和《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試卷命題;曾到華中師範大學進修《植物學》,到中國藥科大學進修《生藥學》和《中藥顯微鑑定》,到武漢大學進修《分子遺傳學》;現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生藥學教研室黨支部書記。為中國藥學會會員。曾被原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評為1987年度、2002年度和2003年度的“優秀教師”,且因此而在該校併入湖北中醫學院後獲提升一級工資的獎勵;所作論文《山化樹葉與山柳樹葉的顯微鑑別》被中國中醫藥學會武漢分會評為優秀論文並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所作論文《三葉青與白蘞的鑑別》和《南瓜胎座並不符合藥用植物學的側膜胎座定義》同被《中華現代臨床醫藥雜誌》編委會評為優秀論文並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
一、學術思想
在本科教學計畫配給《藥用植物學》理論課的學時不超過46個的情況下,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其中的形態學和解剖學上。理由有三:1、形態學和解剖學是分類學的基礎,分類學的核心內容――分類系統,主要就是根據植物在形態、構造上的進化程度和植物之間在形態、構造上的相似度來建立的;2、形態學和解剖學中的概念多而雜,且其中有些概念連教材的作者都沒能徹底講清楚;3、藥用植物學課所為之服務的中藥鑑定學課或生藥學課,其核心內容是對植物性藥材的真偽鑑定,而它所講授的四種鑑定方法中,有三種方法都需要藉助藥用植物學中的形態學和解剖學知識。
在給一種概念下定義時應該做到:1、使該定義與儘量多的有關事實相符,將例外情況減少至最小程度;2、使該定義在邏輯上無內在或外在的矛盾;3、使所定義的概念與對立於它的概念既有區別又有相同的屬性;4、其語句中不包含只有當此定義下完之後才可能被另外定義的概念;5、不存在歧義或不可能讓人誤解;6、使所定義的概念不同於其他概念。但在由中國不同學者主編的各種版本的《藥用植物學》教材中,沒有哪本教材能使其每個定義都做到這6點。例如有些教材將花被定義為“花萼和花冠的總稱”,就是沒有做到上述第1點。因為花被也往往是花中一種生於花托頂部同時包圍花蕊的無花萼與花冠分化的部分。又如有些教材將半緣紋孔定義為由單紋孔和具緣紋孔分別排列在紋孔膜兩側所構成的紋孔對,就是沒有做到上述第2點。因為這些教材在此之前說單紋孔和具緣紋孔各是一種紋孔對,並且說紋孔對由兩個“紋孔”所構成,而這個半緣紋孔定義卻實際上在說半緣紋孔這一紋孔對是由兩個“紋孔對”所構成;再如有些教材將花序定義為花在花軸或花枝上排列的方式和開放的順序,就是沒有做到上述第3點和第4點。說其沒有做到上述第3點,是因為“排列的方式和開放的順序”都不是實體,而與花序概念對立的單生花概念,則在這些教材中被定義為單獨生於莖頂或葉腋的“一朵花”,即實體;說其沒有做到第4點,是因為這裡所說的花軸或花枝是既不同於生有數朵單生花的莖也不同於花柄的只有花序才具備的部分,而這意味著若不先定義花序,則花軸或花枝的定義便無從談起。還如幾乎所有教材都將紋孔定義為次生壁在加厚過程中不均勻增厚而留下的沒有增厚的空隙,就是沒有做到上述第5點,因為這個定義既可以讓人將紋孔理解為細胞壁上無次生壁的地方,也可以讓人將紋孔理解為細胞壁上次生壁相對較薄的地方。最後如有的教材將心皮定義為適應生殖的變態葉,就是沒有做到上述第6點,因為雄蕊也是適應生殖的變態葉。
注意發現和改正這類問題,是保證《藥用植物學》課的教學質量所不能迴避的任務,在改正這類定義時向學生闡明有關的道理,可以讓學生感受科學的精神。
二、教學經驗
只有在教學中補充一些雖未被教材和其他資料記載,但符合教材中的理論邏輯和客觀中的事實的輔助說明或知識,才能使理論與實際較好地聯繫起來
