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小松鼠找花生》出自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級上冊讀本。它寓含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價值。因此,教師在教學這篇童話時,可用“隱性疑問”開發出這篇童話的思想教育價值,讓學生從中受到思想教益。
原文
大樹旁邊的地里種了許多花生。花生已經開花了,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艷。
小松鼠問鼴鼠:“這是什麼花呀?”鼴鼠說:“這是花生的花。到了秋天,會結花生,花生可好吃啦!”小松鼠很高興,他想:等花結了果,我就把花生摘下來,留著冬天吃。
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結花生了沒有。
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沒有看見一個花生。
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
課本教案
教材簡說
花生在地下結果的特性,為常人所知。但在許多小朋友的眼裡,卻是個謎。於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大樹旁邊的地里種了許多花生。小松鼠原本打算等花生結了果,摘下來留著冬天吃。可是,等啊等,等到花都落了,卻找不到一個花生,它很奇怪: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
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課文結尾小松鼠的問題,既與課題呼應又能引發學生的思考。
課文採用科學童話的形式,寓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特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知道花生結果的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產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學習目標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生字的呈現方式和指導方法可以靈活多樣。有的字可在揭題時識記,如,“找、生”;有的字在讀課文時隨機認識,如“旁”。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翹舌音“找”、帶後鼻韻母的字“生、旁、種”。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如,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種、呀、外、艷”;用編字謎的方法(一頭牛站在獨木橋上)記住“生”。
鞏固生字提倡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如,將生字“找、生、格、外、呀”編進兒歌:“小松鼠,找花生,沒找到,格外急。花落了,果結了,花生呀,在地里。”還可以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常見物品中找生字。如,語文書上的“語”、田字格本上的“格”、值日生袖標上的“生”。
2.寫字。
本課要求寫的三個字中,“生”字只需稍加提示:豎在豎中線上,起筆要比撇高些。重點要指導“里、果”。
里:先寫“曰”,寫扁一些,最後一橫在橫中線上。第五筆是豎,寫在豎中線上。最後寫兩橫,上橫短,下橫長。這個字的筆順容易寫錯,要提醒學生仔細觀察。
果:先寫“曰”,寫在上半格,然後寫“木”,一橫一豎分別壓在橫中線和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
(二)朗讀感悟
本課課文較長。可以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朗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本課語言淺顯,富有童趣。教學時不必分析講解,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小松鼠心情的變化。重點指導第四、五段的朗讀。第四段:用較慢的速度表現出小松鼠急切渴望的心情;第五段:結合圖畫和具體語境理解“自言自語、奇怪”,在感悟的基礎上朗讀。第二段中小松鼠和鼴鼠的對話可以採用分角色讀、表演讀的形式,激發朗讀的興趣。
(三)實踐活動
1.通過查閱資料或向家長、農民伯伯請教,了解花生的生長特性。
2.以《花生找到了》為題,讓學生把故事講完,並說給父母和夥伴聽。
3.查了解,我們吃的食物當中哪些也是長在土裡的。
這類食物很多,如土豆、山芋、蘿蔔、山藥,學生匯報後老師應充分肯定。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教學建議
(一)猜謎激趣,揭示課題
1.猜謎引入課題。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個白胖子。
2.出示課題,認識“生、找”。
(二)自主朗讀,讀通課文
1.藉助拼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正確。
2.學生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讀正確。
3.指名讀課文,檢查自學生字情況。小老師教讀“格外、鮮艷、自言自語”。
4.同桌合作,互讀互聽,把課文讀通順。
5.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讀給大家聽。
(三)朗讀課文,感悟內容
1.分角色朗讀第二段中小松鼠和鼴鼠的對話。
(1)找出小松鼠和鼴鼠的對話。
(2)啟發學生想一想:怎么把對話讀得有趣?
(3)與學習夥伴一起分角色讀。
(4)教師左手戴小松鼠手套,右手戴鼴鼠手套,示範表演,把對話讀得生動有趣。
(5)請學生自由選擇讀的方法,上台表演讀。
2.朗讀感悟第四、五段。
(1)課件展示課文第二幅圖,看圖和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奇怪”、“自言自語”。
(2)朗讀體會,感受小松鼠的心情變化。
3.討論思考: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嗎?
(四)鞏固生字,課外延伸
1.讀兒歌,複習生字。
小松鼠,找花生,
沒找到,格外急。
花落了,果結了,
花生呀,在地里。
2.用其他形式鞏固要求認識的字。
3.指導書寫“里、果”。
4.續編故事《花生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