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犧湯

小店犧湯

犧湯開始於周代,當時只限於貴族享用。北齊開始,大量的少數民族擁入晉陽,並帶來大量的羊及飼養技術,隨著民族大融合的進一步深入,羊逐漸用於尋常百姓的懷念祖輩,盼望風調雨順活動中。活動之後,全羊煮熟,連湯一起分給全村百姓享用。 主要原料為優質羊肉、羊頭、羊臉、羊骨架、肝、脾、腎、肺、血。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 山西 · 太原· 小店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山西太原

遺產級別: 省

詳細介紹

先把所用原料開水浸一會,血水出盡後,開水鍋加料煮。調料有小茴香、花椒、蔥、姜、辣椒。肉熟湯濃後,把肉撈出。調好湯,肉切片,加熱後即可食用,調味品為鹽、味素、楜椒、辣椒麵等。吃的時候加入香菜,並用本地特產切餅佐食。

小店犧湯最具特點的是伏天食用。一般地區羊肉是冬季食用佳品,用於驅寒和胃之用。小店犧湯是夏季食用的美食,特別是三伏天小麥收割之後喝上一碗犧湯,全身汗水濕透頓覺神清氣爽、精神倍增。它還有驅除瘟疫的作用。農田裡的害蟲聞到犧湯的味道後會熏倒,這也就是小店一帶從未有過瘟疫流行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功能有和胃、健脾、美顏、美容、排毒等功效。常食用犧湯者,脾胃和健、面色紅潤、精力充沛,是不可多得的健身美食。傅山先生就是在小店犧湯的基礎上研製成享譽全國的八珍湯的。

小店犧湯現在已進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成為老少皆宜的美味食品。但由於歷史久遠、傳承廣泛,已逐步演變為羊湯、雜割、豆面羊湯等形式,而具有本區域特點的犧湯(全羊湯),則傳人很少,急需培養新人,把小店犧湯發揚光大。

喝犧湯起源於何時何地無從考究,不敢妄言。但是羊渾身是寶,肉:益氣補虛,溫中暖腎;心: 解郁、補心、治驚悸;腎: 補腎氣,益精髓;肺: 補肺氣,調水道,治肺痿咳嗽;小肚: 暖膀胱,縮小便;血: 止血,祛瘀;腦: 含蛋白質、脂肪、卵磷脂、腦酣和豐富的維生素c……確是不爭的事實,總之其藥用價值不言而喻。

可是流澗村民喝犧湯,除了品嘗它的味美可口和有豐富的藥用價值以外,還有其特殊的寓意,並且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明洪武年間,太原縣境內曾經多次虸蚄(蝗蟲)蔓延,所到之處莊稼被咬得一塌糊塗,農民辛勤勞動一年的果實往往付之東流,苦不堪言。這一年地里的高粱、玉米、穀子等五穀雜糧長勢格外茂盛,秋后豐收在望,村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田。不想農曆六月初六拂曉,北格鎮周圍的村莊又發現了虸蚄,尤以流澗最甚,這日流澗村有一村民一大早去地里勞動,發現虸蚄後急忙跑回村里告知人們,於是村民便成群結隊趕往村東驅趕虸蚄……

再說,流澗村有一對年輕夫妻,丈夫叫“二楞”,生得濃眉大眼,膀闊腰圓,犁、耬、砘、耙樣樣精,樂施好善,是村里屈指可數的好後生。妻子名“巧姑”,生得眉清目秀,婷婷玉立,薄薄的嘴唇,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誰見誰喜歡,並且賢惠孝順,樂於助人,平時村里誰家有了事情,第一個前去幫忙的必定是二楞和巧姑。雖然小倆口日子過的不算很富裕,但也其樂融融。

這日,丈夫走後巧姑一早起來心想:人們一大早出去驅趕虸蚄一定又餓又累,為了讓鄉親們喝上碗可口的午餐,於是她便約相鄰的姐妹們過來幫忙,請人將自己家裡的羊宰殺,熬了一大鍋全羊犧湯。快近午時犧湯熬好了,便由巧姑擔著兩大罐犧湯(瓷罐)送往地里,可是眼看就要送到地頭鄉親們跟前時,性急之餘一不小心絆了一跤,不但把犧湯灑了一地,滾燙的犧湯濺灑在巧姑的身上、臉上,燙得巧姑面目全非,就在人們一籌莫展時,忽然見從東南方向黑壓壓飛來成千上萬隻白肚鴉(烏鴉),瞬時將地里的虸蚄吃了個一乾二淨。人們興奮之餘,攙扶著巧姑回村療傷。巧姑為了鄉親燙傷的訊息如同長了翅膀,傳遍全村、全鎮、全縣……可是人們實在是納悶,怎么會突然飛來白肚鴉將虸蚄吃的一乾二淨呢?真是不可思議。

過後有人猛然醒悟:“莫不是主宰虸蚄的‘天神’喜歡喝犧湯,人們在豐收後卻從未祭拜,怪罪下來,派虸蚄前來興師問罪?”於是太原縣的人們便在當時山清水秀的王郭村修建了“虸蚄廟”,並用木雕刻了像.從此附近村莊每當發現虸蚄時便從”虸蚄廟”里抬上”虸蚄爺爺”(俗稱抬神)在地里轉游,後面有人往地里拋灑犧湯,往往時間不長,鋪天蓋地的白肚鴉便會飛來將虸蚄吃個乾乾淨淨。

其實並非“虸蚄爺爺”降服虸蚄。

原來白肚鴉是虸蚄的天敵,過去人們做飯沒有廚房,家家戶戶都是在院裡壘個爐灶,而熬犧湯往往需要幾個小時,全村有那么多人家熬犧湯,羊膻氣早已蒸發到空中,所以正當人們抬著“虸蚄爺爺”在地里轉游時,嗅覺特別敏感的白肚鴉從老遠早已聞到由於夏日的高溫蒸發到空中犧湯的羊膻氣,飛來看到遍地的“蝗軍”正好美餐一頓。

時至今日,好客的流澗村民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這一天,他們總會邀約親朋好友前來共同品嘗味美可口的犧湯,因為這是他們延續數百年的隆重節日.燙傷的巧姑依然是美麗的,她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