例如,中國所有的藥用植物學教材在談及肉穗花序的特徵時,都是說它與穗狀花序(基本)相似,但其花序軸肉質肥大(成棒狀或極度肥大)。事實表明,這種說法不能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將所遇到的每種肉穗花序與每種穗狀花序都正確地區分開。究其原因,是由於不同植物上的肉穗花序之花序軸在肉質程度上並不相同,且它們不一定都比所有穗狀花序的花序軸更肉質些,還由於不同植物上的肉穗花序之花序軸在肥大程度上不相同。教師研究比較教材中展示的這兩種花序的簡圖後提煉出這樣一種表述,即:它與穗狀花序基本相似,但其花序軸肉質肥大以至其直徑大於其上每朵小花的直徑,就既不違背教材中原來的說法,又使得學生能在實踐中將所遇到的每種肉穗花序與每種穗狀花序都正確地區分開。
又如,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會用被子植物門分科檢索表確定任一被子植物所屬的科別,可是學生在達到這個要求的過程中,常遇到必須判斷雌蕊或子房的心皮構成數卻不會判斷或不能確保判斷總是正確的困難,因為要作出正確地判斷就須根據雌蕊各組成部分的形態構造之不同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所有的《藥用植物學》教材都沒有具體而系統地講述如何這樣做。教師通過深入研究教材中所述的心皮、花柱、柱頭、子房、隔膜、假隔膜、腹縫線、背縫線、胎座類型、雌蕊類型等概念及其現象,特別是通過研究心皮的構造、心皮形成雌蕊的方式及其與腹縫線、背縫線、隔膜、花柱、柱頭在數量上的相關性,與胎座在類型上的相關性,提出以下一套方法,就能幫助學生克服上述困難:
若見雌蕊群是多個離生或僅子房基部合生的雌蕊,則這些雌蕊的數目就是雌蕊群的心皮數目;若見雌蕊群只是一個雌蕊,則先看其有幾個花柱,若有2個以上的花柱,則花柱數就是心皮數;若只有1個花柱,則看柱頭有無分裂,若有分裂,則柱頭的分裂數就是心皮數;若無分裂,則橫切子房看其胎座類型。若是邊緣胎座,則心皮數為1;若是側膜胎座,則其胎座點的數目就是心皮的數目。若是不含假隔膜的中軸胎座,則子房室的數目就是心皮的數目;若是其它類胎座,則看主脈(即背縫線)的數目,其數目就是心皮的數目。
三、主要成果
(一)論文
1.對橫列型氣孔的定義的探討.植物學通報,1995;12(4):55
2.長葉胡頹子葉的鑑定研究.中草藥,1997;28(1):47
3.關於平列型氣孔定義的討論.植物學通報,1997;14(1):57
4.生藥學實驗中指導顯微鑑定內容的改革.藥學教育,1997;13(1):30
5.三葉青與白蘞的鑑別.中華現代臨床醫藥雜誌,2003;4(5):7.2003年5月獲該雜誌編委會頒發的“世界華人醫家優秀論文”獎
6.對藥用植物學教材花序定義的質疑.中華現代臨床醫藥雜誌,2003;4(6):63
7.山化樹葉與山柳樹葉的顯微鑑別.海南醫學,2003;14(7):47.2006年獲中國中醫藥學會武漢分會頒發的優秀論文三等獎
8.青錢柳葉與湖北楓楊葉的性狀鑑別.中華現代臨床醫藥雜誌,2003;4(7):37.
9.長葉胡頹子葉與披針葉胡頹子葉的鑑別.海南醫學,2003;14(7):60
10.對生藥學教材中小茴香簡圖的質疑.中華現代臨床醫藥雜誌,2003;4(8):63
11.青錢柳嫩葉的顯微鑑別.中藥材,2003;26(9):631
12.某些藥用植物學教材中違背事實處.中華現代臨床醫藥雜誌,2003;4(9):96
13.南瓜胎座並不符合藥用植物學的側膜胎座定義.中華現代臨床醫藥雜誌,2003;4(10):82.2003年10月獲該雜誌編委會頒發的“世界華人醫家優秀論文”獎
14.通泉草的花序不應稱為總狀花序.內蒙古中醫藥,2005;24(11):112
(二)著作
1.藥用植物學.編委.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6年12月.
2.藥用植物學實驗.主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實驗室與實習基地建設

