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偶式

對偶式

在邏輯代數中的對偶式:如果將邏輯函式表達式F中所有的“·”變成“+”,“+”變成“·”,“0”變成“1”,“1”變成“0”,並保持原函式中的運算順序不變,則所得到的新的邏輯表達式稱為函式F的對偶式,並記作F'。例如,F=AB+B(C+0)F'=(A+B)(B+C·1),從例子可以看出,如果F的對偶式是F',則F'的對偶式就是F。即,F和F'互為對偶式。

對偶式定理

在命題邏輯中的對偶式:在僅含有聯結詞與(∧)、或(∨)、非(┐)的命題公式A中,將∨換成∧,∧換成∨,若A中還含有0或1,則還需將其中的0換成1,1換成0,,所得到的新命題公式A*就是A的對偶式。例如,命題公式A=┐(P∧0)的對偶式A*=┐(P∨1)。

定理1:A和A*是互為對偶式,P,P2,...,Pn是出現在A和A*的原子變元,則 ┐A(P,...,Pn) <=> A*┐P,...┐Pn); A(┐P,...Pn) <=> ┐A*(P,...,Pn);即公式的否定等值於其變元否定的對偶式。例子:De Morgan定律 ┐(P∧Q)=┐P∨┐Q。

定理2: 設A*,B*分別是A和B的對偶式,如果A<=>B,則A*<=>B*。這就是對偶原理。如果證明了一個等值公式,其對偶式的等值同時也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離散數學中,任一命題公式的 主析取範式和它的 主合取範式互為 對偶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