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簡介
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大豆、玉米、小麥等主要農作物都位於國家優勢農作物產業帶規劃的優勢產業區之內。黑土層厚度一般在30-60cm,有機質含量5-6%。全場32萬畝耕地年生產優質強筋小麥3萬噸以上、高油高蛋白大豆2萬噸以上、優質雜糧1萬噸,均為無污染、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現代化裝備
農場農業現代化裝備水平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萬千瓦,動力機械主要以160馬力以上大型膠輪拖拉機為主,收穫機主要以1075型號收穫機為主,農業機械化程度達98%以上,每年除完成本場32萬畝耕地耕作任務外,還能組織農機跨區作業30萬畝。民營經濟
農場民營經濟發展迅猛,以奶牛、肉牛、豬、羊、鹿、禽為主業的養殖業,以藥材、雜糧等各種經濟作物為主的種植業已經達到批量生產的規模。農場擁有工商運建服企業14家,全部轉換為民有民營和股份經營。該場的種子公司、機械廠、種衣劑廠等5家企業,資產均超過500萬元,是墾區內外的知名企業。種衣劑、大豆精選機等產品暢銷墾區內外,交通運輸、五小加工、商品流通等各業協調發展,日益呈現出百業興旺的發展局面。社會建設
農場社會建設協調發展,擁有“兩基”達標的現代化的中國小校兩所,均為墾區示範化標準學校。擁有設備齊全,技術精良的職工醫院一座,能夠滿足職工小病不出場的願望。農場小城鎮建設發展迅猛,近幾年農場投入和拉動社會資金1.2億元建設了10萬平方米綜合住宅樓,有近半的職工喜遷樓居。文化活動中心、休閒健身廣場、步行街等文體活動場所及設施一應俱全。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小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壯有所為。耕地與人口
第四十九團。1975年將四十八團並人四十九團。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恢復農場體制,改稱尖山農場,隸屬九三農場管理局。尖山農場地處小興安嶺西南麓的丘陵漫崗地帶,地形起伏較大。全場土地面積60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8.6萬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玉米和甜菜等,1992年糧食總產量4.9萬噸。累計造林4.1萬畝,基本實現了大地林網化。1992年農業總產值5430萬元。場辦工業有機修廠、糧油加工廠、制磚廠等。1992年末全場總人口1.4萬人,場部所在地尖山鎮聚居人口4782人,已發展成為農墾小城鎮。農場歷史
尖山農場始建於1949年,經過58年的開發與建設,經過幾代墾荒人的耕耘和付出,勤勞智慧的尖山人已經把一片野獸出沒、杳無人煙的亘古荒原改造成了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並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現農場轄區面積60萬畝,其中耕地32萬畝,總人口14000人。農場下設10個管理區,年生產糧豆7萬噸,年實現社會總產值3億元,人均年收入9200元,連續三年進入墾區各農場綜合排名前十強,是黑龍江省農村經濟工作先進場。地理位置
尖山農場位於東經125°19′53″至125°47′15″,北緯48°46′55″到49°1′18″之間,地處黑龍江省西北部大興安嶺南麓向前延伸的丘陵地帶,屬嫩江縣和訥河兩縣境內,該地區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性氣候。農場因境內有一座海拔419米高的休眠火山――吐莫葛山而得名, 吐莫葛在當地蒙語中是“火山噴發”的意思。現該火山仍然屹立,內含豐富的火山灰和地下優質礦泉水資源。
自然資源
農場自然資源豐富,天然林和人工林面積達11萬畝,草原面積6萬畝,水面2000畝。農場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堅持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堅持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已經建設成4萬畝綠色食品基地,場內沒有製造污染的工業企業,保持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以植樹造林為載體,在全場實施了“綠滿尖山、共建家園”生態富民工程,場在林中的生態格局已初步形成。現代農業
尖山農場農機裝備精良,技術力量雄厚,農機隊伍技術過硬,現代化農機裝備水平居墾區前列,擁有農機總動力3.5萬千瓦,農機設備總價值5645萬元。其中:耕作拖拉機54台,全部是160馬力以上進口輪式拖拉機;收穫機以1075型號為主共有57台,大型聯合收割機3台;配套農機具650台,農業機械化程度達98%以上,每年除完成本場32萬畝耕、播、收作業任務外,還能組織農機跨區作業40多萬畝,創收300多萬元。農場非常重視農機化工作,分別在1999年投資2212萬元,購進28台M160輪式拖拉機和154台配套農機具;2004年投資530萬元購置了9320大馬力拖拉機1台、7820拖拉機2台、9660收割機1台及配套農具;2006年投資1300萬元購置18台MXM190拖拉機和配套農機具;2007年投資551萬元購置2388聯合收割機2台、芸豆起拔機和芸豆收穫機各1台,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目前,小麥播種只需3天即可完成,大豆播種5天便可完成;收穫小麥4天、大豆6天即可完成。同時,農場加大對農機基礎設施建設,現已投資三千多萬元,建設標準化農具場11個,面積17萬平方米;機車庫104間、維修間10個、油料庫11棟、辦公室10個,農具場植樹綠化兩萬餘株。
農機管理實行“兩個”六統一、加強農機安全監理、機具技術標準、作業質量監督。機車產權全部轉讓到戶,80%駕駛員實行合夥經營。
2008年機車總收入2266.2萬元,實現利潤1318.4萬元。拖拉機台均作業量在2.2萬標準畝以上,作業收入在23萬多元,年純收入在8萬元左右。收穫機年台均作業量在5000畝,收入8萬餘元,年純收入6萬餘元。
幾年來,農場經濟持續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農場先後被省授予“全省農村經濟工作先進場”、“農業部農業標準化示範場”、農業部“全國十五期間農機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多年被總局授予“農機管理標準化標兵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