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

小菜蛾

總述鱗翅目菜蛾科,英文名:Diamondback moth。學名:Plutella xylostella(L.)。別名:小青蟲、兩頭尖。世界性遷飛害蟲,主要為害甘藍、紫甘藍、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蘿蔔等十字花科植物。為害特點:初齡幼蟲僅取食葉肉,留下表皮,在菜葉上形成一個個透明的斑,“開天窗”,3~4齡幼蟲可將菜葉食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全葉被吃成網狀。在苗期常集中心葉為害,影響包心。在留種株上,為害嫩莖、幼莢和籽粒。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小菜蛾小菜蛾

體長6~7毫米,翅展12~16毫米,前後翅細長,緣毛很長,前後翅緣呈黃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紋,兩翅合攏時呈3個接連的菱形斑,前翅緣毛長並翹起如雞尾,觸角絲狀,褐色有白紋,靜止時向前伸。雌蟲較雄蟲肥大,腹部末端圓筒狀,雄蟲腹末圓錐形,抱握器微張開。

小菜蛾·卵小菜蛾·卵

橢圓形,稍扁平,長約0.5毫米,寬約0.3毫米,初產時淡黃色,有光澤,卵殼表面光滑。

小菜蛾·蛹小菜蛾·蛹

長5~8毫米,黃綠至灰褐色,外被絲繭極薄如網,兩端通透。

幼蟲

初孵幼蟲深褐色,後變為綠色。末齡幼蟲體長10~12毫米,紡錘形,體上生稀疏長而黑的剛毛。頭部黃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無毛的小點組成兩個“U”字形紋。臀足向後伸超過腹部末端,腹足趾鉤單序缺環。

種群分布

小菜蛾小菜蛾

全國各地普遍發生,1年生4~19代不等。在北方發生4~5代,長江流域9~14代,華南17代,台灣18~19代。在北方以蛹在殘株落葉、雜草叢中越冬;在南方終年可見各蟲態,無越冬現象。全年內為害盛期因地區不同而不同,東北、華北地區以5~6月和8~9月為害嚴重,且春季重於秋季。在新疆則7~8月為害最重。在南方以3~6月和8~11月是發生盛期,而且秋季重於春季。 成蟲晝伏夜出,白晝多隱藏在植株叢內,日落後開始活動。有趨光性,以19~23時是撲燈的高峰期。成蟲羽化後很快即能交配,交配的雌蛾當晚即產卵。雌蟲壽命較長,產卵歷期也長,尤其越冬代成蟲產卵期可長於下一代幼蟲期。因此,世代重疊嚴重。每頭雌蟲平均產卵200餘粒,多的可達約600粒。卵散產,偶爾3~5粒在一起。幼蟲性活潑,受驚擾時可扭曲身體後退;或吐絲下垂,待驚動後再爬至葉上。小菜蛾發育最適溫度為20~30℃。此蟲喜乾旱條件,潮濕多雨對其發育不利。此外若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積大、連續種植,或管理粗放都有利於此蟲發生。在適宜條件下,卵期3~11天,幼蟲期12~27天,蛹期8~14天。

小菜蛾小菜蛾

生活習性

幼蟲、蛹、成蟲各種蟲態均可越冬、越夏、無滯育現象。全年發生為害明確呈兩次高峰,第一次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正值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積栽培季節)。一般年份秋害重於春害。小菜蛾的發育適溫為20-30攝氏度,在兩個盛發期內完成1代約20d。

動態點評:小菜蛾具備典型的昆蟲進化優勢:1 體小,只要有少量食物就能存活,易於躲避敵害。2生活周期短,取食甘藍的,氣溫28-30度時,完成一代最快只要10天。3 繁殖能力強,每雌產卵量平均220,卵散產。4 越冬代成蟲產卵期可達90天,這樣就造成嚴重的世代重疊,防治困難。5 生態適應性強,冬天能挺過短期零下15度的嚴寒,在-1.4度的環境中還能取食活動。夏天能熬過35度以上酷暑,只有夏天的暴雨能大量地殺死它們。6 抗藥性強,由於長年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大量殺傷天敵,小菜蛾為害日甚一日,並且很快對各類化學農藥產生了極高水平的抗性,上世紀90年代年許多地方面對小菜蛾猖獗,無藥可治。由於發生面積大,為害時間長,防治困難,小菜蛾逐漸取代菜青蟲而成為蔬菜第1號害蟲。

