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簡介
昌珠寺位於乃東縣南,距澤當鎮4公里處,為全國重點的文物保護單位。它創建於公元七世紀松贊乾布時代,是西藏最早的寺廟之一。主體建築為錯欽大殿,由殿前廊院,大殿和圍殿三部分組成。昌珠寺是松贊乾布、文成公主的冬宮,寺內外還保留著他們遺蹟。如寺周圍的柳樹林就是文成公主親手種植的。現在主殿里供奉著一幅當年得東澤措巴的珍珠唐卜。
名字由來
藏語中,昌是鷹、鷂的意思,珠是龍的意思。相傳此地在建寺前有一惡龍,被松贊乾布化身為大鵬降伏後才得以建寺,故得名。蓮花生和米拉日巴等有名的人物都曾在昌珠寺周圍修行,其修行地遺址仍存,是佛教信徒朝拜的聖地。
沿革歷史
昌珠寺建於松贊乾布時期。傳說文成公主用五行算法算出妖魔羅剎女的一臂在貢布日山的西南方向,需建一寺鎮壓,方能保證國運昌盛,而那兒是一大湖,湖中有一五頭怪龍在興風作浪,於是松贊乾布即在貢布日修法,終成正果,遂令大驚鳥降伏了怪龍,湖水也隨之乾涸,昌珠寺亦即在此建成。傳說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但是將昌珠寺和松贊乾布、文成公主及大昭寺聯繫在一起,至少說明關於該寺始建於松贊乾布時期的說法是可信的。昌珠寺最早的建築,是現主寺對面的小殿,名“乃定拉康”,習慣上則常稱“乃定學”(第一層)、“乃定當”(頂層)。乃定學東西長10.2米,南北寬7.3米,內有六柱。殿內後壁原供奉佛像甚多,本尊則為松贊乾布。乃定當與乃定學範圍相同,本尊為蓮花生。據說這幢早期建築當年是用“貝瑪”草堆砌起來的,而現在的建築則是石木結構,說明是晚期修繕的格局。
昌珠寺最初的規模很小,據說只有六門六柱和祖拉康,以後該寺在原有建築上曾經三次大規模的修繕和擴建:
(一)寺史記載:“乃東貢瑪司徒菩堤幢曾對該寺大加修建”。其時代因而不會早於公元1351年。這次修建後增添了較多佛堂,可以說大體奠定了以後昌珠寺的格局。
(二)五世達賴時期曾對該寺作過較多修繕和增建,加蓋了大殿金頂、錯欽大殿門的門樓,除其底部留有少量原來建築外,余皆五世達賴時期改建和增建。該寺前庭院南側的桑阿頗章也系其時的建築。
(三)“七世達賴格桑嘉措亦曾修繕此寺”。這次修繕和擴建後的昌珠寺,規模比以前擴大了百倍,面積達4667平方米(長81米、寬57.6米),擁有21個拉康和漫長的轉經迴廊,屋頂飾以富麗堂皇、熠熠生輝的金頂,更顯得非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