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為加強醫師管理,以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醫師隊伍,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醫療技術準入和醫療行業人才培養機制,衛生部科教司組織有關部門開展了“建立我國專科醫師培養和準入制度”課題研究工作。目的是對加快我國醫學教育國際化進程,引導醫學教育健康發展和衛生行業人才的規範化培養,及今後實施專科醫師準入制度做理論準備。我國建立專科醫師培訓和準入制度的序幕已經拉開。
我國目前臨床科室設定了33個專科和109個亞專科,而學科分類僅有19個二級學科和72個三級學科。專科分類總數大於學科分類總數,學科分類總數又大於住院醫師培養分類總數。專科分類中,國內外基本一致的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神經內科、急診科、麻醉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病理科、影像科、康復科、全科、職業病科;我國特色的有:中西醫結合科、計畫生育科、婦幼保健科、醫療美容科、醫學檢驗科、輸血科;分類均較混亂的有:腫瘤科、各類ICU、整形外科、精神科、遺傳學相關科室、特種醫學科、老年科、姑息治療科、危重病科;“眾有我無”的包括:專科護師、家庭醫師、圍產科、手外科等。 目前我國臨床科室設定主要是因需設科,往往是針對特定問題提出特定的解決方案,缺少跨部門的、全局統籌規範性、指導性專科設定的系統設計。加之缺少高標準的醫師培訓體系,造成科室設定多而不精,醫師業務範圍過窄、專業知識技能不全又不專的現象,從而影響了我國(尤其是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
借鑑國際慣例,根據我國國情,為了與現行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培訓制度進行最佳銜接,建議將專科醫師培養劃分為三段式,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醫學生教育,包括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其中本科生教育定位在一級學科範疇。
第二階段:住院醫師培養,凡欲從事臨床工作的醫學本科生、研究生均須進入住院醫師培養。研究生的培養時間和內容可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培訓範疇定位為臨床醫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即內、外、婦產、兒科等。 第三階段:專科醫師培養,只有經住院醫師培訓結束並考核合格的住院醫師,方可申請繼續參加專科醫師培養。培訓內容為各二級學科下的三級學科/專科,如心內科、心外科等。專科培養亦可根據技術難度和培訓條件分為初級(三級學科/專科,如骨科)、中級(亞專科,如手外科)和高級(專病,如脊柱損傷)專科醫師。
對我國而言,本科教育是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培養的基礎,因此學科設定要求更寬泛、系統,更注重全面發展,以適應醫學生畢業後向科研、教學和臨床三大方向分流的基本要求。進入醫師培養階段後,為與國際接軌和避免混亂,必須遵從的原則有:三段式的培養過程不可或缺,且必須經過嚴格考核。從事的職業必須是臨床醫師。根據具體專科的市場需求和培訓條件確定培養人數、培訓基地、師資及規範。只有這樣才能確定專科醫師的培訓與資質,才能保證專科醫師的責任和待遇,才能與國際接軌。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楊鏡指出,醫學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由於其服務對象特殊,就決定了醫療過程具有高風險、高技術、高智力的特殊性;決定了醫療服務執業者資格認定應比其他服務行業更規範。據2001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已有210萬醫師。建立規範的專科醫師準入制度,對選拔和培養醫療服務市場需要的醫師,提高廣大醫師業務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和參與市場競爭能力,促進醫療行業管理體制改革,規範醫療市場秩序,推動我國醫師管理制度與國際接軌,都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