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由來
相傳建村於元末明初(年月不詳),趙姓從四川天水遷來立村,原名老鴉莊,後改為趙家莊。後有幾戶移到河北另立新村,名小趙家。政區人口
小趙家莊位於膠州市東北部,膠萊鎮駐地北偏西2.5公里處,東與北店子村接壤,西與尹家莊村接壤,北靠南孟路上的麥丘。全村面積480畝,其中耕地360畝。2005年底,全村共59戶,共214人。經濟狀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加上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勞動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戶均種十畝左右的小麥,畝產量在500斤左右,糧食產量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種植一些如花生、辣椒等經濟作物。九十年代,全村人更新觀念,拓寬種植方式,以傳統的種糧為主逐漸轉變為種菜為主、種糧為輔,同時農業機械化的高速發展給農民提供了保證。近幾年,全村大面積種植土豆、大蔥、白菜、西瓜等經濟作物,農民的收入大大提高,年人均純收入達7000元以上,每一片地都有供灌溉的機井,全村有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各1台,小型拖拉機10台,農用三輪、四輪幾乎家家都有,汽車2部,排灌機30台,達到旱澇保豐收。從耕種、收割、運輸到脫粒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不少青年都外出務工或經營小買賣。2005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35萬元,人均純收入5023.4元。社會事業
全村吃上自來水,安裝了有線電視、電話,整修了街道,裝上了路燈。山東省平度市仁兆鎮小趙家村
村莊由來清雍正八年(1730年),趙子龍由雲南遷此定居,以耕為生,漸成村落,以取名趙家疃,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准於1982年更名為小趙家。
政區人口
位於鎮駐地南部,朱諸路東。東鄰遲家疃村,南連五甲村,北與王家莊村。2005年,耕地面積207畝,居民52戶,207人。
經濟狀況
該村以發展蔬菜種植為村莊經濟發展的重點。發展個體、工商戶2戶,從業2餘人。種植大姜、大蒜、芋頭分別50畝、100畝、10畝;養殖豬10頭、雞200隻。2005年,經濟總收入350萬元,居民人均所得6200元。其中,工業收入 萬元,個體、工商業收入5萬元,農業收入200萬元。
社會事業
2005年,固定電話38 部,有線電視用戶40 戶。村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的參保率達到92%。
雲南省昆明官渡區六甲街道辦事處
村情概況小趙家村村隸屬於六甲鄉鎮金家村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鎮邊,距離村委會1.20公里,距離鎮2.50公里。國土面積0.23平方公里,海拔1,889米,年平均氣溫20℃,適宜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171畝,其中人均耕地0.36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18戶,有鄉村人口351人,其中農業人口351人,勞動力23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6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2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68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1畝(其中:田171畝,地0畝),人均耕地0.36畝,主要種植韭菜等作物;擁有水面面積107畝,其中養殖面積107畝;其他面積60.29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118戶通自來水,有1.1戶飲用井水,。有118戶通電,有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2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1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4輛,拖拉機2輛,機車32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7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71畝,有效灌溉率為%,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9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之一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