為害特點

小菜蛾為害過的白菜小菜蛾為害過的白菜

成蟲多在芽、嫩葉和嫩枝上產卵。初齡幼蟲僅取食葉肉,留下表皮,在菜葉上形成一個個透明的斑,3~4齡幼蟲可將菜葉食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全葉被吃成網狀。

2齡後便隱藏在葉背危害,造成菜葉缺刻;在苗期常集中心葉為害,影響包心。在留種株上,為害嫩莖、幼莢和籽粒,影響結實。

為害作物

主要為害甘藍、紫甘藍、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蘿蔔等十字花科植物。

預防措施

1、做好栽培管理,提高蔬菜抗逆力,破壞小菜蛾成蟲蜜源。選擇抗(耐)蟲品種,如台灣夏光甘藍、京豐1號甘藍、台灣台豐花椰菜、馬拉松花椰菜、台灣慶農松花、豐田松花、漳州竹芥菜、天津苤菜、韓國春白玉蘿蔔等;合理施肥,重施有機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蔬菜抗逆力;及時清理菜地雜草,破壞小菜蛾成蟲食物來源。

2、避開發生高峰期種植,減少蟲害。提早或推遲種植,使易受蟲害的苗期避開小菜蛾為害高峰期。如3~4月、11~12月,田間種植蔥、蒜和瓜類,沒有十字花科蔬菜,收穫後再種植十字花科蔬菜,基本就沒有出現小菜蛾為害了。

3、實行輪作間作,破壞小菜蛾食物鏈。實行十字花科蔬菜與瓜、茄果、蔥蒜等類蔬菜輪作技術,同時幾種不同類的蔬菜又進行間作套種。可用甘藍、芹菜、白菜、青蔥、大蒜、韭菜、番茄、辣椒等多種蔬菜間作套種,輪作間作片的十字花科蔬菜只需苗期防治小菜蛾,中、後期一般不必防治。

4、科學使用農藥,避免產生抗藥性。農民朋友由於對農藥使用過於單一,用量大,導致小菜蛾抗藥性急劇增強。在福州地區,小菜蛾已對阿維菌素產生較強的抗性,應避免或減少使用。現階段,可用菊酯類與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混用,如20%氰戊菊酯和50%辛硫磷按3∶1混配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和2%殺滅威按1∶1混配使用,可提高防效且成本大幅度降低。此外,也應講究用藥時間,每年3月份和9月份,小菜蛾剛剛經歷冷冬和酷暑,體質較弱,這時候如果適當的加大藥量,那么整年的蟲口數量就會顯著降低。

5、性誘防治。每畝設定8~10個小菜蛾性誘芯誘盆,每個生長季放1~2次誘芯,可誘到大量小菜蛾成蟲,有效地降低其蟲口數。

破譯基因組

福建農林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福建農林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

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NatureGenetic)網路版,將於2013年1月13日刊登由福建農林大學副校長、昆蟲學科帶頭人尤民生教授發起和主持的研究成果“雜合基因組揭示小菜蛾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論文。這是全世界首個公布的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也是首個世界性鱗翅目害蟲的基因組,奠定了中國在小菜蛾基因組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該研究團隊歷經3年成功破譯小菜蛾基因組,對於揭示小菜蛾與十字花科植物協同進化及其抗藥性的適應進化與治理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也為鱗翅目昆蟲的進化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提供寶貴的數據資源。該研究項目以福建農林大學為主,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完成,英國劍橋大學等多家單位參與,也是福建省科技工作者作為第一主持單位的科研成果在該期刊上發表的首篇論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