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仲敏

尚仲敏是20世紀80年代大學生詩派的運動領袖和代表詩人之一,曾創辦《大學生詩報》,後參加非非主義等詩歌運動。

尚仲敏

四川詩人,“非非詩派”的創始人之一。現下海。生活通俗易懂。
尚仲敏最先是對朦朧詩功能的嫁接。他對朦朧詩的現象功能、依附於時間狀態和社會事實的功能提出質疑,從而體現出潛在現象的揭掘、原型事物意味和自然時間的把握.他寫過一首《歌唱》:“我要歌唱路邊哭泣的孩子/他的臉蛋又骯髒又豐富┅┅我要歌唱大街上的少女/關於少女,沒有誰比我知道得更多/她一邊走路一邊展示/象鳥兒展開羽毛┅┅”.在這裡,“孩子”得事實是清晰的,隱藏在人們的視角內部;“少女一邊走路一邊展示”,體現出一種事物原型的客觀描繪.“歌唱”接著寫道:不管抱到誰家的陽台/都會開花、結果、紮下一尺多的根.這裡,主體被客體隱藏起來,是事實的自然流露.
尚仲敏對自然時間的把握,在於對時間的客觀放縱.他不對時間進行過多的工作,只是保留觀察所得到的最初的印象和心裡空間的自然感受.他不強調時間代表什麼,只是注意這一刻正在發生什麼. 尚仲敏在這個階段的創作中或多或少還同朦朧詩有一些瓜葛.他接受了朦朧詩的現象、狀態和事實,雖然在意義上已相去甚遠.《卡爾·馬克思》很徹底地說明了這一點:猶太人卡爾·馬克思/叼著雪茄/用鵝毛筆寫字/字跡非常潦草┅┅他寫詩/燕妮讀了他的詩/感動得哭了/而後成為最多情的女人┅┅.
尚仲敏對朦朧詩功能反叛的第二個階段是注重深刻的現象、時間狀態和代表存在的事實.他基本上與朦朧詩劃清了界限.他尋求探索人類的抽象觀念和一個純可能性的世界.他所要表達的現象,不是本能的自覺和衝動,而是接近於有意識的東西.這種現象不一定有什麼範疇,它僅僅存在於純粹的意圖.它先驗於主體,為主體提供一種自覺的解釋.它說明什麼,或者不說明什麼.它只是承認根本性的、表示事物存在的東西.“我的言辭,也傾向於蒼白的描述/我不是痛惜逝去的年華/我只是想把這一切挽留/但身邊的草、花朵和奔跑的孩子/至今我還叫不出它們的名字/還不能加入它們的隊伍/儘管我聽到了來自它們的召喚”(《召喚》). 《召喚》中, 尚仲敏對主體的自覺解釋是純粹的,來自於意識.他的衝動是純粹客觀的,沒有根本原因的,既不建立於事物本身,也不是建立於潛伏的意識.
尚仲敏的時間狀態,是由於時間對阻力的控制和放縱,而產生的特定現象.時間狀態不一定來自於自身的性質,不一定來自於實踐,而是來自於純粹的理念和在這種理念指使下的思維和境界.時間狀態不是一種簡單的符號,而是經過過濾、結晶後的一個符號系統.從時間狀態出發, 尚仲敏把一些比較系統的反映事物整體特徵的藝術手段拋露出來,讓這種藝術手段拉攏語言,然後交給所要解決的東西.“在四月,什麼都被記載/但什麼都不帶走/這不能更替/轉瞬即逝的月份/我就在這時誕生”(《四月》).被記載,但都不帶走.這就是四月,就是時間的控制和放縱產生的結局.它不代表時間,不反映時間,而是一種純粹的時間理念.“她把房門關好/讓別的人不得進來/她彎下腰撿拾東西的姿勢/純潔、生動┅┅我們畢竟剛剛認識/彼此還沒有道出身世/她顯得多么小心翼翼/只怕碰壞了心愛的物品”(《生日》). 《生日》不打算告訴我們更多的什麼,也不打算說明一個什麼道理,它僅僅是告訴我們一個純可能性的愛情世界.它存在於純粹的意圖.它企圖在普遍存在中超越自身.它與時間自身並沒有多少直接的聯繫,它存在於時間,並為之表現出一種狀態.
詩歌代表作:
我在等一個人,想不起她的名字
這些年
我一直在等一個人
自從很久以前
父親把我送出十里
再送十里說
飛吧鴿子
我就開始等這個人了
我知道我想飛也飛不起來
其實我在等我的另一隻翅膀
我始終在等一個人
睡夢中她來過一次
有一句話我沒有說
因為我看不見她的眼睛
這些年
我一直在等一雙眼睛
我的心裡有一朵花
她的腳步聲一叮噠起來
那朵花便開了
現在它還沒有開放
只是季節還沒有到來
我在等一個季節
其實我在等我的另一支翅膀
我知道沒有我她也飛不起來
我想同她一起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