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國強[浙江衢州烏溪江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副主任]

尹國強[浙江衢州烏溪江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副主任]

尹國強是浙江衢州烏溪江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副主任。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尹國強是浙江衢州烏溪江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副主任。

尹國強,男,漢族,1973年2月生,衢江廿里人,200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曾任衢州市衢江區林業局辦公室副主任、產業科科長、營林科科長、種苗站站長(兼)、生態辦主任(兼)等職。
幹部教育培訓情況:2012年參加衢江區第十一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2個月。

科技成果:


成果名稱森林火災生物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
成果登記號11008049智慧財產權其它
完成單位
序號單位名稱通訊地址
1衢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衢州市荷花三路32號
2開化縣林業局開化縣城關鎮鐘山路61號
3淳安縣林業局淳安縣千島湖鎮新安北路8號
4龍游縣林業局龍游縣龍洲街道谷水路9號
5衢江區林業局衢州市沈家東跡大道277號
完成人
序號姓名工作單位對成果的貢獻
1翁永發衢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項目主持人
2王仁東衢州市林業局組織協調
3張乃華淳安縣林業局示範林建設
4余啟國淳安縣林業局示範林建設
5方 騰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示範林建設
6徐順桃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示範林建設
7戴慈榮開化縣林場試驗示範
8程清明開化縣林業開發公司示範林建設
9汪良義開化縣林業開發公司示範林建設
10鄭連喜龍游縣林業局示範林建設
11江秀琴龍游縣林業局示範推廣
12尹國強衢江區林業局示範林建設
成果公報內容(成果簡介、創新突破點、同行認可、引用情況、套用情況等)
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燃燒速度快、危害性極大的自然災害,被認為是21世紀最嚴重的災害之一。據統計,世界每年發生森林火災約22萬次以上,燒毀森林面積640多萬hm2,約占世界森林面積的0.1%。而我國又是森林火災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森林火災不僅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它還增加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導致全球氣溫升高,嚴重的森林火災還會引起土壤的荒漠化,對全球的環境和經濟產生影響,因此,加強對森林火災的防治和撲火技術的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備加關注的課題。 在森林生態體系和林業產業體系建設中,為減少森林火災我們積極探求提高森林自身防抗火能力的方法,著重研究樹種與植被的防火技術,以生態防火理論為指導,開展了不同樹種抗地表火的機理研究、防火樹種的篩選、生物防火模式的實踐、不同地類和森林的生物防火林的構建技術等方面的技術工作,提出了營造生物防火林帶、調整樹種結構、加強森林抗火撫育、建立結構合理的林火阻隔網路等有效防控森林火災的生態防火技術措施。 1、在開化、淳安等地對比調查了木荷、苦櫧、青岡防火林帶與杉木、馬尾松等針葉林,研究表明,防火樹種林帶內平均地表1 h滯易燃物枯落物3.038t/hm2,是對照林針葉林內的69.12%,木荷等防火林帶比針葉林具更強的抗地表火的能力,不同年齡木荷等林帶的具有不同的防火抗火效能,揭示了不同樹種抗地表火的機理。2、通過在浙西地區多點造林試驗,並結合實驗室測定,篩選出木荷、紅花油茶、楊梅、油茶、冬青、楊桐、桂花等7個優良防火樹種,提出生態用材型、生態經濟型、生態景觀型等3類建設模式。根據浙江自然地理和林火發生特點,把生物防火林帶建設類型分為新建型、改建型、提高型三種類型和山脊、上坡、下坡、坡腳或林緣、墳地、旅遊景點六區段,並針對三類型六區段提出了相應的生物防控體系的21種配置方式。 3、提出了生物防火林帶建設、針葉林改造、森林撫育、林火阻隔網路最佳化等防火技術體系,編制了《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技術規程》(草案)。通過研究、試驗、示範形成一套適合我省的森林生態防火體系的構建技術,並在實際建設中加以示範推廣。2007-2009年在衢州市推廣生物防火林帶980多公里,拆合面積22558畝,增加直接經濟效益4361.0萬元,每年減少森林火災損失(不包括森林火災救治支出)為4717.88萬元,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 本項目針對浙江森林火災多發、危害大、撲救困難等實際問題,利用森林植物自身的防火功能,研究我省不同類型山地森林的生態防火體系構建技術,將森林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對保護森林資源和林業生態系統,建設"森林浙江"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項研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推廣套用前景大。
評價(鑑定、驗收)委員會名單
序號姓名單位專業領域職稱
1高智慧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生態正高
2李土生浙江省林業生態工程管理中心林業生態正高
3杜國堅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林學正高
4何志華浙江省林業技術推廣總站林技推廣正高
5陳征海浙江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樹種資源調查正高
6賈偉江浙江省林火監測中心林火監測防範副高
7柴 雄浙江省開化縣林場林學副高
組織評價單位:衢州市科技局 評價形式:: 鑑定
評價(鑑定、驗收)意見
2011年4月7日,衢州市科技局組織專家對衢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等單位完成的"森林火災生物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進行評審。評審委員會聽取了匯報,查閱了相關資料,經質詢、評議,形成如下意見: 1、項目針對浙江森林火災多發、撲救困難等實際問題,開展了生物防火林帶樹種篩選、建設模式、防火效能等方面研究與示範,對保護森林資源,建設"森林浙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2、通過在浙西地區多點造林試驗,並結合實驗室測定,篩選出木荷、紅花油茶、楊梅、油茶、冬青、楊桐、桂花等7個優良防火樹種,提出生態用材型、生態經濟型、生態景觀型等3類建設模式和21種配置方式。 3、對已建木荷等防火林帶與杉木、馬尾松針葉林內地表滯易燃物對比測定,木荷等防火林帶內1小時和10小時平均地表滯易燃物為4.623t/hm2、6.568t/hm2,分別是針葉林的46.84%和55.27%,揭示了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帶抗地表火的機理。 4、研究提出了生物防火林帶建設、針葉林改造、森林撫育、林火阻隔網路最佳化等防火技術體系,編制了《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技術規程》(草案)。示範推廣生物防火林帶985公里,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 評審委員會認為,該項目立題正確,研究方法科學,技術路線合理,資料齊全,數據翔實。在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帶抗地表火機理、樹種選擇與配置研究方面具創新性,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建議進一步加大推廣套用的力度。

發布機構:浙江省科技廳 發布時間:2011-08-03

最新動態

3月19日,浙江省防檢局副局長吾中良、測報科長金沙、衢州市防檢站副站長金有明等4人來衢州市衢江區檢查指導森防檢疫工作,衢州市衢江區林業局局長江永華、分管領導尹國強等陪同檢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