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題材類別】送別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⑴

桑落洲渚連⑵,滄江無雲煙。

潯陽非剡水,忽見子猷船⑶。

飄然欲相近,來遲杳若仙。

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

一睹無二諾⑷,朝歡更勝昨。

爾則吾惠連⑸,吾非爾康樂。

朱紱白銀章⑹,上官佐鄱陽⑺。

松門拂中道,石鏡回清光⑻。

搖扇及于越,水亭風氣涼⑼。

與爾期此亭,期在秋月滿。

時過或未來,兩鄉心已斷。

吳山對楚岸,彭蠡當中州⑽。

相思定如此,有窮盡年愁。

作品注釋

⑴鄱陽,唐時郡名,即饒州也。隸江南西道,為上州,有司馬一人,從五品。

⑵《太平寰宇記》:桑落洲,在舒州宿松縣西南一百九十四里。江水始自鄂陵,分派為九,於此合流,謂之九江口。此洲與江州潯陽縣,分中流為界。《一統志》:桑落洲,在九江府城東北過江五七里。昔江水泛漲,流一桑於此,因名。

⑶王子猷乘船往剡溪訪戴安道,此典載於《世說新語·任誕》。

魏徵詩,“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⑸《宋書》:謝惠連幼有才悟而輕薄,不為父方明所知。靈運嘗自始寧至會稽造方明,過視惠連,大相咨賞,謂方明曰:”阿連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兒遇之。”

⑹《韻會》:“紱,綬也。”《增韻》:“印組也。”章,印章也。

⑺凡除官到任,謂之上官。司馬,州之佐職。

⑻《江西通志》:松門山,在南昌府城西北二百十五里,枕鄱湖之東,兩岸悉生松,遙望如門,故名。上有石鏡,光可照人。謝康樂(謝靈運)詩“攀崖照石鏡,牽葉人松門”,是也。

⑼《太平寰宇記》:于越渡,在餘干縣西南一百二十步,置津吏主守。四時不絕。于越亭在餘干縣東南三十步。屹然孤立,古今游者多留題童句焉。《江西通志》:于越亭,在饒州府餘干縣羊角山。《文公談苑》云:“前瞰琵琶洲。後枕思禪寺,林麓森郁。千峰競秀。唐初張彥俊建。”

⑽《通鑑地理通釋》:彭蠡在江州潯陽縣。《括地誌》:在縣東南五十里。《六典注》:一名宮亭湖,在南康軍星子縣南,江州彭澤縣西。《地理志》:在豫章郡彭澤縣西。《郡縣誌》:在都昌縣西六十里,與潯陽縣分湖為界。《禹貢》揚州“彭蠡既瀦”,即江漢所匯之澤,合江西、江東諸水,跨豫章、饒州、南康軍三州之地。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