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師紮營江山
據《江山市志》記載:“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OO五一部隊駐江山,師長官峻亭,政治委員李寶奇。1961年9月調離。”而這支部隊正是朝鮮戰場歸來戰功赫赫的12軍31師。
31師是支歷史悠久的部隊,其前身為紅軍時期的紅四方面軍第4軍第10師,即有名的陳錫聯、謝富治師,其中所屬的91團是抗日戰爭時期名震太行的129師769團。1950年底該軍奉命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入朝作戰,其時原隸屬第11軍的第31師編入12軍。在朝鮮戰場第5次戰役中,第31師91團在被敵軍重兵包圍在三八線以南將近100公里的困難情況下,機智靈活,不僅成功安全返回,還俘敵240名,創下戰爭史上的奇蹟。在上甘嶺戰役中,該師同34師一起投入戰鬥,在副軍長李德生指揮下,取得了戰役最後勝利,91團8連、91團輜重連、92團3連、93團9連等均榮立集體一等功。
1954年4月,31師隨12軍各部隊分批以鐵路輸運的方式啟程回國,回國後12軍進駐浙贛鐵路沿線的浙江金華、江山、江西上饒等地,軍部及35師駐金華,31師紮營江山,34師紮營上饒。31師於1961年調離江山,駐紮江山七年多時間。
全軍先行示範
31師進駐江山後,因為沒有現成的營房,打前站的同志只能像戰爭年代征戰各地一樣,在當地幹部的陪同下,在城鎮近郊和鄉村選擇祠堂、空校舍、農家閒置空房的人家商借,部隊到達江山後,基本都有房子住。31師的師部被暫時安排在江山縣委幹部學校(黨校前身)辦公地南徐埂。部隊借用民房畢竟有很多不便,1954年5月,華東軍區指示全區所屬部隊儘快著手興建各自的營房。12軍要求各部隊本著“為國家節約資金,自己動手造營房,建設現代化國防軍”的指導思想,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多快好省,安全施工”的原則,號召全軍指戰員要像完成戰鬥任務一樣投入到營房施工。
5月17日,31師除少數步兵連隊和炮團軍訓外,其餘部隊先後在江山的老虎山、賀村、雙壽亭等地破土動工,興建營房。師、團均成立營房建設委員會,成為12軍興建營房的先行者。
老虎山西臨江浦公路和浙贛鐵路,交通十分方便。31師選擇最為合適的老虎山為師部所在地。建營房從修公路開始,在施工場地,一條條碎石公路很快就被官兵們建成了,他們一頭與通往江山、浦城的省際公路相連,一頭通向老虎山下的31師師部、91團、炮團等施工工地和老虎山採石場、江山港碼頭等處,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水路上,江山港雖然不能行駛大船,但也是一條終年不枯的黃金水道,很適合放竹排、木排,偌大的老虎山工地和鄰近幾個工地所需的大量毛竹、木材都依賴它送來。老虎山下的採石場也顯得格外熱鬧。每天有規律地定時定刻放炮,施工現場有一套嚴格的可操作可檢查督促的規章制度。在採石場的材料堆放處,各類石材按大小不同規格堆放,有用於打基礎的,有用於砌牆的,有用於鋪路基的,有用於鋪路面的。
當時在31師司令部軍務科當股長的陳福對此印象深刻。陳福今年已經83歲了,湖南長沙人,1948年入伍,江山政法委離休。對於當年在江山興建營房的那些日子,陳福仍然記得很清楚,“我們31師參加施工的指戰員們不怕日曬雨淋,不顧雙手磨出厚繭、雙肩破皮,什麼困難也難不住我們。我們向民工學,邊乾邊學,互幫互學,自己動手建窯、燒磚瓦和石灰,自己上山採石料。只此一項,我們就為國家節約了不少資金。”
31師建造營房的做法得到12軍的充分肯定,同屬12軍的34師和35師紛紛帶隊來江山老虎山施工現場學習取經。
從1955年3月起,各部隊陸續遷出民房和帳篷,搬入新營房。據陳福回憶,當31師年輕的指戰員們乘坐汽車駛向新營區時,撲面而來的是一群高大的建築群,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幾乎像一個模子做出來的青磚青瓦房屋,一座又一座依山而建的青灰色高大樓房。進營門便是91團的營房,接著便是依山而建的師部樓房,其中單獨的兩幢小樓,就是司令部和政治部的辦公樓。如今政治部及師部的樓房,隨著江山的發展大都已拆了,而司令部的辦公樓還保留著,就是人們常說的將軍樓。為何稱將軍樓?是因為住該樓的師長官峻亭之後榮升為將軍。官峻亭,參加抗美援朝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師長。後任31師師長、12軍副軍長、軍長,浙江省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參謀長。1964年晉升少將。
歷史見證
今年正是抗美援朝勝利60周年,也是31師駐江山的60周年,當年31師有一萬多名官兵在江山保衛國家和支援江山地方建設,將軍樓已成為31師輝煌的見證和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