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我國結核性心包炎在心包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占心包疾病的21.3%~35.8%。目前全世界結核病的發病有升高趨勢,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傳播是主要原因之一,結核性心包炎在臨床上並非罕見,多見於學齡兒童,結核性心包炎可分為滲出性及縮窄性兩型。
病因
(一)發病原因
結核桿菌有4型:人型,牛型,鳥型和鼠型,而對人體有致病力者為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我國小兒結核病大多數由人型結核菌所引起,結核桿菌的抵抗力較強,除有耐酸,耐鹼,耐酒精的特性外,對於冷,熱,乾燥,光線以及化學物質等都有較強的耐受力,濕熱對結核菌的殺菌力較強,在65℃30min,70℃10min,80℃5min即可殺死,乾熱殺菌力較差,乾熱100℃需20min以上才能殺死,因此乾熱殺菌,溫度需高,時間需長,痰內的結核菌在直接太陽光下2h內被殺死,而紫外線僅需10min,相反在陰暗處可存活數月之久,痰液內的結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白粉液消毒,則需24h方能生效。
(二)發病機制
結核性心包炎的發生多有胸腔內淋巴結核,胸膜或腹膜結核病,經過淋巴逆流或直接蔓延而來,也可由心包附近的乾酪液化淋巴結直接破潰入心包腔,或由全身血行播散所致,結核性心包炎的病理過程包括4個時期:乾性,滲出,吸收和縮窄,臨床常見滲出和縮窄2個時期,滲出性心包炎可為全身性多發性漿膜炎的一部分,它反映了機體對結核菌的高敏反應,心包腔內積聚多少不等的漿液纖維性滲出液,心包膜表面可見散在的粟粒結核病灶或乾酪樣變,心包膜腫脹,覆以纖維素,失去光澤,病程順利時,滲出液和纖維素吸收後心包膜可完全恢復正常,如滲出液吸收而纖維素機化,結締組織增生致使心包膜增厚且廣泛粘連,可引起心包腔閉塞,甚至胸膜胸壁相粘連,臨床上稱為縮窄性心包炎或匹克(Pick)病,心包膜增厚程度不等,嚴重病例心包膜可達2cm,偶見心包膜鈣化。
治療
(一)治療
急性期時應臥床休息,保證充分營養。抗結核治療原則同活動性肺結核。有滲出液時應及時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3~4周,可加速滲出液的吸收,減少粘連,防止縮窄性心包炎的產生。如停藥過早,心包滲液可重複出現,則需要再重複一療程。心包大量積液影響呼吸及心臟功能時應行心包穿刺抽液,亦可進行心包持續引流,可緩解心包填塞症狀,還可減少心包粘連縮窄。至於縮窄性心包炎一經確診後,應施行手術治療,只有剝離粘連及部分切除心包,才能解除心臟束縛。
(二)預後
預後以滲出性心包炎較好,尤以早期診療者為佳。北京兒童醫院的30例滲出性心包炎中共死亡2例,均為就診過晚,1例合併結核性胸膜炎及腹膜炎,1例合併雙側胸膜炎及縱隔積液。
縮窄性心包炎預後較差。及時手術治療可使預後改善,許多病人可以治癒。如手術過晚,心肌易受嚴重損害,則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