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角色介紹
黃蘇英 | 徐若瑄 冼星海的母親,生長在澳門社會底層的疍家女,年輕時就喪夫成為寡婦,性格善良而堅韌,在貧困中抗住重重壓力照顧小星海,以一個母親的偉大愛心撫子成才,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 | |
![]() | 肖友梅 | 蘇有朋 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孫中山的秘書,有"中國音樂之父"的稱號,是冼星海的音樂啟蒙老師。在新加坡發覺少年星海的音樂天分。並且免費對其細心教導。 |
![]() | 冼星海(8歲) | 蘇嘉航 8歲的少年冼星海,在澳門疍家小船上誕生,在媽媽的愛心撫育下艱辛成長,窮困和失學、聰慧而勤奮讓少年星海在社會底層中感悟人生道理,小星海在母親、外公與葡國琴師那裡開啟了音樂的天賦。 |
冼星海(12歲) | 王成陽 12歲的少年冼星海,因生活所迫前往新加坡,巧遇恩師肖友梅,並被其細心教導,張揚了他畢生音樂之路。 |
音樂原聲
歌曲名 | 作詞 | 作曲 | 演唱 | 形式 |
---|---|---|---|---|
《愛不悔》 | 柳依 | 舒楠 | 徐若瑄 | 主題曲 |
幕後花絮

由於蕭友梅是20世紀國中國重要音樂家,蘇有朋在片中也必須展現他的音樂才華,片中不論是歌曲及演奏部份,他都將親自上陣。初次出演藝術家的蘇有朋也為《星海》下足了功課,特地找出肖友梅文集曲譜來研究,將20世紀初,風靡大江南北的歌曲《問》演繹得淋漓盡致。他還找了鋼琴老師練習鋼琴,充份展現他的音樂才華。重新找回藝術家氣質,達到一代藝術大師肖友梅的風格。
李前寬導演表示蘇有朋、徐若瑄都很喜歡飾演少年星海的蘇嘉航和王成陽,戲外生活中就像媽媽和老師一樣愛護他們。
徐若瑄坦承角色對於她來說最難的是母親這個身份,她並沒有結婚生子,很難體會。所以拍攝前她收集了很多黑白片,甚至字幕都是手寫的,關在房間裡自己看。用以體會角色。
李前寬表示一開始徐若瑄為了貼合角色的漁民身份在台灣暴曬了三天,但是天生麗質皮膚太好,馬上又白回來,於是導演吩咐化妝師每天都往她臉上抹黑,包括嘴唇都不能抹一點點唇蜜,必須乾到脫皮。
該片拍戲搭的景,木板有很多刺,徐若瑄二話不說光腳踩在上面,一場她下水救兒子的戲,海底有上萬隻牡蠣,她的腳被劃開了一個大口子,她還是沒有提出要休息。
一天拍戲的時候,徐若瑄的助理給對 李前寬表示, 徐若瑄又哭了,原來她因為太入戲每天回去基本上都會哭,已經完全進入角色,覺得一個母親怎么能這么不容易。
拍攝一部反映百年前冼星海童年的傳記電影,其拍攝難度很大,變現代澳門為歷史真實的澳門,許多歷史場景需要重新搭建,融中西文化為一體,體現澳門地域文化特點,為劇組帶來不小的難題,這件事得到各有關方面的關心,得到 澳門和內地業界的支持才得以完成。
蘇有朋在片中首度穿上中山裝,一副黑框眼鏡,文雅的氣質頗有藝術家風範。
獲獎記錄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拍攝過程
影片最後有一個近景長鏡頭,當星海的媽媽走進大廳,看到兒子在很多外國人面前演奏《獻給媽媽的歌》,獲得歡呼和鼓掌的時候,要求徐若瑄從擔心到企盼到吃驚到感動到落下幸福的熱淚,要求她在笑的時候眼淚情不自禁地湧出眼眶,還要擔心周圍看到自己在流淚,在掩飾不住的時候轉頭走去。這么一個長鏡頭,內心的表現,徐若瑄都是很到位的。當時在演這個長鏡頭的時候,也感動了在場的導演和攝影師,大家都為她叫好。
角色選取
