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財政政策

《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財政政策》主要研究了我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各類財政政策,包括財政支出政策、稅收政策、財政轉移支付政策、財政投融資政策、財政監督與風險防範,少數民族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財政政策等。

基本信息

目錄

第1章導論

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財政政策

1.1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財政政策的研究背景

1.2少數民族經濟發展需要政府財政政策的助推

1.3研究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財政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4研究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財政政策的內容、方法與創新

第2章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財政政策理論

2.1財政政策與經濟成長

2.2財政政策與經濟穩定

2.3財政政策與經濟成長方式轉變

第3章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財政支出政策

3.1財政支出規模分析

3.2財政支出結構分析

3.3財政支出與經濟成長

3.4財政支出效益評價

第4章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稅收政策

4.1民族地區稅負與經濟成長

4.2民族地區稅收結構與經濟成長

4.3樹立科學稅收發展觀,促進民族地區協調發展

4.4規範非稅收入,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第5章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財政轉移支付政策

5.1政府間轉移支付的一般分析

5.2國外政府間轉移支付的實踐與借鑑

5.3中央對民族地區政府轉移支付政策

5.4民族地區地方政府轉移支付政策

第6章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財政投融資政策

6.1政府投資的一般理論分析

6.2民族地區政府投資政策研究

6.3促進民族地區非政府投資的財政政策

第7章少數民族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財政政策

7.1民族地區技術進步與財稅政策

7.2民族地區教育發展與財稅政策

7.3民族地區社會保障與財稅政策

7.4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與財稅政策

7.5民族地區反貧困及其財政政策

第8章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的財政監督與風險防範

8.1確保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財政政策有效實施的監督體系

8.2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中防範財政風險的政策建議

專題緩解民族地區縣級財政困難,促進縣域經濟

發展

調研資料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財政運行情況

調研資料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財政運行情況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

文摘

二、哈羅德一多馬模型--政府干預的動態過程

薩伊定律聲稱供給創造自身的需求。這種觀點基於市場,特別是要素市場有效運作的假定,價格迅速調整到供給與需求相等的均衡水平。凱恩斯否定了這一過程的順暢運轉,並指出在經濟中,要素失業比充分就業更容易出現。但他強調的僅僅是理論的短期意義,比如,他強調了增加投資產生的收入效應,而忽視了資本存量增加產生的能力效應。哈羅德和多馬正是把這種能力效應納入他們的研究中,從而形成凱恩斯主義的中期增長理論。

為了克服凱恩斯主義分析的短期性,哈羅德和多馬認為,不僅必須把投資看作是總需求組成部分,而且必須把它看作是創造生產能力的一個要素,因而是創造供給的一個要素。哈羅德把平均儲蓄傾向s和資本產出率v的比率定義為有保證的增長率(即保持產品市場均衡的投資增長率),但是他指出,不一定能保證現實投資等於為了滿足現實需求增加所需要的投資。

如果所有的企業預計需求以有保證的增長率增加,並適當投資以滿足這一需求,那么他們的預期就會實現。可是,如果他們預計需求的增加比有保證的增長率高,那么現實增長率將比預期增長率高,就會存在超額需求;相反,如果預期是悲觀的,那么現實增長率將比預期增長率低,就會存在超額供給。

哈羅德一多馬模型的結論是:

第一,當期投資消費必須超過前期投資消費,或者說前期儲蓄必須在本期全部轉化為投資,才能使前期增加的收入得到全部實現。投資通過乘數作用引起收入增長和生產能力增長,後者又帶動新的投資增量,如此循環不已,因此,經濟是在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中增長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