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值
酸性尿可見無定型尿酸鹽、尿酸、草酸鈣。
鹼性尿可見無定型磷酸鹽、碳酸鈣、尿酸胺、磷酸銨鎂。
結晶成因
尿液中是否析出結晶,取決於這些物質在尿液中的溶解度,PH,溫度及膠體狀況等因素,當種種促進與抑制結晶析出的因子和使尿液過飲和狀態維持穩定動態平衡的因素失衡時,則可見結晶析出,尿液中的結晶可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

生理性結晶多來至食物及機體鹽類的正常代謝產生的各種酸性產物,與鈣、鎂、銨等離子結合生成各種無機鹽幾有機鹽,又稱代謝性鹽結晶,一般無臨床意義。

草酸鈣結晶: 無色方形閃爍發光的八面體或信封樣,有兩條對角線相
互交叉,有時呈菱形,偶見啞鈴型或餅形,與紅細胞相似,結晶溶於鹽酸但不溶於乙酸與氫氧化鈉。
新鮮尿液有大量的草酸鈣結晶,並伴有紅細胞,而又有腎或膀胱刺激症狀時,多為腎或膀胱結石的徵兆。

尿酸結晶: 呈黃色、暗棕色,其形狀為三菱形、啞鈴型、蝶形或不規則形。尿酸結晶溶解於氫氧化鈉溶
液,而不溶於乙酸或鹽酸,加氨水溶解又形成尿酸銨結晶。
尿中尿酸濃度增高,使大量尿酸沉澱與腎小管及間質中,可以產生高尿酸腎病及尿酸結石,引起腎小管堵塞以及腎小管間質病變。腎小管重吸收障礙時也可看見高尿酸鹽尿,可引起腎衰竭。高尿酸亦可見於急性痛風症、兒童急性發熱、慢性間質性腎炎等。
非結晶性尿酸鹽: 主要是尿酸鈉、尿酸鉀尿酸鈣的混合物,外觀呈黃色非結晶形狀顆粒沉澱物,在淡色尿中無色,在低溫、濃尿或酸性較強的尿液中容易析出沉澱。
馬尿酸結晶:常呈有色澤的針形、板型、斜方柱形 或三菱形。此結晶是人類與食草動物的尿液的正常成分,而草食動物尿液中的含量較多,是由苯甲酸與甘氨酸結合而成。
磷酸鹽類結晶: 包括非晶體型磷酸鹽、磷酸銨鎂、磷酸鈣等,常見於鹼性或中性尿液。非晶型磷酸鹽為白色顆粒狀,屬於正常代謝產物,無臨床意義。磷酸銨鎂結晶無色,呈正方形、信封狀或羽毛狀,有強折光性。感染引起結石時,尿液中常出現尿酸鎂結晶。磷酸鈣有晶型、粒狀形、三菱形,排列成星狀或束狀。如果長期在尿液中見到大量磷酸鈣結晶,則應排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小管性酸性中毒或因長期臥床引起的骨質脫鈣。
病理性

尿液病理性結晶是由各種病理因素,在尿液中出現或是由於某種藥物在體內代謝異常而出現的結晶
1.膽紅素結晶為成束的針狀或小塊狀、橘紅色結晶,可被白細胞吞噬而存在於其體內,由於氧化時可呈現非晶型色素顆粒,加硝酸後因為氧化成為膽綠素,可溶於氫氧化鈉或氯仿中。

2.胱氨酸結晶無色、六邊形,邊緣清晰、折光性強的薄片狀晶體,由
蛋白質分解而來,尿沉澱物中少見。不溶於乙酸而溶於鹽酸,能迅速溶解於氨水中,而加乙酸可重新出現。胱氨酸實驗可見 藍色或綠色反應。

3.亮氨酸結晶尿亮氨酸蛋白質分解產物,見於組織大量壞死的疾病。亮氨酸結晶呈淡黃色或褐色小球形,
並有密集輻射狀條紋,折光性強,不溶於鹽酸而溶於乙酸,亮氨酸實驗呈藍色反應,加熱也不還原

4.酪氨酸結晶尿中出現酪氨酸結晶為蛋白質分解產物,見於組織大量
壞死的疾病。酪氨酸結晶為略帶黑色的針形,呈束狀或羽毛狀,可溶於氫氧化銨而不溶於乙酸,酪氨酸試驗呈綠色的陽性反應。

