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屯林村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屬宣化縣(曾經的邕寧縣,今已分成邕寧區和良慶區)管轄,今隸屬於欽州市欽北區新棠鎮。至今已有 451年的歷史。 據記載,屯林村於明、清、民國至解放初多為廣東管轄。由於村地處兩廣欽邕交界,故多次在兩廣轄區劃分中來來去去為欽邕兩縣所屬。1951—1955年劃為廣西, 1955年7月—1965年7月又劃歸廣東,之後又歸屬廣西至今。至於鄉治,曾為明嘉靖宣化縣、民國邕寧縣三 官區南忠鄉治,稱鎮北村(多村組成)。解放初期前後為欽縣第一區、第十三區新棠鄉治。人民公社時先後3次易主屬欽北壯族自治縣、欽縣、欽州縣新棠人民公社新棠大隊,後分出為屯林大隊。之後和南局村合併為南局大隊,大隊部設於地處優越的離公社住地最近的屯林村。而名為南局大隊則因南局村比屯林村多一人之故,其實為平衡心理之故。改革開放後於1984年和南局村分開為新棠鎮(前為鄉)屯林村委(前為村公所)。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廣西欽州第三地質隊在團林村三隊做資源勘查工程 ,地質隊在團林村三隊住了50年,1970年團林村沒有通電因為欽州第三地質隊在團林村做資源勘查工程才因此成為新棠圩鎮外本鎮第一個用過和通了電的村莊。因為地勢高,又處於珠江和茅嶺江兩大水系的部份分水嶺,故本村的水資源較匱乏。但得天獨厚的水吊岩和六十岩等處的清泉除了灌溉農田外還通過管道流進了各家各戶,成為真正環保的自來水。
450多年前黃氏屯林村始祖黃振統立村時命為“團林村 ”,上世紀50年代,1958年,大隊某幹部因團字的繁體難寫故改寫成屯字,由此一直沿用至今。
地理環境
全村地理位置優越,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地形大致北高南低,多為低矮丘陵。村西北,緊靠著猶如一道天然屏障更是一條長龍般的一脈起起伏伏自東北向西南橫亘10餘公里的群山,多為茅嶺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和欽邕地界。其中,占五份之三的東北段為本村地域。分布在這一脈群山中的水吊岩、六十岩、青山岩和雷公岩等隘口,為扼欽邕進出要衝。其中,水吊岩為這幾岩中最深谷,長年有清泉自高高的岩石上垂吊下泄。與青山岩相依的青山,海拔257米,為本村地域的最高峰,也是本鎮西北部的最高峰。青山東北面毗鄰的雷公岩有邕欽公路貫穿其中直通南寧。村東、西各有一泓較大的小溪流,在村境內南面匯合後往南流,經南局和榃忠等村和欽北多條水系注入茅嶺江歸北部灣。
全村耕地面積1200畝,以種植雙季稻為主,多種經營種植為輔。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本村西北部一帶,蘊藏著廣西境內絕無僅有的較為豐富的稀有礦產鈾礦石。
森林資源
主要有用材林、經濟林、二大林種。松樹、桉樹分布在我村西南方向的水吊岩、六十岩、青山岩和雷公岩,松林面積1000畝,桉樹面積500畝。
果樹資源
村里果樹種類繁多,有荔枝、龍眼、楊梅、芒果、三華李、沙梨、香蕉、柚子、石榴、鳳梨、西瓜、甘蔗、石榴、葡萄等。
本村所有山地都種植了名優黑葉荔枝,面積達8000畝,成為種植水稻外的另一支柱產業,和全鎮另外8個社區、村委構築了本市本區黑葉荔枝主產區。荔枝是一果上市、百果讓路的嶺南佳果,屯林村荔枝素以質優味美而馳名。
經濟發展
林業,分布於我村西南方向的水吊岩、六十岩、青山岩和雷公岩,桉樹種植面積500畝。
服務業:村里建有游泳池,是新棠鎮唯一一個建有游泳池的村莊。
農、副業的發展,促進了基礎建設的發展。村中傳統的泥、青磚瓦房被掩映在漫山遍嶺荔枝林中一棟棟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