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以有抗震要求的土木結構為例,屈強比太高則結構為脆性破壞,脆性破壞在土木里是嚴禁的,因為破壞時結構沒有明顯的變形產生即破壞,難以預防。受到地震力時,鋼材首先達到屈服強度且強度不斷發展,結構產生變形,這個變形為肉眼可見,結構破壞的先兆出現,人們得以提前發現並預防,屈強比越大,機械零件越好(考慮節約材料,減輕重量)屈強比可以看作是衡量鋼材強度儲備的一個係數。
作用
一般鋼材的抗拉伸強度可以留有餘地,並且可以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考量。但是屈強比值最好保持在0.60—0.75之間。
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4-0.86。
機器零件-------屈強比高,節約材料,減輕重量
鍋爐壓力容器-------------不要求太高屈強比
屈強比低表示材料的塑性較好;屈強比高表示材料的抗變形能力較強,不易發生塑性變形。
設計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於2002-03-15聯合頒布發布、2002-04-01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204-2002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第五章鋼筋分項工程中
5.2.2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
2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
裡面只有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而沒有屈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
所以以上屈強比的定義是否正確 尚存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