藥學院實驗室面積8860餘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約1970餘萬元。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高等學校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1個、二級科研實驗室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3個,市級、院級、校企共建等科研中心及研究所(室)13個,標本館1個。現有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和教學協作單位50餘家,連同校內各類教學科研綜合平台,為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學科與專業建設

藥學院注重加強學科建設,突出專業特色和優勢。中藥學學科為一級學科博士點,中藥學、藥學學科為一級學科碩士點,現有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中藥學專業為國家教育部特色專業和湖北省高等學校首批正式掛牌品牌專業;中藥學學科為湖北省特色學科和湖北省重點(培育)學科;中藥炮製學、中藥化學、生藥學為校級重點學科;中藥資源與中藥鑑定為省級教學團隊;中藥鑑定學、藥劑學為湖北省精品課程,中藥化學為校級精品課程。

科學研究

近年來,藥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科技部科技攻關(支撐)計畫項目7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專項3項,湖北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湖北省廳級科研項目64項,市級科研項目4 項,與企業合作承擔項目25項,總經費2400餘萬元。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6項,重大科技成果獎5項,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菸草總公司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國家菸草專賣局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同時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證書1項,臨床批件7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項。

科研機構

湖北省中藥標準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於2005年5月,是湖北省涉及中藥研究和生產的科技基礎條件平台之一。中藥標準化是保證中醫藥臨床用藥安全、穩定、有效,實現中藥現代化、國際化和產業化的基礎。標準中藥材、中藥標準飲片和中藥標準提取物是實現中藥標準化生產的幾個關鍵環節。
該中心由中藥資源與質量研究室、中藥炮製研究室、中藥提取物研究室、共性技術研究室、中藥製劑和工藝研究室、分析測試中心等組成,將堅持科技創新、市場導向的原則,採用自主開發和企業聯合的手段,示範性開展中藥資源和質量研究,中藥飲片和中藥提取物標準化研究,為中藥企業提供所需要的標準中藥材、中藥標準飲片和中藥標準提取物的相關技術研究,促進湖北優質地道藥材的生產、推廣和信息傳遞,實現中藥標準炮製飲片和中藥標準提取物工程化套用,是湖北省及全國中藥標準飲片和中藥標準提取物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和創新中藥新產品的孵化器。
中心有中藥學科各研究領域的教授和副教授20餘名,中心有中試提取乾燥設備1套,高效液相色譜儀8台,紫外分光光度計4台,氣相色譜儀3台以及其它分析測試設備20多台套,具有超臨界CO2萃取技術中試平台和大孔吸附樹脂純化技術中試平台等,能滿足中藥標準化技術研究的需要。
在中藥標準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過程中,將建立湖北優質地道藥材數字信息庫和中藥鑑定數字圖片信息庫,研究3~5箇中藥標準炮製飲片, 2~3箇中藥標準提取物,獲得國家技術監督局的質量標準認證;獲得1個創新藥物臨床批件,具備為中藥飲片和標準提取物生產企業提供合格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標準的能力,使平台的標準化創新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學術交流

藥學院的對外交流日益頻繁。近幾年先後與美、英、日、加等國和港、澳、台地區及國內的多所大學建立了聯繫,聘請外籍教授4名;派出10餘人赴國內外合作研究、進修和講學;先後邀請數十名國內外學者來我院訪問、講學。這些交流與合作,加強了我院與外界的聯繫,提高了在國內和國際的地位和影響。

優勢與特色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成為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特色與優勢明顯、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藥學院。藥學院始終堅持以中藥學科為龍頭、中西藥學科並舉、醫理工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指導思想,積極探索和構建多模式、多層次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先導,實現教學與科研的有機融合,以高水平的科研帶動高水平的教學,構成了科研教學互動、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模式,形成了各層面教育與研究的平台。

