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古詩引用]

山有木兮[古詩引用]
山有木兮[古詩引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有木兮來自《越人歌》,是中國文學史上較早的明確歌頌貴族和勞動者締結友情的詩歌。《越人歌》和楚國的其他民間詩歌一起成為《楚辭》的藝術源頭。

基本信息

源於《楚辭》,共兩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木尚有知(枝),而君心尚不如木枝(知)。

出自《越人歌》,《夜宴》主題曲《越人歌》就引用了"山有森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馮小剛說,“這兩句唱出了人與人之間最深的寂寞。一個人如果懂了這首歌,這個人就不會寂寞”。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最初見於古詩十九首,相傳是中國最早的譯詩。
據說當年楚國的鄂君子泛舟河中,掌管船楫的越人,用越語唱了這首歌,鄂君請人用楚語譯出,就是今天我們在輾轉相傳的年代看到的:"今夕何夕兮,中搴洲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羞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木尚有知(枝),而君心尚不如木枝(知)。
關於有兩種說法
其一:
漢代劉向編纂的《說苑》記載有這樣一個歷史故事:
楚國的襄成君剛受爵位的那天,穿著華麗的衣裳,被隨從們簇擁著來到河邊。楚大夫莊辛剛好路過,他拜見完襄成君站起來,想和襄成君握一握手。握手在等級森嚴的古代是一種非常不嚴肅的行為,所以襄成君聽後十分生氣,臉色大變。莊辛見了也有點不自在,他轉身去洗了洗手,給襄成君講了一個鄂君子的故事:
有一天,鄂君子坐在一條富麗堂皇的刻有青鳥的遊船上,聽見一位掌管船楫的越國人在擁槳歌唱。歌聲委婉動聽,鄂君子很受感動,但就是聽不懂他在唱些什麼。於是鄂君子招來了一位翻譯,讓他將划船人的歌詞翻譯成楚國話。這就是後世聞名的《越人歌》,歌詞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鄂君子聽明白歌詞的意思後,立即走上前,擁抱了那位划船人,並把繡花被蓋到那人身上。襄成君聽完這個故事,也走上前去,向莊辛伸出了友好的雙手。
上面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40年前後。當時楚越雖是鄰國,但方言不通,交往需要藉助翻譯的幫助。這首《越人歌》是我國歷史上現存的第一首譯詩。這首詩接近《楚辭》作品的纏綿悱惻,藝術水平很高,它和楚國的其它民間詩歌一起成為《楚辭》的藝術源頭。
其二:鄂君子晰泛舟河中,打槳的越人愛慕他,用越語唱了一首歌,鄂君請人用楚語譯出,就是這一首美麗的情詩。楚國王子鄂君子晰終被歌聲打動,微笑著與越人一同泛舟遠行。
一闋“越人歌”從春秋穿越過來,在楚地飄蕩。越人打著雙槳,劃出一朵朵的漣漪。歌里唱的是愛慕,眼裡流的是渴望,心裡存的是一絲卑微。
全文翻譯是:
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我駕著小舟在長江上漂。
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我竟然能與你在同一艘船
承蒙你看的起啊!不因為我是泛舟的身份而嫌棄我,甚至責罵我。
我的心裡如此的緊張而停止不住,因為我居然看到了你!
山上有樹木,而樹上有樹枝,(這人人都知道),
可是我這么喜歡你啊,你卻不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