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崇文

高崇文以神策行營節度使的新職,受命率兵討劉。 接著,高崇文又乘勝揮師成都,沿途德陽等縣城的叛軍,無不望風而降。 隨之,高崇文率軍進駐成都。

高崇文生性樸厚寡言,不通文字,但卻聰穎敏慧,才智過人。少年時,他曾從平盧軍,熟諳兵事。唐德宗貞元年間,隨神策行營節度使韓全義鎮守長武城(今陝西長武),治軍有方,很受將士推崇。貞元五年(789年)夏,吐蕃軍隊3萬人進攻寧州,高崇文奉命率兵3千前往解救,兩軍激戰佛堂原,在高崇文機智果敢的指揮下,唐軍大敗吐蕃軍隊,殺傷1萬多人。從此,他的軍事才能逐漸為人們所知,威名日震。貞元十四年(798年),軍中暴亂,韓全義畏懼而逃,高崇文卻挺身而出收拾局面,殺死為首鬧事者,穩定了軍隊。他也因功升任長武城都知兵馬使。上任後,高崇文一面抓籌集糧秣,一面整軍練兵,軍隊戰鬥力大大提高,聲威大振,成了遠近聞名的一支勁旅。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冬,西川節度副使劉辟據守成都挑起叛亂,朝廷動議討伐。宰臣杜黃裳力薦高崇文率軍前往,認為只派他單獨統兵,便可取勝。當時,大唐能征慣戰的宿將很多,人人都以為自己該當此重任。及至第二年春,詔令一出,眾將都十分驚訝。高崇文以神策行營節度使的新職,受命率兵討劉。接到詔命後,他立即帶領經過嚴格訓練,裝備精良的5千將士踏上征程,先擊退進攻劍門的吐蕃軍隊,又解了梓潼之圍,吐蕃軍邢泄部望風而逃,高崇文於是收復梓州,並任東川節度使。誅殺了敗軍失守的原節度使李康,誓師盡復失地。此時,劉辟退居成都北部150里左右的鹿頭山。該山扼東川、西川要道,地勢險要。劉辟在這裡大築工事,又外連八柵,形成犄角之勢,以抵禦高崇文所率大唐精兵的討伐。唐軍攻城那天,恰逢傾盆大雨,進攻受阻。次日,再次發動進攻,高崇文令其驍將高霞寓親自擂鼓督戰,士卒奮勇登城。劉辟軍驚恐萬狀,於是拚死抵抗,城上亂箭、石頭雨點般落下。高崇文見狀,立即組織敢死士卒拚命攻打,終於突破外圍陣地,燒毀柵欄,前後8次衝擊,連連奏捷,殲城外守敵。劉辟軍隊一片混亂,軍心更加浮動。先是追隨劉辟叛亂的綿江柵將領李文悅率3千人歸順,不久,鹿頭將領仇良輔也帶2萬人舉城投降。被派來監督仇良輔軍的劉辟的兒子方叔、女婿蘇強等,都被五花大綁押赴京師,同時被押的降卒隊伍逶迤10多里路。接著,高崇文又乘勝揮師成都,沿途德陽等縣城的叛軍,無不望風而降。劉辟這才真正感到大勢已去,於是帶貼心護衛和盧文若等人,攜金銀財寶向西逃往吐蕃。高崇文派高霞寓、酈定進日夜兼程,勇猛追趕,終於在羊灌田將其截住。在漫山遍野的喊殺聲中,劉辟投了岷江,被唐軍從激流中捉獲,押赴京師斬首。隨之,高崇文率軍進駐成都。他們軍令嚴肅、軍紀嚴明,珍寶無人私吞,市民安居樂業。西蜀從此趨於安定。
累累戰功,使高崇文得到連續升遷,先是被任為檢校司空兼成都尹,並任劍南西川節度,以及統押邊境少數民族的雲南安撫等使。後來被封為南平郡王,食實封300戶,刻石記功於鹿頭山下。對此,高崇文並不看重,反而十分厭倦衙門裡繁瑣的案牘諮稟。他再三上疏皇上,認為在富庶的西川不利於發揮自己的才能,要求到荒涼的塞上戍邊。憲宗元和二年(807年)冬,改任鄰、寧、慶三州節度觀察等使和京西都統。赴任時,高崇文因功高而誘發了貪慾,將蜀都的金銀財寶、能工巧匠搜羅一空,都帶到任上,為他後來戍邊打下了基礎,所以,他居邠州(今陝西彬縣)3年,邊備整飭。元和四年,高崇文64歲時病死邊境任上。訊息傳到京都,憲宗輟朝3日誌哀,贈司徒,謚為威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