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陳第著。自序謂少讀《尚書》唯讀經不讀傳注,口誦心維,得其意於深思者頗多。近因宋元諸儒疑《古文尚書》為偽作,因著文數篇以辨。又參取古今註疏,附以自己心得著成此書。卷一《尚書》考、古文辨、引《書》證、《尚書評》四篇,皆為辨論梅□所獻《古文尚.書》為不偽而作,以朱熹等所疑為非,排低梅□《尚書考異》、《尚書譜》二書,純屬失考。卷二《虞書》,卷三《夏書》、《商書》,卷四《周書》,凡名舉若干條,進行考述,雖不由訓詁人手,而絕少臆斷空言。如論《洪範》非龜文等,足破諸儒穿鑿附會之說。
有《陳一齋全書》刊本、《四庫全書》本。
相關詞條
-
尚書古文疏證
八卷。清朝閻若璩(1636—1704)撰。若璩字百詩,號潛丘,山西太原人,遷居江蘇淮安。康熙十七年(1678)匝征博學鴻詞科,落第後曾與胡渭等協助徐乾學...
內容簡介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品評價 -
尚書[中國古籍]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
釋義 流傳 內容 特點 要旨 -
馮衍
馮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人,幼有奇才,二十歲而博通群書。王莽時,不肯出仕。義軍起,投更始帝部下;因後降劉秀,故不被重用,出為曲陽縣令...
簡介 生平 《顯志賦》 《顯志賦》評價 桓譚馮衍列傳 -
《唐律疏議》
《唐律疏議》《唐律疏議》是中國古代法律的典型代表,一般所說的唐律就是指《唐律疏議》。在唐高宗在位的永徽年間,高宗讓長孫無忌等人修訂完成了...律》做了細緻的注釋,律的每一條都有詳細的解說,還自設問題來解答。《唐律疏...
主要內容 制定修改 立法特點 研究目的 研究成果 -
書[儒家經典著作《尚書》]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
釋義 流傳 內容 特點 要旨 -
《永徽律疏》
永徽律疏》是中國古代法律的典型代表,一般所說的唐律就是指《永徽律疏》。在唐高宗在位的永徽年間,高宗讓長孫無忌等人修訂完成了《永徽律》十二篇,基本上是唐太...
主要內容 制定修改 立法特點 研究目的 研究成果 -
杜衍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 ),字世昌。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後。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進士第,補揚...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藝術造詣 逸聞趣事 -
尚書
《尚書》又稱《書》、《書經》,是中國漢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它以記言為主。自漢初以來,有今文、古文兩種不同的傳本。《漢書·藝文志》說,《...
釋義 流傳 內容 特點 要旨 -
《尚書·益稷》
《尚書·益稷》記錄舜和禹、皋陶的討論並相互告誡的場面,禹儆戒舜不要傲虐,不要荒淫,舜則告誡眾臣不要“面從”,自己有錯一定要指出。又記錄了討論之後奏樂和舞...
正文 語音朗讀 概述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