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 有耕地總面積2,351.00 畝(其中:田2,351.00 畝),人均耕地 0.91 畝,主要種植 蔬菜、花卉等作物;擁有林地 3,000.00 畝,水面面積 500.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500.00 畝;草地 0.00 畝;荒山荒地 1,884.00 畝,其他面積 1,000.00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928 戶通自來水。有928 戶通電,有 792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848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628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428 戶。
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3.0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3.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80 輛,拖拉機 30 輛,機車 120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2,351.00 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351.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91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50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280 戶;全村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10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35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30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543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5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4,207.0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597.00 萬元;畜牧業收入 760.00 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4558 頭);漁業收入 130.00 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 1,710.00 萬元,工資性收入 35.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579.10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35.0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2 人,在省內務工 42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蔬菜、花卉等,主要銷售往 省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384.00 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蔬菜、花卉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蔬菜、花卉 產業。擁有企業 4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 1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928 戶,共鄉村人口 2697 人,其中男性1341 人,女性 1356 人。其中農業人口 2597 人,勞動力 1744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3 人,壯族5 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5 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297人;享受低保 21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晉寧縣二院,衛生所面積為 6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晉寧縣二院 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20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 414 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3,00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5 人,距離 鎮中學3.00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40 人,其中小學生210 人,中學生130 人。
全村建有圖書室 1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80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2,350.00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350.0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
年末集體總收入 40.00萬元,有固定資產 171.00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23.00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 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 7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04 人,其中男黨員 86人、女黨員 18 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委員等組成,下設 10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3 個,共有團員 48 人。
人文地理
清代開墾成田後,雨季經常積水,且離滇池不遠,兩相比較,稱為小海,1952年建鄉時,因所轄村落均在其附近,鄉因此得名。1950年前屬晉寧縣河東鄉,1952年建小海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1961年為大隊。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多土地少。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合理利用土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村莊規劃建設。引導村民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花卉、蔬菜種植,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