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白刺[中藥]

小果白刺[中藥]
小果白刺[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果白刺,中藥名。為蒺藜科白刺屬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的果實。分布於我國各沙漠地區;華北及東北沿海沙區也有分布。具有調經活血,消食健脾之功效。用於身體虛弱,氣血兩虧,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月經不調,腰酸腿疼。

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甘、微鹹,性溫。

功效

調經活血,消食健脾。

主治

用於身體虛弱,氣血兩虧,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月經不調,腰酸腿疼。

相關配伍

治月經不調:卡密果、大黃、柯子、烏梅各5錢,廣木香、五靈脂、側柏子、硫磺、公丁香、紅花各3錢,青木香、鹿茸各2錢,冬蟲草1錢,硃砂5分,豬苦膽3分,上藥研末,製成黃豆大的小丸,用黃酒沖服,每次10-13粒,每日3次。(寧夏阿拉善左旗蒙藥方)

用法用量

內服:3-5錢,水煎服。

採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備用。

形態特性

灌木,高0.5-1.5米,彎,多分枝,枝鋪散,少直立。小枝灰白色,不孕枝先端刺針狀。葉近無柄,在嫩枝上4-6片簇生,倒披針形,長6-15毫米,寬2-5毫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漸窄成楔形,無毛或幼時被柔毛。聚傘花序長1-3厘米,被疏柔毛;萼片5,綠色,花瓣黃綠色或近白色,矩圓形,長2-3毫米。果橢圓形或近球形,兩端鈍圓,長6-8毫米,熟時暗紅色,果汁暗藍色,帶紫色,味甜而微鹹;果核卵形,先端尖,長4-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湖盆邊緣沙地、鹽漬化沙地、沿海鹽化沙地。分布於我國各沙漠地區;華北及東北沿海沙區也有分布。

藥材性狀

核果錐狀卵形,深紫紅色;果核卵形,先端氣微,味甘微酸。

藥理作用

全株中的總生物鹼可能使骨骼肌鬆弛,呼吸減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