膽固醇結晶 :其外形為缺角的長方形或方形,無色透明,常浮於尿液的表面,可溶於氯仿、乙醚。

含鐵血黃素顆粒:為黃色或褐色小顆粒狀,散在或存在於腎小管上皮細胞內,可用於普魯士藍反應進行鑒
別,陽性呈藍色反應。當體內紅細胞大量破環時各組織均有含鐵血黃素沉積,沉積於腎腎臟時,一部分直接從尿液中排出,一部分被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隨上皮脫落。
藥物結晶: 常見藥物結晶 有抗生素磺胺嘧啶和吡哌酸結晶等
造影劑結晶:使用放射造影劑乏影酸、碘番酸和泛影葡胺結晶,尿液也會出現相關的結晶。泛影酸結晶和膽固醇結晶相似,但不同的是前者呈規則的平行四邊形,無缺角現象。碘番酸結晶呈球形,輪廓不清,邊緣模糊。泛影蒲胺結晶呈細針形,輻射狀排列。
檢測方法
檢查方法
尿結晶檢查是尿沉渣檢查的內容之一,尿中出現結晶(crystal)稱晶體尿(crystaluria),除包括草酸鈣,磷酸鈣,磷酸鎂銨(磷酸三鹽),尿酸及尿酸鹽等結晶外,還包括磺胺及其它藥物析出的結晶,尿液中是否析出結晶,取決於這些物質在尿液中的溶解度,PH,溫度及膠體。
尿沉渣正常參考值:正常尿液中可見的結晶有:磷酸鹽結晶、草酸鈣結晶和尿、酸鹽等結晶;
尿沉渣結晶檢測異常:無論磷酸鹽結晶、草酸鈣結晶,還是尿酸鹽等結晶如果長期大量存在,都有形成尿路結石的可能,所以要引起重視,調節飲食結構,以免導致泌尿系統結石的發生。
評價
顯微鏡檢查:目前,尿沉渣檢查雖可用尿沉渣分析儀進行定性或定量檢查。但迄今為止,仍無任何一種儀器可以完全代替顯微鏡檢查,尿沉渣顯微鏡檢查仍然是一種方法簡便、價廉、結果最可靠的檢查方法,尿沉渣顯微鏡檢查同時也是最重要參考方法。
直接鏡檢法:簡便但陽性率低,重複性差,易漏診。僅適用於急診有明顯混濁血尿、膿尿的檢查;離心法:敏感陽性率高,但操作較醫學教育網整理繁瑣費時。國內外對臨床尿沉渣檢查方法,已制定了標準化操作程式;定量尿沉渣計數板法:使尿沉渣檢查更符合標準化的要求;染色法:有助於識別細胞、管型等。
Sternheirner-Malbin(SM)染色法:為常用的染色方法,能辨別管型尤其是透明管型及各種形態的紅細胞、上皮細胞,並能區別存活及死亡的中性粒細胞和檢出閃光細胞。
巴氏染色法:觀察有形成分的微細結構,對泌尿道腫瘤細胞和腎移植排異反應具有診斷意義。
其他特殊染色:尿沉渣結合細胞化學染色、螢光抗體染色和酶免疫化學染色法:可清晰地辨別各種細胞、管型的形態結構;細胞過氧化物酶染色:根據粒細胞含過氧化物酶的特點,可鑑別不典型的紅細胞與白細胞,並可區別中性粒細胞管型及腎上皮細胞管型;酸性磷酸酶染色:可區分透明管型與顆粒管型;阿利新藍、中性紅等混合染色:可辨別白細胞種類和細胞存活情況;區分正常紅細胞、小紅細胞、影紅細胞及上皮細胞、管型種類。
偏振光顯微鏡檢查:可識別脂肪管型中的脂肪成分,如膽固醇酯,在管型的黑色背景中嵌有大小不等的明亮球體,中心為黑色的十字架形狀,又稱馬爾他“十字”;鑑別和確認尿沉渣中各種結晶。
儀器法: 靈敏度較、重複性好,速度快,效率高;但目前尿沉渣分析儀特異性仍有待提高。
質量控制
影響尿沉渣檢驗結果的因素較多,如尿酸鹼度和滲透壓的影響。因此,必須強調尿沉渣檢查質量控制。
標本採集:一般宜用新鮮、隨機中段尿。要避免污染。儘量不加防腐劑。詳細可參照“尿標本採集”。
使用標準器材: 如一次性清潔乾燥容器、標準尿離心管、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等。
採用可靠尿沉渣質控物: 如無質醫學教育網整理控品,也可用患者新鮮尿標本作重複性試驗進行考核。
我國尿沉渣檢查標準化要求:
標準化操作:取尿10mL離心,採用水平式離心機,有效離心半徑15cm×1500r/min,相對離心力(RCF)400g,離心5min。手持離心管45°~90°棄除上層尿,保留0.2ml尿沉渣,輕輕混勻後,取1滴(大約50μL)置載玻片上,用18mm×18mm或22mm×22mm的蓋玻片復蓋後(注意防止產生氣泡)鏡檢。首先在低倍鏡視野(10×10)下觀察尿沉渣分布的情況,再轉高倍鏡視野(10×40)仔細觀察細胞;檢查細胞,應觀察10個高倍視野,檢查管型,應在觀察20個低倍鏡視野,分別記錄每個視野的細胞和管型數,計算平均值報告;
如數量過多可報告有形成分所占視野的面積情況,如1/3視野、1/2視野、滿視野等。報告形式為:細胞xx/HPF;管型:XX/LPF。②建議逐步實行尿沉渣定量板法報告方式(xx/μL);還可采醫學教育網整理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檢查法,該法通過蠕動泵自動定量將尿沉渣吸入,並自動懸浮在流動池內,鏡檢後自動沖洗並定量報告,此2種方法均可實行標準化。
與各種尿化學分析法互相參照
加強與臨床聯繫。
建議
尿液中常有結晶最容易誘髮結石。應該積極抗炎+對症治療(主要幫助加快排出結晶),平時應該多飲水,低鹽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堅持跳躍運動,對加快結晶排出有一定的幫助。
若尿液仍然呈白濁,可將其倒在玻璃試管里放在酒精燈上加加熱,或用透明的玻璃瓶杯等放在爐子上烤一下,或滴入一點醋以酸化尿液,結晶體就會立即消失。另外,如尿液經常偏於酸性(PH<5.0)常出現酸性結晶尿,可服用小蘇打糾正,每次0.5~1克,每天3次。如尿液經常偏鹼(PH<7.0),常出現鹼性結晶尿,可服用維生素C(抗壞血酸)糾正,每次0.1~0.2克,每天3次。
注意事項
檢查前:禁止劇烈運動,保持良好的飲食和作息,檢查前一周停用甘草、生胃酮、苯丙胺、兩性黴素B、巴比妥等藥物。檢查前3天禁飲酒。
檢查過程
收集受檢測者的尿液,用鏡檢法檢測。
不良反應與風險
暫無相關併發症與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