領導介紹

黨總支書記 :劉合剛 全面負責黨務工作,分管組織工作。
院 長: 鄭國華 全面負責行政工作,具體分管人事、財務、學科建設工作。
黨總支副書記 :余敏蓉全面負責學生管理工作,分管宣傳工作;分管青年、婦女工作副院長許漢林負責分管教學、繼續教育、實驗中心工作。
副院長 :林 寧(正處級)負責分管科研、研究生、工會、後勤、保衛工作。

藥學院黨總支機構

黨總支機構如右圖

人才培養

藥學一級學科(100700)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藥物化學專業(10070101 先導化合物的合成與新藥開發研究
02 藥物合成新技術及新工藝研究
03 天然活性成分及其構效關係研究
藥劑學專業(10070201 藥物新製劑、新劑型及新技術研究
02 藥物新劑型與生物藥劑學研究
03 藥物製劑工藝及質量控制研究
生藥學專業(10070301 湖北省道地藥材及其規範化種植研究
02 藥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品種保護研究
03 生藥的質量控制及品質評價研究
藥物分析學專業(100704
01 藥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與設計
02 體內藥物及代謝產物分析
03 新藥的質量控制方法研究
藥理學專業(10070601 天然藥物藥效學與毒理學研究
02 藥物代謝與臨床藥理學研究
03 心血管藥理學與新藥研究
04 神經藥理學與新藥研究
中藥學一級學科(100800)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01 臨床中藥學研究
02 中藥及其製劑的物質基礎研究
03 中藥及天然產物活性成分研究
04 中藥資源及其品質研究
05 中藥的品種、質量及資源開發研究
06 中藥新製劑、新劑型的研究
07 中藥及其製劑質量控制的研究
08 中藥炮製工藝及質量標準研究
09 中藥藥效學與毒理學研究

實驗室

湖北省中藥資源與中藥化學省級重點實驗室是湖北省科技廳和教育廳於2001年12月批准組建,2005年通過驗收,評估為合格省級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的建設目標為:鞏固和發展湖北中醫學院中藥學科的特色和優勢,採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中藥研究,力爭在湖北省中藥現代化研究方面起示範作用,推動湖北省中藥產業的發展,為湖北省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實驗室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作機制,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所廣泛合作交流,與湖北省中藥企業產、學、研結合開發中藥新品種,既培養高素質科技人才,又產出創新性的科研成果。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中藥資源、品質和GAP研究
2.中藥及製劑有效成分研究
3.中藥活性物質藥理學研究
4.中藥炮製的標準化研究
5.中藥新藥開發研究
實驗室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設有中藥資源研究室、中藥化學研究室、中藥製劑研究室、中藥分析研究室、中藥炮製研究室、中藥藥理研究室、儀器分析室、超臨界CO2萃取技術研究平台、大孔吸附樹脂純化技術研究平台等研究機構;擁有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高效毛細管電泳儀、紫外光譜儀、高級電子分析天平、流式細胞儀、生物顯微鏡、基因擴增儀、螢光顯微鏡、酶標儀、超臨界CO2中試平台、大孔吸附樹脂中試平台等現代化儀器設備;形成了強有力的團隊,教職工研究人員30餘人,在讀博士生和碩士生50餘人。
本實驗室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1.GAP研究成果
中藥GAP研究即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研究,其研究成果用以指導農戶種植。這是中國中藥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旨在從源頭控制中藥材及中藥產品的質量,也是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實驗室在建設期間承擔8箇中藥材品種中藥GAP研究,其中蒼朮和射干兩個中藥材品種為國家科技部批准項目,金剛藤、菊花、丹參、半夏、柴胡、麥冬等6箇中藥材品種為湖北省科技廳批准項目,均於2004年通過相關部門組織的專家驗收。
2.中藥現代化研究成果
實驗室在建設和發展期間,在中藥現代化研究方面取得科研成果11項,其中1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獲湖北省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
3.中藥新藥研究成果
實驗室在建設和發展期間,將中藥的物質基礎研究與開發研究等緊密結合,走產、學、研結合之路,開展了6箇中藥新品種的研究,均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臨床研究批件,其中2箇中藥新品種為原中藥二類新藥,為國家鼓勵開發研究的高科技含量中藥新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