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
在送葬隊伍中,一般由長相甜美,約20歲的年輕女子按鄉俗披麻戴孝,身穿白袍跪在黑而發亮的靈柩旁,一手扶在靈柩上,一手拿著無線話筒,聲情並茂,淚流滿面地哭著,一會兒又捧著逝者的遺像,跪到逝者親屬面前勸慰,似作訣別。
在送葬前該團隊會和樂隊配合演唱一些紅歌和流行歌曲,還邊唱邊舞。
人員組成
專業代哭團一般由一些能歌善舞的女子組成。專業代哭團成員宣稱自己是付出了真情的,不然怎么哭得出來。
主要職責
“代哭”團隊由三人組成,一人負責用三輪車拖著音箱伴奏,一人負責打架子鼓並現場協調,另一人則專門負責哭訴。
收入
一般每場也就個把小時,收入都在千元左右。並表示僱主待他們為上賓,因為他們是在替僱主盡孝心,所以他們哭著也很快樂。有成員表示之所以常年從事該行業,一是收入還可以,二是送別逝者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媒體評論
首先,從逝者家屬來看,其親屬請來‘代哭’團隊既是為了緬懷逝者,也是為了營造一個氛圍。這本身就令人十分惋惜。哭代表的是發自內心對死者的一種深深的哀思和緬懷,請人代哭,是不是意味著這種感情也可以代替呢?如果本屬於為死者哀思和緬懷的真摯感情,現在都要請人代替,那么所謂的營造氣氛意義又何在?再者,逝者的離去並不是越熱鬧越顯得隆重,將心比心,相信每一個人都不希望自己離去時出現這種類似演戲的代哭場面。
如果某些子女因為生前沒有照顧老人,死後藉此表達內心的愧疚,那就更不應該。“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最悲痛莫過於此,老人生前不能享受照顧,逝後發自心內的愧疚和哀痛就可以了,找這樣的虛偽充場面,造氣氛,連最後一程都要請人“代送”,這豈不是讓逝者更加悲痛,愈加難以安息。
再從代哭者的角度來看,其實他們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當一門職業,掙錢過日子,可是仔細一想就覺得十分荒誕,把感情的真實流露演繹成一種賺錢的工具,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用虛偽似乎有點過,但試想一下,在不是自己親屬的逝者面前,哭的是什麼?意義何在。為逝者緬懷本無非議,那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逝者,如果每個代哭者都如此慈悲的去哭,去哀思,那么一邊哭一邊去收取報酬,這是不是變相地“出賣”自己的感情。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代哭者強調他們是付出了真情的,不然怎么哭得出來。可是後來又提出沒時間吃午飯,還要去趕下一場。試問代哭者,一天之內跑幾場,他們到底有多少真感情來付出。難道一位逝者讓你們悲痛的時間僅僅是幾個小時,或者真的只是在走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