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電天文實驗室

紫金山天文台射電天文實驗室主要從事毫米波段的天文觀測和相關的理論研究、從事高靈敏度毫米波和亞毫米波天文設備研製。擁有國際先進也是國內唯一的13.7米大型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和裝備先進的毫米波技術實驗室。中科院射電聯台開放研究實驗室總部也設在這裡。實驗室內包括天文和技術研究人員30名,其中研究員7名、高級工程師和副研究員11名;博士後出站人員2名;博士學位獲得者5名;在學博士生3名。

詳細信息

紫金山天文台射電天文實驗室從七十年代後期開始從事毫米波射電天文研究。實驗室的主要學科內容包括星際分子雲恆星形成的觀測和理論研究,天體活動的毫米波譜線研究。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多年來實驗室取得了大量的國際性成果。實驗室在天體物理基本分子原子數據、分子雲的譜線診斷、銀河系星際分子雲的大尺度巡天、天體脈塞、高速分子外流、赫比格-哈羅天體、原恆星吸積盤以及天體化學等當代天文學的活躍領域成果突出。在國際主要天文刊物上,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國際同行的百餘次引用,包括最具權威的天文學年評刊物上的引用和肯定。很多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使得這一領域已經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成為我國天文學研究的一個特色領域。在取得成果的同時,實驗室造就出一批活躍在國際學科前沿的有影響的科研骨幹,成為國內在毫米波射電天文以及星際分子雲與恆星形成領域規模最大的研究群體。這些成就充分體現了我國在毫米波射電天文領域的學科投入是具成效的,決策是完全成功的。

技術設備

射電天文實驗室自70年代開始從事我國毫米波天文觀測基地的建設、毫米波尖端設備的研製、以及高技術在國民經濟的套用,取得了多項國家級和部級成果,培養出眾多的毫米波工程技術人才。1996年由紫金山天文台射電天文實驗室主要承擔研製的德令哈13.7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通過了中科院組織的專家鑑定井獲得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實驗室配套地建設了高標準的毫米波天文技術實驗室,主要從事超高靈敏度的毫米波與亞毫米波接收設備的研製。最近通過國際合作研製和開發的毫米波超導SIS接收機已取得成功。實驗室為天文計算和技術開發配備了多台高性能的計算機和CAD工作站。實驗室近來投入了我國亞毫米波射電天文設備的研製和開發、亞毫米波接收機的研製;從事中日合作移動式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的研製以及銀河系亞毫米波巡天。
目前實驗室承擔著多項國家、中科院和各部委的重大重點項目以及國際台作項目。現在,紫金山天文台將毫米波與亞毫米波射電天文和相關的分子雲與恆星形成研究領域作為重點學科發展方向之一,加強投入力度。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今後將在進一步提高毫米波望遠鏡的探測效率和靈敏度、發展毫米波和亞毫米波天文學所需要的高新技術、增強實驗條件等方面加強投入。此外,實驗室將致力於提高毫米波望遠鏡的開放效率,改善13.7米望遠鏡所在的德令哈毫米波觀測站的生活設施,將該站向國際一流開放台站的目標發展。發揮德令哈站的台址優勢,開展亞毫米波觀測,將現有台址發展為集毫米波和亞毫米波乃至紅外觀測的國際型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