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偃22

小偃22幼苗半匍匐,分櫱力較強,葉色淺,葉片較長。株高88厘米,株型較緊湊,抗倒伏能力一般。穗紡綞型,短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碼密,結實性較好。適宜播期為10月上旬~中旬,每畝基本苗12~14萬株,適時冬灌,酌情春灌,高產田注意防倒伏;注意防治白粉病、葉枯病、葉鏽病。

基本信息

小偃22審定品種詳情
作物種類: 小麥
品種名稱: 小偃22
審定(登記)編號: 國審麥2003034
審定(登記)年份: 2003
審定(登記)單位: 農業部
選(引)育單位(人):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品種來源: (小偃6號×775-1)×小偃107
是否轉基因: 否
特徵特性: 弱春性,中熟,成熟期比豫麥18號晚2天。幼苗半匍匐,分櫱力較強,葉色淺,葉片較長。株高88厘米,株型較緊湊,抗倒伏能力一般。穗紡綞型,短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碼密,結實性較好。成穗率較高,平均畝穗數42萬穗,穗粒數34粒,千粒重38克。抗寒性一般,旗葉乾尖較重。慢條鏽病,中感紋枯病和稈鏽病,高感葉鏽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容重798克/升,粗蛋白含量14.6%,濕麵筋含量30.5%,沉降值36.2毫升,吸水率63.4%,麵團穩定時間4.8分鐘,最大抗延阻力238E.U,延展性22.6厘米,拉伸面積76.3平方厘米。
產量表現: 1999年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水地晚播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42.7公斤,比對照豫麥18號增產6.2%(不顯著);2000年續試,平均畝產519.9公斤,比對照豫麥18號增產3.7%(顯著)。2001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1.5公斤,比對照豫麥18號增產2.2%。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播期為10月上旬~中旬,每畝基本苗12~14萬株,適時冬灌,酌情春灌,高產田注意防倒伏;注意防治白粉病、葉枯病、葉鏽病。及時收穫防止穗發芽
適宜種植區域: 適宜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及陝西關中地區中高水肥地早中茬種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