一開始《星海》的作曲家舒楠極力反對導演 李前寬,找徐若瑄來飾演冼星海的母親,看完了樣片之後,他也認為這個演員選對了。李前寬表示,真正讓他把焦點鎖定在徐若瑄身上是在2008年大連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上。剛好他和肖桂雲坐在她後邊,從側面看,她長了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她那南方少女的感覺,額頭大大的,眼睛凹凹的,正好符合《星海》里疍家女性的氣質。李前寬當時就和肖桂雲表示,她就是我們要找的星海的媽媽。後來李前寬與徐若瑄討論劇本時,看到她那種微妙的探索、追求和惆悵、激動,最後熱淚盈眶的過程。李前寬覺得,坐在他面前的就是小星海的媽媽。導演李前寬和蘇有朋早在91年蘇有朋以 小虎隊身份來大陸參加賑災義演便已經相識,選擇蘇有朋出演肖友梅角色,李前寬導演未有絲毫猶豫。李前寬表示,蘇有朋是歌手出身,對於音樂的理解,對於導演要求的整個格調的感覺都很到位。李前寬表示正像蘇有朋在鋼琴前教孩子唱歌的感覺,一看就是搞音樂的,是有音樂天賦和氣質的演員。李前寬當時選冼星海音樂老師的這個角色的時候考慮兩點,一是他的氣質要符合那個時代、那個人物,二是本身要是音樂人出身的演員。
李前寬表示,少年冼星海的扮演者既要會演戲,也要會音樂,因為是星海是疍家漁民,出生在船上,所以還要會游泳,為了選這個小演員,李前寬大動干戈,在全國海選了很久,最終選中現在的這個小演員 蘇嘉航。他幾個條件都具備,游泳是北京市少年組亞軍,手腳都很大,另外他會彈鋼琴,李前寬導演最滿意的是他很智慧的眼睛和大腦門,同時他有一張很俏皮的嘴。年紀更大一點的小星海是李前寬審片時看過《 棋王和他的兒子》裡面那個小演員 王成陽。李前寬說,王成陽雖然是西安人,但是長相很像南方人,整體輪廓也很像蘇嘉航,他到達劇組以後,所有人都很驚訝,兩個人怎么那么像。
製作發行
製作信息
發行上映
影片評價

《星海》首先排除了商業利益,把對教育下一代的責任作為第一任;其次在該片在審美上是很完整的藝術作品,把美的東西帶給孩子;第三是以兒童視角拍攝影片,在兒童片當中有典範意義(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協會會長侯克明評)。
《星海》有兩大最能打動人的主題,一個是關於人與命運的主題,一個關於偉大母愛的主題,在偉人童年的傳記片裡面是目前看到最好的了(中國影協電影創作委員會主任張思濤評)。
在看《星海》時覺得很有新鮮感,片子裡面很有女性電影藝術家的追求,比如它的細膩,很多細節的細膩展示對於敲擊觀眾的心房能起到美學上的作用力量。該片情節很集中,有利於情節和人物的結合,鏡頭語言非常流暢,沒有一點跳出來的感受。在看完之後仍覺得意猶未盡,多少有點不滿足(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黃會林評)。
《星海》這部影片無論是對中國電影市場而言還是對傳媒界而言都是被怠慢的精品,這樣一部好的作品沒有受到市場熱烈的接納,沒有受到我們傳媒應有的、禮遇和關注,這是特別悲哀的事情,這對創作上是一種懲罰,會使電影的生態失衡。《星海》堪比《哈利波特》和《放牛班的春天》,能夠將兒童世界和成人世界在人文精神上完美的組合在一起,這部片子對兒童片的創作和中低成本的影片的創作都提供了特別有益的啟發(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二級教授趙葆華評)。
該片所傳達的中國文化價值令人感動,在中國母親身上的偉大母愛是人類共同的美德(第35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主席洛賽克評)。
許多加拿大觀眾看完影片都流下了感動的熱淚,他們認為,以前的中國電影往往看到的是中國功夫多么精彩,這部電影讓他們看到中國的道德觀,以及母親在最困難的生活境遇中對孩子的愛,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柔情一面。(新浪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